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统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前押题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11日
资源编号 60781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统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前押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3-10-27 九年级上册 0 2,856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单元卷+期中卷+期末卷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前押题

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文化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本卷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第一、二、三单元

一、基础积累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

江南秋末冬初的天气仍是宜人的,无边的落木纷然而下,有些落寞,但天空依然高远,青山依旧凝绿,远非北方的一派甲(萧索  繁盛)。这江南的初冬如袅袅的佳人,穿上一件夹袄,显得更加雍róng起来。

苏东坡说过:“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碧云天,黄叶地的景象,自然是秋兴华彩乐章的尾声,乙(余韵未绝  绕梁三日)。放眼苏州城乡内外,绿水白波,涟漪荡漾,丰盈不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青色苍茫之中,天平山下的枫叶忽地燃起一片火焰,在秋风中猎猎飞,天平山看枫叶,古人有最富色彩的一则记载:“冒霜叶赤,颜色鲜明,夕阳在山,纵目一望,仿佛珊瑚灼海。”

秋末冬初的江南真是个赏心悦目的季节,大自然在临近休憩②的时候,再次给了人们一个惊喜。枫叶与菊花,营构了地面、天空中绚丽明净的色彩和拒霜耐寒的品格提醒。

(1)根据拼音写汉字,为加点字注音。(2分)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2分)

甲_________    乙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4)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山色不寒  ②绿意犹存  ③树头枝梢  ④仿佛五彩着色  ⑤层林尽染

A.①⑤④③②       B.①④②③⑤       C.③④②⑤①       D.③①④⑤②

2.下面是活动的开场白,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10分)

一山一水皆美景。欧阳修用“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 ”营造出山野春夏之野趣;范仲淹在“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__”中写出了洞庭湖月景之美好;张岱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展现冬日西湖的魅力。

一草一木皆关情。李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中用象征手法含蓄表达对前路坎坷的迷茫;刘禹锡借“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展现面对苦难的积极乐观;刘长卿借“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________”传达了惆怅和伤感;杜甫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夜忆舍弟》)中用主观感情写客观月色,道尽乡愁。

诗与词,是情怀和道义;歌与赋,是审美与情操。让我们与时光作伴,听世纪回响吧!

3.下面的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3分)

【情境】班级组织同学开展辩论赛,你所在的小组有两个人在准备辩题的过程中因为观点不一致而恶语相向,你对他们说:

A.“你们只有窝里横的本事!真厉害就拿出你们吵架的这个能耐去辩论。”

B.“其实只是你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而已,大家再商量一下,一定能找到折中的解决办法。”

C.“吵什么吵啊,咱们都是一组的。”

D.“我知道你们也都是为了我们小组能在辩论中取胜,难得你们有这样的上进心。”

4.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班级将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7分)

(1)将下面词语组成一副贴合活动主题的对联,并用楷体抄写到横线上。(2分)

创  君子  成  学人  一流英才  千秋伟业  以厚德载物  当自强不息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古代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请任选一句,谈谈你对“自强不息”的理解。(3分)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②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④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我选择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中某同学搜集了一些有关自强不息的故事,你认为不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闻鸡起舞         B.高山流水         C.悬梁刺股         D.断齑画粥

二、阅读理解(57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6分)

鹧鸪天·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5.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6.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7分)

【甲】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③敖仓:粮仓。④晏然:安宁的样子。⑤遂著为令:已定为法令。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岳阳楼记》)

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2分)

于 是 诸 寺 工 作 鼎 兴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是时范文正领浙西 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公私兴造__________________

③发司农之粟    __________________

④微斯人_____________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10.甲文中画线句“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1.乙文中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在甲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3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10分)

【文本一】

如何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既“活”又“火”

①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文脉延续,国之强大,离不开延续历史传统守护文化瑰宝。支持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扶持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守护共同的精神家园。

