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年徐州市中考第一次模拟
历史试题
(全卷共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1.下面的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远古先民( )
A.手工业制造达到先进水平
B.已经进入原始农耕时代
C.用打制石器并会保存火种
D.能够饲养家畜开垦土地
2.百家争鸣时期儒家提出实行“仁政”、“民贵君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道家强调“顺应自然和民心”,法家强调“要树立君主威严”,以上反映了他们( )
A.都主张实行“礼治”
B.提出不同的治国方略
C.都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D.代表下层百姓的利益
3.下图是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不仅标明铺号,还以白兔为商品标识,注明:“认门前白兔儿为记”。这一铜版直接反映了( )
A.商业空前繁荣 B.农业技术先进 C.经济重心南移 D.海外贸易发达
4.历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下列史实可以为此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C.文成公主吐蕃和亲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5.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6 右图可用于研究( )
A.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决战
B.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C.八路军敌后战场英勇抗战
D.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7.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下列对“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实现了国家富强
B.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C.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D.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8.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由1971年的490万美元上升到3200多万美元,出口额由1971年的几乎没有上升到600万美元。导致“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了正常化
D.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9.右表是某同学课堂笔记的片段。据此推断其学习主题是( )
A.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体制改革 C.对外开放交流 D.民主法制建设
10.“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北非尼罗河流域、西亚两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爱琴海地区,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这说明( )
A.亚非是早期文明的发源地
B.文明的起源具有一致性
C.世界文明发展具有多元性
D.欧亚非文明的相互交融
11.下图是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画面内容直接反映的信息是( )
A.刻画人物为主,体现人的个性
B.教会对人们实行精神控制
C.神学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
D.资本主义在西欧萌芽并发展
12.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人运动兴起——十月革命
C.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
D.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太平洋战争爆发
13.有人认为:美国是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没有其他大国合作,它会孤掌难鸣;其他大国得不到美国支持,也会困难重重。由此反映的现象是( )
A.冷战对峙局面结束
B.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
C.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第14小题6分,第15小题8分,第16小题10分)
14.丝绸之路
材料一 从出现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摘编自佛兰克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
《穆天子传》(出土于战国墓),记载了周穆王西巡至葱岭以西会见西王母的故事。
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甘肃靖远县北滩出土) 新疆出土的汉代丝袜
《张骞出使西域图》(开凿于初唐的莫高窟第323窟)
悬泉置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始设于汉武帝时期,是丝绸之路上连通中原与西域诸国的重要驿站。
材料三 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了古今丝绸之路上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贸易和文化交融中传承下来的重要精神财富。保护丝绸之路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保护历史文化的象征符号,在当下“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背景下,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丝绸之路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沿线各国的通力合作,需要以法律制度加以规范,需要借助现代科技的优势,也需要注重人才培养。
——摘编自曹德明《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1)结合史实说明丝绸之路是如何将亚欧文明紧密地联系并相互影响的?
(2)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材料二中属于研究丝绸之路第一手史料的是______(只填序号,多选、少选、错选皆不得分)
(3)据材料三,请你针对丝绸之路沿线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出合理建议。
15.工业革命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这些发明被很快地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并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使用机器特别是瓦特的“蒸汽机”代替了原来使用风力、人力等自然性资源;机器的使用突破了原来对建造工厂的种种自然条件的限制,改变了工厂的空间布局;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扩展,一些大型的工厂遍布全国,生产效率也不断提高。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二
材料三 据统计,1785年,在英格兰和苏格兰,除伦敦以外,五万人以上的城市只有三个;七十年以后,这样规模的城市已经有了三十一个。在这些新兴城市中,最突出的是曼彻斯特。在棉纺织厂出现前,曼彻斯特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商业中心。尽管它的历史悠久,但是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曼彻斯特的人口,从1772年的二万五千人增至1851年的四十五万五千人,成为第一个最著名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摘编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工厂制度下英国工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2)材料二和材料三能反映出哪些现象?如何辩证地看待这些现象?
16.复兴之路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旧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摘编自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 某同学为研究五四运动和新中国成立,在图书馆检索到以下信息:
材料三 1949—202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分布图(单位:亿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毛泽东与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等人为“改变中国”分别选择了什么道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仿照示例,选择以下一个研究主题和相应的一则材料,并说明选择材料的理由。(不得选用主题2示例)
示例:研究主题2:五四运动的影响
选择材料:⑥
选择理由:本书从社会思潮的演变、社会习俗的变化等角度说明五四运动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在1957年和1978年以后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至少说两点)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1.B
【解析】材料“人面鱼纹彩陶盆”的描述说明原始手工业的发展;材料“干栏式房屋”说明原始聚落开始发展;材料“碳化稻谷”说明农作物的种植已经出现;材料“骨耜”的描述说明磨制石器已经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这说明原始农业开始兴起和发展,反映了我国远古先民已经进入原始农耕时代,B项正确;材料“人面鱼纹彩陶盆”的描述说明原始手工业的发展,但是并不能体现先进,排除A项;材料中的“骨耜”是磨制石器,不是打制石器,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描述家畜饲养,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百家争鸣期间诸子百家提出不同的主张和治国方略,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只有儒家提倡“礼治”,法家提倡法制,道家提倡无为而治,排除A项;根据题意,法家提倡加强中央集权,并不是全部都提倡,排除C项;根据题意诸子百家并非都代表百姓利益,例如法家,排除D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