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单元卷+期中卷+期末卷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前预测
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二、三、四单元。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2分)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鲜妍(yán) 箱箧(qiè) 娉婷( pīng) 山肴野蔌(sù )
B.窗棂(líng ) 摇曳 (yì) 赦免(shè) 日星隐曜(yào)
C.拮据(jǖ) 遁词 (dùn ) 诓骗( kuāng) 觥筹交错(gōng)
D.大儒(rǔ ) 嗤笑( chī ) 宫阙(què) 前仆后继(pū)
2.(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生涯 惬意 通霄达旦 顾明思义
B.潮汛 拌嘴 记忆犹新 呕心沥血
C.诸候 遐想 莫衷一事 来势凶凶
D.娇艳 眼睑 更胜一筹 白壁无瑕
3.(2分)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还是世界众多民族______________生长、融合发展的象征。从黄河出发,她书写的不仅是一部中华史,______________是一部世界史!
世界上没有第二条河流能够如黄河一样,将梯次分明形态众多的高原、草原、平原连接起来;将______________的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沟通起来;将上百万年至今的人类活动历史完整地、不间断地贯通起来……她的存在本身是一种______________,人类终将殊途同归,百虑一致;她的奔流更是一种宣告,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就是人类走向共生的实践。
A.孕育 还 五彩缤纷 证据
B.孕育 更 异彩纷呈 证明
C.哺育 更 五彩缤纷 证据
D.哺育 还 异彩纷呈 证明
4.(2分)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被金圣叹赞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B.《艾青诗选》中的《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C.里德太太是简·爱的舅妈,她对简·爱的教育极为关心,费尽心思地想把简·爱培养成英国式的温柔可爱、逆来顺受的女孩子。
D.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5.(2分)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②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③“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④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⑤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A.③②⑤①④ B.④②①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④③①②
6.(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美国之所以能轻易给中国新兴技术的发展使绊子,是因为他手握大量核心技术的原因。
B.他主动参与这次禁毒行动,担负起扫黑除恶,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D.为了防止不再发生交通事故,交管部门加大了交通管理的力度。
7.(10分)请将以下空缺处填写完整。
学校语文学科周举行了“品读经典诗文”活动,同学们踊跃参加,精彩纷呈。初三年级小深同学撰写了一篇心得体会,节选文段如下:
经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很容易被打动,因为经典诗文,能够把那些复杂的情绪描绘得贴切动人。①“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这是豪迈洒脱的抗争;②“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是达观开阔的胸襟;③“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这是美好真挚的祝愿;④“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这是至死不渝的爱情。
经典诗文还可以把人类幽微的情感表达得简练精致。⑤“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诗人溯古思今,用两位先哲的遭遇表达身世之感;⑥“鸡声茅店月,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纯然写景,不说辛苦愁思,而意味自在其中;⑦“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让我们惊叹;⑧“树绕村庄,_________。倚东风,_________”(秦观《行香子》),词人运用纯熟的白描手法,描绘的田园春景图,意趣盎然。
读书不觉已秋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愿我们多从古典诗文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让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传承不息。
8.(4分)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甲】 A 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 A 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侯吩咐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乙】 A 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作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
(1)(2分)选文中【A】处人物是_________。
(2)(2分)甲文中的“两个公人”和乙文中的“三个人”都是受人指使要来谋害【A】性命的人,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A】的性格变化。
9.(4分)综合性学习
“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学校将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内涵我诠释】
(1)(2分)请分别概括下面诗句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的内涵。(句式不限)
①志向坚定,奋斗不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②__________________——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③__________________——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活动我策划】
(2)(2分)你班响应学校号召,将开展一次演讲比赛,请你完善活动环节。
赛前准备
①个人搜集资料,撰写演讲稿;
②小组比赛,推荐选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场比赛
①选手依序上场,发表演讲;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获奖选手发表感言,评委点评。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6分)
郭先生
李亮
①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初小的班主任——郭先生。
②那时侯,我们管老师叫先生。郭先生个子稍高,身强力壮。笑的时候,右腮高高地隆起来,显得特别有趣。不过,没有多久我便发现,他有很多地方叫人不满意。
③首先,他留着偏分头。那时侯,清漳河边的孩子们,都是在脑袋前坡上留柿饼大的一撅长发,就像杨柳青年画里的那样。而一旦长大成人,就都剃成光葫芦和尚头。郭先生分明是成年人了,偏要如此另类。第二,他在校园的墙上画了好几幅画,孩子们有的在写字,有的在除草,有的在灭蝗虫,有的在站岗放哨,可没有一个画的是我。第三,他教我们唱《七杯茶》,我全会唱,可他一回也没让我独唱过。再就是我嫌他不会笑,笑起来,为啥只有右腮隆起来呢?
