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小古文阅读-备战2024年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09日
资源编号 72686

专题07 小古文阅读-备战2024年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2024-03-31 小升初 0 638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备战2024年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备战2024年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专题01 字音字形辨析-备战2024年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专题02 词语梳理...

备战2024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

专题07小古文阅读

精准预测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文言文中的楚人共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在夸耀自己的盾_________(用成语概括);第二句话,是在夸耀自己的矛_________(用成语概括)。楚人的这两句之间的关系可用成语_________来形容,最后“其人弗能应也”,可用成语_________来形容。

2.从这个楚国人的身上,我得到这样一个教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伯牙鼓琴》,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  (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

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_______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根据文中画线句子的特点仿写的句子,请补充完整。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朋友之间的名言吗?请写一句。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______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    非然也__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

3.选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前一个人____________,后一个人__________,结果后一个学得不如前一个人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

4.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    )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该读出(    )的语气。

A.反问    B.疑问    C.否定    D.肯定

四、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短文选自《_________》,以_________描写贯穿整个故事。文中两小儿都使用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展开了激烈的辩斗。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认为

B.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热水

C.孔子不能决也           决:判断

D.孰为汝多知乎           为:认为

3.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决。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发。

4.两小儿“笑曰”之后,孔子会有怎样的反应?用一两句话写写孔子的语言、动作或神态。

五、阅读。

人生小幼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壤,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1.七岁时所学和二十岁以后所学,会有什么不同呢?请用“____”画出相关句子。

2.解释:人生小幼,精神专利。

3.下面诗句表达的意思和选文所讲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六、小古文阅读。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若令:假如。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瞳子:瞳仁。

1.“人语之曰”中“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此必不明”中“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译文“若是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会更加明亮呢”意思相同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限划两处。

无 此 必 不 明。

5.你认为徐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

A.不正面直接回答,而是借助“眼有瞳仁”来回答。

B.顺水推舟,回答问题简洁、明了。

C.回答问题委婉,起到了含沙射影的作用。

6.你觉得徐孺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七、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

[注释](1)捉:拾捡;(2)掷,丢弃;(3)尝,曾经;(4)同席,唐代以前人们都是席地而坐,一席至少可坐两人;(5)乘轩冕:乘车。

1.写出句子大意。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2.本文写了哪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管宁割席分坐,你赞同他的做法吗?为什么?

八、读下面的文段,答题。

怀素(1)居零陵(2)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3)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用,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选自《书林纪事》)

[注释](1)[怀素]唐代大书法家。(2)[零陵]今湖南零陵。(3)[以]用。(4)[足]够。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贫无纸可书_________            名其庵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3.后来怀素成为了唐代的大书法家。下面不是这个故事的启示是(    )。(多选)

A.学习要勤奋,坚持不懈

B.学习要创新,善于运用各种资源

C.学习永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

九、小古文阅读。

性缓

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jù)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清明笑话集》

1.“欲言恐君性急”中的“欲”指的是(    )。

A.欲望      B.需要      C.将要      D.想要

2.“我道君性急,果然。”这句话是说(    )。

A.我就知道你是个急性子,果真这样。

B.我和你说了不要着急,你还是急了。

C.我果然猜到了你心疼衣服。

D.我早知道就不告诉你了,果然你骂我了。

3.这则故事讽刺了现实生活中的哪类人?(    )

A.性子慢的人。

B.生活中看人笑话的人。

C.性子急躁的人。

D.生活中不知轻重缓急的人。

十、小古文阅读。

杨亿巧对

寇莱公1在中书2。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3杨大年4适来白5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1)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2)中书:即中书省。寇准当时担任宰相。(3)会:适逢,恰巧。(4)杨大年:即杨亿,当时的文学家。(5)白:报告

1.联系上下文,写出加点字词的意思。

(1)水底日为天上日    为:__________________

(2)因请其对          其:__________________

(3)大年应声曰        应声:_____________

2.借助注释,写出“会杨大年适来白事”这一句话的意思。

3.这个故事中的杨大年称得上文学家吗?请从文中找出两个理由来说明。

真题在线

一、阅读文言文《学弈》,完成要求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有下划线句子的意思。

2.“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的“善”与下面哪个词语中的“善”一样(    )。

A.乐善好施  B.心慈面善   C.多愁善感  D.能言善辩

3.下面对《学弈》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学弈》和《两小儿辩日》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阐明道理,引人深思。

B.跟弈秋学下棋的两人,因为智商不同,最后学习效果不同。

C.《学弈》这篇课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分别写了两个学棋人的表现和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做事要专心致志。

二、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以:_________及:_________决:_________知:_________

2.文中两小儿所持观点的依据分别是从哪一种感觉获得的?(填序号)

A.视觉        B.嗅觉        C.触觉        D.味觉

(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2)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以看出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三、文言文阅读。

关羽刮骨疗毒

羽尝为流矢(乱箭)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zú箭头)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淋漓),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羽尝为流矢所中      _________

(2)每至阴雨            _________

(3)后创虽愈            _________

(4)然后此患乃除耳      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想想下面一句话的意思,写下来。

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3.关羽是忠勇的化身,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关羽“勇”的理解。

四、阅读《薛谭学讴》,完成练习。

薛谭学讴(ōu)