②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渐成热潮。“故宫跑”“京剧潮”。“敦煌美”“诗词热”……诸多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艺术形态活跃在各大平台,不仅越来越有时代风尚,而且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其中。伴随着传播热度的是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关注。文化热,不能热在一时,而要在持续支持与扶持中焕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那么,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如何更有持续性?如何能百花齐放?如何能激发内生动力、散发外在魅力?思考并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和扶持大有裨益。

③这就需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给予支持和扶持。弘扬传统文化,既是传播的过程,又是·研究的过程,归根结底都要立足于对其深入研究之上。这几年,围绕敦煌的文化话题之所以火热,与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不无相关。人们不仅知道敦煌文化,而且了解以“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为代表的研究文化,更是借助诸如《敦煌飞天》的芭蕾舞感受到其中的文化魅力。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及现代意义,才能真正既“活”又“火”。

④这就需要具有博大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敦煌文化为例,其文化风格之丰富、文化样态之精彩,很大程度上在于历史上的中西文明交流,这是互相学习借鉴的成果。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再次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发展、交流互鉴提供了契机,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就能学习借鉴到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应该说,中华文化之伟大在于包容互鉴,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更需要秉持包容精神。

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新时代,我们追随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就都能够活起来,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也必定具有更强大的精神动力。(作者:仲田。有删改)

【文本二】

对待传统文化要分清“传”和“承”

①传统文化,不是一阵“风”,不是一时的流行,而是已经长期存在、可以起长期作用,它的范围也比较大。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把“传”和“承”区分开来。

②一方面坚持无条件、有意识地“传”。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部分的社会基础随着时间推移,就如登陆后的海风般逐步减弱。中国原来的伦理道德制度是长幼有序、尊卑有序,年长和年幼的人、地位高和地位低的人之间是有次序的。到了提倡自由平等的现代社会,大家认为原来的一套礼仪没有必要,要讲平等。这部分文化再不记录下来的话,后面的人恐怕就不知道了。

③另一方面要有选择、有条件地“承”。把传统的文化和物质精神保留下来,之后怎么办?是不是都要学习和弘扬?不行,要区别和选择。对于精华的部分,不仅要保留,而且要使它发挥作用:对于糟粕的部分,要留下来让后人知道,但不要复制,也不需要扩大。我们这样做了,中国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在我们国家发挥作用,也可以为世界提供有益的经验。

(作者:葛剑雄。有删改)

12.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精神世界,就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B.文本一第⑤段引用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语言直白朴素,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

C.文本二第②段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部分的社会基础随着时间推移,就如登陆后的海风般逐步减弱”一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D.我们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坚持无条件、有意识地“传”,又要有选择、有条件地“承”。

13.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的论证思路。(4分)

14.文本一和文本二谈的都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请简述它们在论述角度方面有哪些异同?(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6分)

想偷一本书

王秋珍

①我想偷一本书已经很久了。

②它就放在我们办公室一位同事的桌上。每天,我都能看见它。那天蓝色的封面要多好看就有多好看。可是,它寂寞地待在桌上,似乎从来没人去翻一翻。

③有一次,我看见同事拿起了它。我正暗暗为它高兴,却分明看见我的这位漂亮的女同事,只是用书扫了扫椅子上的灰尘。别的同事走过来走过去,总是低着头忙忙碌碌。那个叫手机的玩意儿成了大家的最爱。谁会来留意一本书呢?

④慢慢地,我看见灰尘把书的封面从蓝色变成了灰色。我还看见有好几次,漂亮的女同事把刚盛了水的杯子搁在它的上面。书的封面留下了一个圆圈,还带着褶皱,好像一个可怜的孩子歪着嘴巴在哭泣。

⑤我只想把它偷回家。

⑥可是,一想到偷,我的心就像要跳出胸膛。从小,爸爸就教育我,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偷大偷小都是贼。因此,我一天天地看着它,看着办公室来来往往的同事,却一直不敢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

⑦可机会还是来了。

⑧那天,我打了一段文字,抬起头,蓦然发现办公室里居然只有我一人。我按捺住狂跳的心,悄然起身,来到漂亮女同事的桌前。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突然,一个声音从天而降:“你想干吗?”我的身子斜了斜,差点跌倒。我刚想回答,却听见那人继续在说:“好啦好啦,就你会耍贫嘴。我很忙,没空和你扯东扯西的。”说话间,我看见漂亮女同事飘逸的沙滩裙在办公室里舞动了几步,倏地飘出去了。