④有了这四条理由,课堂上,我就搞些小动作,故意惹他不高兴。
⑤有一次,就要下课了,我却尖着嗓子喊:“报告!我要撒尿。”郭先生右腮隆着一笑,说:“现在就下课。不过,我问件事,谁愿意到沙河村去送封信?”
⑥童年时代,出村可好玩了,跟出国似的,这样的好事,当然不会轮到我。
⑦同桌李秋廷高高举着手说:“我去我去,我知道路,我姥姥就是沙河村的。”他一句话说了四个“我”字。郭先生说:“你一个人去不行,还得找个人做伴儿。”大家又是一窝蜂地抢着去。我因受了感染,也冒一句:“我去!”兴许我的话慢了半拍,郭先生听得反而更真。他当即指定我说:“好!就叫李亮一同去!”郭先生把信装进我的衣兜时说:“信一送到,就快回来,不要在路上贪玩!”他还亲切地抚摸了一下我的头顶。那手掌硬硬的,似乎长满了老茧。
⑧我第一次觉得很光彩,更觉自豪。
⑨在路上,我们见到用木头独轮车推着送公粮的人,还看到几峰驮东西的骆驼,比马还大。
⑩走了不到一堂课的工夫,翻过一个小山包,沙河村便呈现在眼前:有平房,有瓦房,还有一两座土楼;村街上响着鸡叫声狗叫声毛驴叫声。下到沟底,绿树下还流着一条河。河里没鱼,只有蛤蟆乱叫。这时候我才知道,除了我生活的东戌村和邻近的西戌村之外,山后还有村庄,可见世界有多么大!
⑪信,送给了沙河村小学的江先生。见面才知道,江先生是一个女子,留着长长的两条辫子,又黑又亮,辨梢上束着红头绳。这当然是又一次大开眼界,我才知道,闺女家也能当先生!
⑫在回来的路上,草窝里蹚出一只蝗虫,飞得老高,把我们吓了一跳。接着又跑出一只野兔,我们两个追了一程,没追上,倒让我们早早跑回学校来了。看到我们俩安全返回,郭先生再次摸摸我们的头,以示表扬。
⑬从此,课堂上我再也没有捣乱过。
⑭郭先生在黑板上写了很大的字教我们:“我们是中国人,要爱自己的祖国。”他的声音很洪亮,很有感情。我忽然觉得,他的偏分头漂亮起来了。而校园墙上画的孩子,也一个个像我了。
⑮有一次上课,郭先生点我起来单独唱歌。我唱了一首《大烟袋》,是骂日本鬼子烧杀抢掠的。郭先生直夸我唱得好。写字描红,他编了四句歌:“村东有只狗,进村乱下口。大家齐动手,打跑这只狗!”我知道这只狗是指日本鬼子,因为日本在我国东边。郭先生夸我聪明。
⑯后来,日本鬼子对太行山“扫荡”紧了,郭先生就报名参了军。
⑰我们把他送出村外。他胸前戴着大红花,骑马走过石拱小桥,扭回头来向我们告别。他仍然带着那独特的笑,右腮隆起来。我忽然觉得,这个笑容很美。
⑱郭先生走后,沙河村小学的江先生,调到了我们学校。郭先生常有信写给江先生,所以我们知道,他在前方作战很勇敢。在一次拼刺刀中,他拼死三个小鬼子,立了大功。
⑲第三年初夏,又到了满山翠绿的时节,我到江先生屋子里交作业本。她的墙上,新挂起一张军人照片,一看就是郭先生,头戴八路军帽,胸前佩一朵大红花,右腮微微隆着,在笑。我高兴地问:“郭先生现在在哪里?”江先生好像没有听见,把脸扭到一边。我继续看着郭先生,还调皮地吹了一下那相框上围着的黑纱……
⑳第二天,村里的长辈悄悄地告诉我黑纱的含义。原来,郭先生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了!
