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升初语文高频考点100题
专题15 议论文阅读
择一事贵有恒
①“我一生只做一件事。
②这句话,已故翻译家草婴说过。他在7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尽管历经坎坷,但他始终专注于翻译事业,先后独立翻译了《托尔斯泰小说全集》12卷、《肖洛霍夫文集》3卷等。
③这句话,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泽山院士也说过。据了解,这位“火药王”为了做好一件事,奋斗了60多个年头。1996 年,王泽山摘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不少人看来,王泽山已经.功成名就,完全可以安闲度日,颐养天年,他却继续潜心钻研,苦苦实验20载,终于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一个世界性难题,走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领奖台,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三冠王”。
④这句话,“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也曾身体力行过。这位FAST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几乎将自己的生命都扑在了“天眼”上。为选最佳地址,从1994年到2005年,他一直在深山奔波,从立项到竣工,他事必躬亲,最后终于造出“天眼”,让中国在该领域领先世界20年。
⑤三位业界巨擘,专业背景不同,所从事的工作也大相径庭,但他们都践履了“一生只做一件事”“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理念。他们并且都能穷其一生专注之。
⑥其实,不管是谁,只要想干成一件事,最忌半途而废,最需坚定不移;最怕一曝十寒,最需坚持不懈;最忌遇难则退,最需坚韧不拔。“一辈子做好一件事”需要决心和信心,也需要恒心和耐心。这里的恒心、耐心,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只要你确立了“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理念持续精进,纵然一辈子没有大的建树,却也绝不会平庸。怕只怕好高骛远,心浮气躁,这山望着那山高,到头来蹉跎一生。
⑦一生择一事,选对方向,心无旁骛,这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
1.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一曝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高骛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可知填入第⑤段中横线处最恰当的语句是( )
A.有的将人生价值融于国家的发展,有的不满足于已有成绩勇于再攀高峰,有的在遭遇困难、挫折时不改初心。
B.有的不满足于已有成绩勇于再攀高峰,有的在遭遇困难、挫折时不改初心,有的将人生价值融于国家的发展。
C.有的在遭遇困难、挫折时不改初心,有的不满足于已有成绩勇于再攀高峰,有的将人生价值融于国家的发展。
3.作者为了说明观点,列举了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对“一生只做一件事”“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会转身
董建昌
①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②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于是,很快测量出了灯泡的容积。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③无独有偶,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太贵了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运输便宜了一半多。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
④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5.短文可以分三大部分,请认真阅读并填空。
(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明确地提出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部分(2、3自然段)运用事例,证明开篇提出的观点。第一个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事例是小镇人邮寄砖盖起了银行。
(3)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观点,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缓慢的力量
(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当红作家麦家,颇有这样的风采。其长篇小说《解密》《暗算》,写了10年,一推出便震撼文坛。麦家曾说:“虽然我花了十年才写成一部作品,但相对于那些10年推出5部作品,到最后一部都流传不下来的人而言,我比他们更接近成功。”可见,缓慢是有力量的。
(2)缓慢而有力量,然此功难持。浮躁难耐,繁华撩人,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没几年,人们觉得惬然快意。对于慢,则不屑一顾,以为慢慢吞吞就是窝窝囊囊,慢了无人可识君。他们信奉流星一划也耀眼,尽管闪得快,逝得也快;喜好昙花一现也风流,尽管开得快,败得也快。所以,持缓慢功夫,须得有大境界、大志向、大耐性的人才做得到。
(3)“人民艺术家”老舍的写作就是“慢慢写”。舒立撰文回忆,这个“慢慢写”包含两个步骤:一是落笔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打腹稿”,深思熟虑、构思妥当后才动笔;二是落笔时斟酌再三,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要仔细推敲。为了“图慢”,他特地选择使用毛笔或蘸水笔写字,这样在写字时必须屡屡中断、频频蘸墨水才行。另外在字体上选择魏碑体,这种字的特点就是必须一笔一画地写,写得十分工整,很难写得快,由于这样“慢慢”地写,一天只写一两千字,但成功率几乎为百分之百,一遍就行,无需修改。他的稿篇篇都是那样的整洁、干净,堪称艺术品。
(4)由此看来,快和慢是对立的统一。慢之力,在于目标如一,锲而不舍,滴水穿石,铁杵磨针;在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慢工出巧匠,慢工出细活”,清醒的慢,不是故意的耍懒蹭滑,不是天生的愚笨迟钝,而是审时度势,顺理成章。众皆狂热躁进,你能清醒头脑,慢下来,便能独树一帜;众皆追名逐利,你能守住心灵,慢下来,便有独到的风采,现代人不能像无头苍蝇,嗡嗡乱撞,应把不定的思绪、焦虑的心情、复杂的生活,梳理好了再出发。清醒的慢,往往是快的起点。
(5)慢是执着、坚定和沉着。京剧《空城计》中,扫街的老军慢慢吞吞,抚琴的诸葛亮慢条斯理,慢的情调和气氛,弄得司马懿心中无底,直叫大军后退四十里。慢中乾坤大,慢中滋味长。人生需快也需慢,遇事“急急风”,“过把瘾就死”,人生岂不太漆草?该得慢时且得慢,从容、悠然、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慢有情调,慢有精彩。
(6)人生有快乐,也有“慢”乐。养些慢功夫和情趣,是人生应有之义。慢是一种厚重,积学储宝,厚积薄发,慢是一种品格,人沉酣,味醇厚,是精雕细刻的打磨打造。“慢”不是鼓励懒惰,不是倡导消极,不是拖延时间,不是降低效率,而是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平衡,在平衡里体会生活的意义。这样,和谐而舒适,进步得优雅,生活得惬意,有什么不好呢?
