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7日
资源编号 68842

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01-31 八年级上册 0 75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江苏各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汇总
江苏各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南京市秦淮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徐州市202...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八年级物理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如图所示,医务人员正在安静有序的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对于其中涉及的一些物理量,下面估测合理的是(  )

A.检测时,医务人员所用棉签的长度约为15cm

B.对一个人进行核酸采集的时间大约需要10min

C.被检测者口腔内的温度约为50℃

D.核酸检测现场周围环境的声音约为90dB

2.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成实像的是(  )

A.水面飞鸟的“倒影”     B.照相机胶片上的像     C.船上人看到水里的鱼     D.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字

3.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电视机遥控器   B.夜视仪   C.验钞机   D.测温仪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人能听到“天宫课堂”授课——真空可以传声

B.“闻其声,知其人”——响度不同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能传很远

D.晴朗夏日的树下,地上有许多圆形的光斑——小孔成像

5.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试飞期间,一伴飞飞机与C919朝同一方向沿直线匀速飞行,题图为伴飞飞机上的科研人员某时刻通过舷窗所看到的C919图景,已知伴飞飞机的速度比C919的大,则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看到的图景可能是(  )

6.如图所示,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待水沸腾后会观察到:瓶内水面上方是透明的,瓶口上方有白雾,金属盘底逐渐出现小水滴,一段时间后,瓶内水量减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瓶内水面上方透明,因为此时烧瓶内充满的是空气

B.瓶口上方出现“白雾”,是液化现象

C.金属盘底出现小水滴,盘底温度会升高

D.水量减少,是因为瓶内的水发生了汽化

7.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然后退到恰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如果想再次看到硬币,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用手电筒照亮硬币

B.向碗里缓缓注水

C.人向碗走近一些

D.借助一块平面镜

8.关于光现象的叙述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交通岗信号灯能指挥交通,说明光能够传递信息

B.通过昆虫箱能观察昆虫的尾部和腹部,利用了平面镜能成像

C.用光束照射放在白纸上的平面镜,白纸看上去较亮,说明白纸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D.宇航员看到天空是黑的,是因为那里没有灰尘来反射光,没有光射入宇航员的眼中

9.如图所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时,使用甲、乙两种加热方式,都会出现碘蒸气。已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5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升华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B.为了观察碘的升华,选用图甲装置更加合理

C.乙方式加热“碘锤”温度更高,更易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

D.甲方式中固态碘可能先变为液态,再变为气态

10.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关于该眼镜镜片的类型和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D.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11.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下列做法中没有用到这种思想的(  )

A.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利用手的触觉说明声带在振动

B.在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观察纸屑的跳起高度

C.在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直尺,听音调的变化

D.通过温度计毛细管中液面高度变化测量温度的高低

12.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MN间距为10m),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的图像分别如图所示,经过时间t,甲、乙相距8m,则该过程中 (  )

A.t一定为10s

B.甲车的路程一定为4m

C.t可能为90s

D.乙车的路程可能为36m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3.如图甲,电焊工人在焊接时,要戴上防护眼罩,这主要是防止电焊的弧光中强烈的________对人眼的伤害;图乙是医院里利用________(超声波/次声波)诊断仪帮助医生检查病人体内脏器的情景,这种声音正常的人可以________(听到/听不到)。

14.根据以下图片回答问题:

(1)图甲中的雨后彩虹是光的________现象;

(2)图乙中,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放在色散光带红光外侧,观察到示数升高的现象,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观察者通过调整三个小孔的位置,透过三个小孔可观察到烛焰,应用的物理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以下声现象,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所示,正在发生的音叉缓慢靠近竖直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________,该装置还可以探究声音响度与________的关系;

(2)如图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振动发声的图像如图(a)所示。若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则图像可能为图________(b/c);

(3)如图丙所示,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______减弱噪声。

16.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酒精灯将烧杯中90°C的热水加热到98°C时,烧杯内水中的气泡变化如图所示,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保持98°C不变,可以推断:此时烧杯中的水________(选填“即将”或“正在”)沸腾。移去酒精灯后,烧杯中的气泡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以上现象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

17.教室里的投影幕布通常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这是因为:粗糙的表面能使光发生________,白色的表面能反射________色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如果银幕是绿色的,当只有红色光照射到银幕上,我们看到银幕是________色。

18.如图所示,小亮站在离红外玻璃感应门3m处,透过玻璃门看到了自己的像,则小亮到像的距离为________m。他站在原地不动,当感应门向两侧平行分开时,像的位置_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白天,为了能看到自己更清晰的像,应该站在感应门________(选填“内”或“外”)观察。

19.不正确的看书姿势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人眼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相同,图________(甲/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需配戴________(凸/凹)透镜矫正。

20.某网站的论坛上记载着原子弹试验时的情景:“参与试验的科学家及研发人员一起心系着这次试验,一起在安全区看着,期待着这次试验成功。随着指挥员发出点火指令,他们听见了一声巨响,然后看到地面上升起的巨大火球与蘑菇云”。

你认为其内容是________(选填“真实”或“不真实”)的,依据是________。

21.如图所示,在圆柱状的玻璃水杯后面放置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可观察到小泥娃的像,因为圆柱形水杯装有水的部分具有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特征.将泥娃逐渐向水杯靠近的过程中,所看到泥娃像的高度将________(填“不变”或“改变”),像的粗细程度将________(填“不变”或“改变”).

