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15《岳阳楼记》
文本解析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有《范文正公集》传世。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等。
二、问题解疑
1. 首段叙述滕子京“谪守”之事有何用意?
①交代本文写作起因。②“谪守”暗含作者对仕途浮沉的感慨,奠下本文写作基调——下文的写景、抒情、议论都是围绕着如何对待贬谪这一点展开的。③反映了作者一种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应该奋发有为,而不能消沉下去。
2.“衔”和“吞”这两个词用得好在何处?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衔”“吞”二字采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极力渲染洞庭湖的阔大气势,生动别致,绘成了一幅大气磅礴的画面。
3. 第3、4两段中的写景与两节中的抒情有什么关系?
这两节中的写景是为抒情服务,作者要极力渲染出悲喜之情,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是为了抒情。
4.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忧”,迁客骚人“感极而悲”也是“忧”,他们的“忧”各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阐述。
古仁人的“忧”是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即“忧国忧民”;迁客骚人的“忧”是指“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即因外物环境的触发而“忧”个人之遭遇。
5.文中“庙堂” “江湖”分别指什么?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
①“庙堂”指朝廷(或:在朝、为官),“江湖”指民间(或:在野、为民);②值得肯定:不管是为官为民,都应关心国事,心系天下。
6. 分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警句的含义。
(1)揭示了古仁人和迁客骚人思想感情之异;(2)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3)表达了作者高远的志向。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8.“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1)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阔达胸怀和崇高情怀的肯定和赞美;(2)具有自勉之意,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古仁人”为学习榜样的决心;(3)表达了作者对好友滕子京的勉励之情;(4)同时,慨叹当今世人具有这种胸怀和情操的人太少了。
三、课文主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
1.名句默写。
(1)《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
2.默写
(1)《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豁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岳阳楼记》中,描绘鸟欢鱼跃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岳阳楼记》中,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岳阳楼记》中,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范仲淹《岳阳楼记》
(1)《岳阳楼记》中从时间角度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中写岳阳楼重修后发生的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波光月影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岳阳楼记》中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岳阳楼记》中体现“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对待“得”“失”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从时间角度描写洞庭湖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中描写花草繁盛、充满生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与月这两个意象的组合营造了古诗文优美的意境。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月下水波和水中月影,澄澈幽静。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现在常被人们用来赞美那些不为物役、忘怀得失的人。
(5)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热爱祖国,心怀天下,树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远大理想。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5.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l)予观夫巴陵胜状( ) (2)心旷神怡( )
6.比较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滕子京笔下的岳阳楼景观 | 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景观 |
东南之国富山水,惟洞庭于江湖名最大。环占五湖,均视八百里;据湖面势,惟巴陵最胜。濒岸风物,日有万态,虽渔樵云鸟,栖隐出没同一光影中,惟岳阳楼最绝。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范仲淹的文字:____________ |
7.结合本文主旨特点,写出你在文章写作立意方面获得的启示。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穑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倾: (2)景: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选文第①段描绘了一幅“洞庭风雨图”,表现出迁客骚人远谪的(1)____________之情;第②段描绘了一幅“洞庭春晴图”,表现出迁客骚人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2)____________情怀。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岳阳楼记》)
【乙】
景公问晏子曰:“忠臣之行何如?”