薛谭学讴于1秦青2,未穷3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4(qú),抚节5悲歌,声振林木,响遇6行云。薛谭乃谢7求反8,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1)于:向。(2)秦青:传说中秦国善于唱歌的人。(3)穷:尽、完。这里指学完。(4)衢:郊外的大道边。(5)抚节:打着节拍。(6)遏:阻止。(7)谢:道歉。(8)反:同“返”。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_________也出自于此。

2.根据学过的小古文《学弈》推想出“学讴”的意思是_________。“响遏行云”的近义词是_________。

3.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穷青之技(没有)

B.自谓尽之(以为,认为)

C.遂辞归(推辞)

D.秦青弗止(没有阻止)

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ד。

(1)薛谭要回家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秦青的所有本领。(    )

(2)薛谭后来又回来了是因为他要感谢老师。(    )

(3)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必须虚心,持之以恒。(    )

五、(2022·广东湛江)文言文阅读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ǎ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辟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之,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1.这篇文章讲的是以下哪一个故事(    )。

A.孟母三迁       B.愚公移山      C.孟姜女哭长城   D.孟母断织

2.文中画线的“贾人”的意思是(    )。

A.卖艺的人    B.来自“贾”这个地方的人    C.姓贾的人    D.商人

3.依据文意,如果让仉氏穿越到现代建学校,她会把学校建在(    )。

A.近于墓    B.居市旁    C.近于屠    D.学宫旁

4.联系上下文,用现代汉语说说“乃去,遂迁居市旁”的意思。

5.依据文意,你认为以下哪个观点最符合仉氏的行为(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环境可以被改造          

D.树挪死,人挪活。

六、小古文。

翠鸟移巢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1)患(2)。3生子,爱之,恐坠4,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5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注释](1)避:避免。(2)患:灾祸。(3)及:到了……的时候。(4)坠:落,掉下。(5)益:更加。

1.结合文章内容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恐坠:_________

(2)又更下巢: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翠鸟“稍下作巢”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4.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只会害了孩子。

B.我们要懂得变通,要随着外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C.母爱是伟大的,我们要懂得感恩。

七、文言文阅读。

有父子二人,居山村,营1果园。父病后,子不勤耕作,园渐荒芜。一日,父病危,谓2子曰:“园中有金。”言讫3而逝。子翻地寻金,无所得,甚怅然。而是年秋,园中葡萄、苹果之属4皆大丰收。子始悟父言之理。

【注释】(1)营:经营,管理。(2)请:告诉,说。(3)讫:完结,终了。(4)属:类,类别。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言讫而逝:_________

(2)而是年秋: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不勤耕作,园渐荒芜。

(2)子始悟父言之理。

3.读了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八、小古文阅读。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1难之2。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3。既已纳其自托4,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1)辄:就。(2)难之:对这件事感到为难。(3)耳:罢了。(4)既已纳其自托: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

1.阅读短文,写出下面画横线字的正确读音。

乘船避          _________

歆辄之          _________

王欲所携人      _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俱乘船避难(一起)

B.王欲舍所携人(舍弃,抛弃)

C.本所以疑(怀疑)

D.遂携拯如初(于是)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幸尚宽,何为不可?

宁可以急相弃邪?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你认为两人谁优谁劣?说说你的理由。

九、阅读理解。

匡衡勤学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2)大姓(3)文不识(4),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5)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6)成大学。

注释:(1)逮:达到,及。(2)邑人:同县的人。(3)大姓:大户人家。

(4)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5)佣作:受雇为人工作。(6)遂:于是,就。

1.给下列语句选择正确的理解。

(1)邑人大姓(    )

A.同县的有个大户人家        B.同县的有个姓大的人家

(2)不求偿(    )

A.不求报酬                  B.不求偿还

(3)主人感叹(    )

A.主人感叹匡衡太穷了        B.主人感叹匡衡如此好学

(4)成大学(    )

A.匡衡去上了大学            B.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2.按要求完成练习。

(1)短文写了有关匡衡读书的两件事,请在文中用斜线将两件事进行划分。

(2)用“____”在文中找出“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目的的句子。

(3)用“        ”在文中找出表明匡衡愿望实现,并学有所成的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__,这个故事带给人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

与善人居

与善人(1)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2)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3)之肆(4),久而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5)之所藏者赤,漆(5)之所藏者黑,是以(6)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善人:品德高尚的人。(2)化:同化,与……趋向一致。(3)鲍鱼:咸鱼(4)肆:店铺。(5)丹:丹砂,矿物名,红色。(6)漆:墨漆。(7)是以:所以,因此。

1.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1)与善人(    )

A.相处、交往      B.居所                C.邻居

(2)是以君子必其所与处者焉(    )

A.忧虑              B.谨慎                C.安静

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    )

A.民众聚集的地方    B.肮脏有异味的环境    C.恶人或小人聚集的地方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相近。

4.联系文言文的内容,说说应该如何选择朋友。

…………

参考答案

一、1.坚不可摧  无坚不摧   自相矛盾  瞠目结舌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理解和词语运用能力。楚人说的第一句话是“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意思是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根据句子意思可知,这句话楚人是在夸赞自己的盾坚不可摧。楚人说的第二句话是“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意思是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根据这句话的意思可知,这句话是楚人在夸赞自己的矛无坚不摧。矛是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是保护自己的盾牌,一个坚不可摧,一个无坚不摧。因此,楚人说的这两句话的意思矛盾,可以用词语“自相矛盾”来形容。“其人弗能应也”的意思是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因此可以用词语“瞠目结舌”来形容。

2.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小升初 专题07 小古文阅读-备战2024年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72686.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