22.晓晓同学善于观察和思考,暑假他乘火车去上海时,观察到他乘坐的火车共长180米,当火车以15m/s的速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时,他测出自己通过大桥的时间为80s,那么大桥的长度是________km,火车全部通过大桥的所用时间是________s。

三、解答题(第23题每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47分。)

23.在图中画出路灯S下小明的影长。

24.如图所示,画出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球的光路图。

25.如图所示,请画出通过凹透镜的两条折射光线.

26.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爸爸和小明驾车到扬州东站,然后乘高铁去徐州,8:2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爸爸吩咐小明通过铁路12306官方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下表: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a、b所示。则这两个数据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爸爸和小明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3)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27.为了研究冰的熔化过程,小红与小明同学选取了两只相同的烧杯和质量相等的碎冰,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从冰的温度-7℃开始,每隔1分钟记录次温度,直至冰完全熔化,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下甲、乙所示。

(1)实验刚开始,小明测冰的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上图所示,此示数是________℃;据图像可以得出冰的熔点是________℃。

(2)小红未对冰块进行加热,可是冰块仍然熔化了,于是小红认为冰的熔化不需要吸热。她的看法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小红同学绘制的图像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

28.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a)根据________现象,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b)根据衣服晒在太阳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摊开晾晒又比叠着干得快;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________的大小有关;

(c)根据在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________有关。

(2)小明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所示)。结果发现图(b)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的量越少,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的控制水的________(多少/表面积)相同;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________的(正确/错误)。应该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判断蒸发的快慢。

(3)该实验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________。

29.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玻璃管中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装置。

(1)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实验方案时,提出了以下方案,你认为方案________更合适;

方案一: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

方案二:测量气泡从计时开始2s、4s、6s和8s所通过的距离。

(2)实验中,在如图玻璃管上应选择线________(甲/乙)作为起点O更合理;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向________运动的;

(3)小明在记录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气泡的运动可以近似看做是________运动,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先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且与镜面保持垂直,白色的硬纸板表面应尽可能__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

(2)小李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然后将纸板绕ON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_______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

(3)为了进一步确定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小李将纸板沿PQ剪开,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纸板右侧的________(选填“上部”或“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

(4)接下来老师进行了如下演示,先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将平面镜放在一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在柱M上固定一红色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其作用是为了显示法线的位置,然后打开固定在柱N上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射向O点,出现了如图丁所示的情景,为了证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接下来老师缓慢转动圆台,当我们观察到________(填写支持该结论的现象)会得出结论。

31.小雨用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下方,平行地放上白纸,测出透镜与白纸的间距,如图乙,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________cm;

(2)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___(点燃/不点燃)蜡烛;

(3)如图丙,将蜡烛移至45cm刻度处时,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________(虚/实)像;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的成像特点(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若用照相机从凸透镜右侧对着凸透镜拍摄,则________(能/不能)拍到蜡焰的像;

(4)小金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移动烛焰位置,观察到如图丁中①至④六种烛焰清晰的像,请按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近到远所得到的4个像进行排序,正确顺序为________;

(5)实验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上/下)移动;

(6)小超想利用LED发光字母来探究凸透镜成像上下左右位置关系,如图戊,下列的4个字母适合做LED光源的有________个;

(7)小亮实验小组更换相关器材后顺利完成实验,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得到了如图己的图像,线段为凸透镜的像距倒数和物距的倒数对应关系,根据图像信息可知,该小组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3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能汽车

汽车是我们生活中的代步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也越来越智能化。

冬天,前挡风玻璃上出现白雾时,汽车能自动启动除雾功能,一会儿白雾就消失了。车身配有多个雷达,能够判断车与障碍物的距离,这种玻璃可具有单向透光功能,能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物,自动调节透明度,使车内有良好的亮度和温度。

汽车抬头显示系统(如图甲),简称HUD。HUD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能够在看到车外的景象的同时,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行驶信息,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确保驾驶舒适安全。

(1)下列与汽车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汽车雷达能够发出次声波,判断车与障碍物的距离

B.车窗采用“智能玻璃”,从车外可以看见车内较暗的景象

C.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时,光路是不可逆的

D.夜间行车为了让司机更清楚的看到路况,车内应不开灯

(2)“智能玻璃”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当车外光照度为100Lx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约为________%;

(3)已知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________度;

(4)为了使挡风玻璃所成的像离人眼距离达2米以上,甚至更远,以便避免观察数据时眼睛的疲劳,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_。

A.将显示器上的字体变大

B.将显示器安装在后挡风玻璃上

C.让显示器上的信息通过多个平面镜多次成像

D.将显示器上的字体变小

…………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检测时,医务人员所用棉签比较长,与中学生的手一拃的长度差不多,长度约为15cm,故A符合题意;

B.对一个人进行核酸采集的时间大约需要10s,故B不符合题意;

C.被检测者口腔内的温度约为37℃,故C不符合题意;

D.核酸检测现场周围环境的声音约为40dB,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详解】A、飞鸟在水里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成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

B、实像可以使底片感光,照相机胶片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

C、船上人看到水里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而形成的鱼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

D、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68842.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