⑨我,终于把书偷到了手。我感觉脸上有无数只蚂蚁在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文明的我居然会和“偷”这么不文雅的字站在一起。

⑩回家后,我拿出软毛巾轻轻地擦拭封面,又拿出吹风机吹那个固执的圆圈。最后,我把书的封底朝上,放在桌上,再压上一条厚重的红木小方凳。

⑪次日,我把书拿出,它又变成了端正的模样。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

⑫我洗净双手,拿出偷来的书一页一页地翻起来。看着它们,我仿佛走进了老时光。我看到了自己在养花种菜,在夕阳下徜徉,在厨房的油烟里战斗……

⑬是的,这是我写的书。每一个字,都像芬芳的花,让我驻足,流连。

⑭出版社只给了我50本样书。我舍不得卖,只想把书送给爱书的人。当初,漂亮女同事听说我出书了,就第一时间向我祝贺并要书。没想到,她要的只是一份客套。

⑮是的,只是一份客套。漂亮女同事一直把书放在桌上,从来不曾翻上一篇。如今,她和我的同事们一样,一有空就刷微信看网络碎片聊明星八卦,根本没有注意到桌上少了什么。那本曾被她垫过杯子、扫过灰尘的书,似乎从来都不曾出现过。

⑯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这份不安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在这个忙碌的时代,真的没人会停下来好好地看书了吗?当初,我壮着胆子把书偷回来,只是想给书找一个懂它的人啊。

⑰某天,我终于点开一位微友的对话框问道:“你说大家喜欢读什么书啊?”“什么?书?”微友抛出两个问号,继续道,“谁还看书啊?”

⑱我仿佛听见了她在手机前的笑声。(有删改)

15.“我”为什么要偷漂亮女同事的书?(4分)

16.联系画线句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2分)

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7.第⑩段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8.第⑯段说“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这份不安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我”为什么会感到不安?(3分)

19.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怎么看这种现象?(4分)

(五)名著阅读。(8分)

以下是某班的九年级上学期的名著阅读任务单,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品节奏】

  1. 艾青的诗歌较少押韵,却富有节奏美,请结合他的诗歌《冬天的池沼》至少从两个方面分析这一特点。(4分)

冬天的池沼

冬天的池沼,寂寞得像老人的心——

饱历了人世的辛酸的心;冬天的池沼,

枯干得像老人的眼——

被劳苦磨失了光辉的眼;

冬天的池沼,荒芜得像老人的发——

霜草般稀疏而又灰白的发;冬天的池沼,

阴郁得像一个悲哀的老人——

佝偻在阴郁的天幕下的老人。

【析主题】

  1. 读了《艾青诗选》,同学们纷纷对自己读诗的感受发表了看法。下面是四位同学对书中的四首诗发表的看法,请你谈谈这四位同学哪一位说得不对?理由是什么?(4分)

甲同学:《礁石》一诗赋予礁石以生命,使之人格化,并将其长期受浪迫害却依然坚强不屈、乐观自信的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乙同学:《鱼化石》一诗写鱼化石裹身岩层,重见天日,却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叹息,听不见浪花,看不见蓝天碧水。诗人由此引发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丙同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通过大雪过后中国大地的红装素裹娇艳美丽,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地的热爱以及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丁同学:《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

说的不对的同学是: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3分,含书写3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快乐不在于事情,而在于我们自己。——理查德•瓦格纳

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中。——班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真正的快乐是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愉快,对事业的兴奋。——爱因斯坦

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居里夫人

那么,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那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注意文中不得透露出你的真实姓名和学校班级信息。

…………

参考答案 

1(1)容     qì

(2)萧索     余韵未绝

(3)示例:江南的秋末冬初真是个赏心悦目的季节。

(4)A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上册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统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前押题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60781.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