㉑我心里像猛地被桶了一刀子。我跑到村外的小河边,抱住一裸桑树,大哭了一场。泪水洒进小河,小河里溅起波浪。在波浪里,我好像还看见郭先生那右腮微微隆起的笑容。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9月有删改)
10.(4分)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填写表格。
“我”与郭先生的交往内容 | “我”对郭先生的情感 |
快下课时,“我”尖着嗓子喊“要撒尿”,故意扰乱课堂。 | “我”对郭先生不满意。 |
① | “我”不再捣乱,开始喜欢老师。 |
“我”理解了郭先生编写的歌词意思。 | ② |
郭先生参军,我们到村外去送他。 | ③ |
④ | “我”悲伤至极,痛哭悼念。 |
11.(4分)文章第⑨-⑫段、写了“我”送信的路上见闻、与题目看上去关系不大,是否可以删掉?请说明理由。
12.(4分)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郭先生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13.(4分)怎样理解文章结尾语段含义。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9分)
为自己的心灵不断加油
苇笛
①英国心理学家哈德飞,曾经给两组志愿者进行过不同的催眠。他对第一组人说:你现在身体非常非常虚弱,你已经变成婴儿了,你全身都很瘦小,你的手指像小鸟爪子那么瘦……慢慢的,这些人真的相信了。这时,给他一个握力器,受试者的平均握力是二十九磅。然后,他又对第二组人进行了催眠:我现在往你口中滴的是营养液,是泰森服用的那种。所以,你会像泰森一样强壮,越来越强壮。此时,他又让这些人握握力器,结果,平均握力是一百四十二磅,而事实上,这两组人在清醒状态下的正常平均握力皆是一百零一磅。
②这个实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心理暗示的强大力量。而这种力量,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③既然心理暗示的力量如此强大,那么,在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中,若是不断地给予正面的暗示,结果又将如何呢?
④海洋动物馆里有一条重达8600千克的鲸鱼,训练师经常对它进行“跳高训练”,就是将绳子放在水面上,然后让鲸鱼从绳上跳过去。每次跳前,训练师都会亲热地对着鲸鱼喃喃低语,告诉鲸鱼它很棒,一定能跳过去。果然,大多数时候,鲸鱼顺利地从绳上“飞”了过去;训练师随后便拿来鲸鱼爱吃的食物算做奖赏。
⑤一次次的鼓励,一次次的奖赏,使得鲸鱼越跳越高,最后竟能跳过六点六米。
⑥一条鲸鱼,在不断激励下竟能创造出奇迹,可想而知,一个人,若是内心不断地受到激励,必能创造出一番业绩来。
⑦阿里巴巴网站的缔造者马云在谈到自己的创业历程时,感触最深的一点便是“有一点成功,就用自己的左手温暖右手”。而左手温暖右手的过程,不正是自我激励的过程吗?正是有了这种激励,马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最终将阿里巴巴打造为出色的商业网站:而他自己也成了五十年来《福布斯》封面上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企业家。
⑧人活着,就应当走一条向上的路,尽管向上的路充满了阻力。走上这样一条路,不可避免地要经受挫折遭遇磨难。当我们一身伤痕地摔倒在路上时,困境中能够拯救我们的,惟独我们自身。当我们不断地激励自己,不断地为自己的心灵加油时,我们的内心便会油然而生一种崭新而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支撑着我们推动着我们努力向上走,直至到达人生的顶峰。
14.(2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5.(4分)请指出第④段主要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6.(3分)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一)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11分)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丁未之岁,冬暖无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①。风寒冱②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常。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③,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晃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④然可爱。寒浃肌肤,清入肺腑。
因凭栏楯⑤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⑥而莫禁,眄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⑦,殆不可以笔画追状,文字敷说,以传信于不能从者。顾所得不亦多矣!
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与月当有神矣。我思挟之以飞遨八表,而返其怀。(节选自明代沈周《记雪月之观》)
【注释】①霁:雪停放晴。②冱(hù):寒冷凝结。③虚澄:空虚清澈。④离离:历历分明。⑤栏楯(shǔn):栏杆。⑥呀:张大了口。⑦太素之乡:宇宙之间。
17.(2分)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丁未之岁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 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坐纸窗下 下见小潭(《小石潭记》)
D.离离然可爱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18.(4分)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
(2)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
19.(2分)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眄 而 莫 收 神 与 物 融 人 观 两 奇
20.(3分)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1)(2分)【甲】文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手法描写雪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组合,将辽阔的视野、寂静的氛围全都传达了出来;乙文写景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修辞,写出月光与雪光相映,洁白无瑕,晶莹剔透。
(2)(1分)同样是观雪,两位作者共同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之情;但张岱赏雪,抒发了_________ 的情感;沈周赏雪,感叹对岁月沧桑、人生迟暮的悲哀。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4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1.(2分)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22.(2分)这首词中加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四、作文(50分)
23.作文。
童年时的纸飞机去了哪里?奶奶的樟木箱里有什么秘密?今年的樱花是不是去年我们一起看的那一朵?妈妈为什么从来不累……成长的过程中有太多的疑问。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
请以《时间的答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来写,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书写端正;③不透露学校、姓名等真实信息。
…………
参考答案
1. A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B.摇曳 (yì)——yè;
C.拮据(jǖ)—— jū;
D.大儒(rǔ )——rú;
故选A。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