对曰:“不掩君过,谏乎前,不华①乎外。选贤进能,不私乎内。称②身就位,计能定禄。睹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权③居④以为行不称位以为忠。不掩贤以隐长,不刻下⑤以谀上。君在不事太子,国危不交诸侯。顺则进,否则退,不与君行邪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华:通“哗”,这里指宣扬。②称(chēnɡ):衡量。③权:这里是计较的意思。④居:职位。⑤刻下:对下苛刻。
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然则何时而乐耶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
B.不以物喜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C.不掩君过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不私乎内 臣之妻私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君在不事太子,国危不交诸侯。
1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睹 贤 不 居 其 上 受 禄 不 过 其 量 不 权 居 以 为 行 不 称 位 以 为 忠
1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1)【乙】文“顺则进”中的“进”指“____________”,“否则退”中的“退”指“_____________”。(请用【甲】文中相关原文回答)
(2)【乙】文中的“忠臣”具有哪些品格?(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①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②,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③,死而后已。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④不得黔⑤。彼二圣一贤⑥者,岂不知自安佚⑦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阳子⑧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闻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节选自韩愈《争臣论》②)
【注释】④闵:同“悯”,忧虑。②乂(yì):治理。③孜孜(zī)矻矻(kū):勤谨不已的样子。④突:烟囱。⑤黔:黑。⑥二圣:指夏禹和孔子。一贤:指墨翟。⑦佚:安乐,安逸。⑧阳子:即阳城,任谏官五年。⑨《争臣论》:争,读zhèng,后作“诤”。争臣,是指向君主直言进谏的大臣。韩愈写此文对阳子进行讽喻。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2)或异二者之为( )
(3)死而后已( ) (4)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2)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
17.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若 果 贤 则 固 畏 天 命 而 闵 人 穷 也 恶 得 以 自 暇 速 乎 哉
18.乙文中说“自古圣人、贤士”“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甲文中哪两句话阐述了同样的思想?(用文中原句回答)
19.甲文中范仲淹认为“古仁人”与课文中的“迁客骚人”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乙文中韩愈为什么认为阳子不贤?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
又前,鲤鱼石;又前,白龙池。共十五里,一茅出涧边,为松谷庵旧基。再五里,循溪东西行,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山寒稽雪①,至是始芳。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比白龙潭势既雄壮,而大石磊落②,奔流乱注,远近群峰环拱,亦佳境也。
(节逸自《徐霞客游记》,有改动)
【注释】①稽雪:这里是积置,②磊落:众多而错杂的样子。
2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一茅出涧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为松谷庵旧基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循溪东西行 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
D.至是始芳 斯是陋室(《陋室铭》)
2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
(2)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
2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再 循 溪 下 溪 边 香 气 袭 人 则 一 梅 亭 亭 正 发
23.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文用“衔远山,吞长江”写尽洞庭湖的大观胜览,用“A , B ”极写水波壮阔。【乙】文用“C ”和“D ”写出青龙潭水势特点。(ABCD请用原文回答)
班级开展范仲淹形象探究活动。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最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材料二】
岳阳楼记【注】(节选)
范仲淹
①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③是进亦忧,退亦忧。④然则何时而乐耶?⑤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注】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以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身份,提出了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先后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岳阳楼记》作于他任邓州知州时。
【材料三】
邠州建学记(节选)
范仲淹
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①,亲奉圣谋,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②岁贡群士,一由此出。
明年春,予得为邵城守。暑事③之三日,谒夫子庙,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曰:“奉诏建学,其材出于诸生备矣。今夫子庙隘甚,群士无所安。”国议改卜④于府之东南隅。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并其庙迁焉。明年夏,厥功⑤告毕
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谈经于堂,藏书于库,长廊四回,室从而周,总一百四十楹,广厦高轩,处之显明,士人洋洋,其来如归。且曰:“吾党居后稷、公刘之区,被二帝三王之风,其吾君之大赐,吾道之盛节欤!敢不拳拳服膺⑥,以树其德业。”
【注】①贰国政:指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②俾:使。③署事:到衙门上任。④改卜:另行选择。⑤厥功:指建学堂工程。⑥服膺:牢记在心中。
24.“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中的“孤城”即指词人镇守的延州。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你认为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是怎样的?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
25.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字词。
文言词句 | 方法 | 解释 |
(1)吾谁与归 | 查阅词典法:①返回②归还③归附,归属④结局,归宿 | (填序号) |
(2)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 | 课内迁移法: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 |
(3)今夫子庙隘甚 | 联想词语法:心胸狭隘 | |
(4)广厦高轩,处之显明 | 结合语境法:前文有“地为高明,遂以建学” |
26.如果将材料二划分为两个层次,下列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7.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广其学宫,优生员也。
28.宋代沈作喆评价范仲淹“文正公真一世英杰”。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内容,概括范仲淹被赞为“一世英杰”的原因。
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9.解释加点词语。
(1)沙鸥翔集
…………
参考答案
1.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易错字词:忧、悲、浮、沉璧、具。
2.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