7.根据要求从文中找出成语写在横线上。
A.比喻做事有恒心、有毅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形容做事认真、细致、精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
9.文章第(1)段引述麦家的写作经历和体会是为了引出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段引述老舍的写作经历和体会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第(6)段看,人们对“慢功夫”的误解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以下事例不能体现“缓慢的力量”的一项是( )
A.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成就不朽名著《红楼梦》。
B.莎莉文老师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不急不躁地引导海伦·凯勒,使她终于弄懂了“水”的含义,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
C.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D.中国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前后经过400多天的连续传代培养、试验,最终培养出一条8厘米长的克隆鲫鱼。
12.你从“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慢慢写”中受到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骨气》(节选)
①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②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③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选择了为民族利益而死,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④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穷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⑤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这里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民主革命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人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敌人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民族的英雄气概。
⑥孟子的这些话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1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句。
拍案而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食嗟来之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谈骨气》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作者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具体事例进行论证。(事例概括不超10个字)
15.“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这里还有个例子。”一句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五段引用毛主席《别了,司徒雷登》中的句子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了吴晗的《谈骨气》一文,你有哪些感想?(须引用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拉里•萨莫斯,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有过一段极为精彩的描述:“在哈佛,一个刚进大学的新生可以对校长说‘你错了’,这就是哈佛的文化:思想胜于权威。”
②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科学与真理。16世纪著名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以毕生精力写成了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向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说”,发起了颠覆性的挑战,教会为之震怒,世界为之震动。坚信科学与真理的哥白尼,以一句“我不会在任何责难面前退缩下来”做了回应。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毫不留情地终结了被中世纪封建神学奉为至宝的“地心说”理论的地位。歌德说:“哥白尼的学说撼动人类意识之深,自古以来无一种创见、无一种发明可与之相比。”哥白尼以自己的思想和学说,将人类的世界观整个颠倒了过来。
③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理想与激情。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马斯•杰佛逊,面对强大的英国殖民势力,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人人平等”写入《独立宣言》,被美国第二届大陆会议一致通过,并以此作为美国国家的立国之基、独立之魂。它像照耀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点燃了美国人民的激情之火。诚如马克思所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人权宣言”。
④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胆略与勇气。曾经用闭关锁国导致危机重重的日本,至19世纪中叶,决意“维新”求变。1868年,明治政府发表维新誓文,昭告天下:万机决于公论,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日本以这种胆略与勇气,将维新成为全民的统一意志,绝处求生,走出灾难,迈上了现代强国之路。
⑤思想胜于权威,究其因果,这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新思想、大思想、科学思想,代表了真理,代表了进步,代表了创新。而权威败于思想,这权威看似强大,似乎不可一世,实际上代表了传统,代表了落后,代表了守旧。权威在思想面前最终败下阵来,则是必然的,也是历史的规律。
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以此做为文章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开头引用了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的话,作用是什么?( )
A.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形象 B.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C.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增强论点的权威性
20.为了说明本文的中心观点,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的。
21.请在第⑥段处为文章补写一句结尾,要求与文章的题目呼应,并强化中心论点。
要从小培养学生“善问为什么”
著名感染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在杭州一所学校勉励小学生:“希望你们从小开始,培养爱科学、爱钻研的品质,善于问为什么。”
学贵质疑,发问是求知的起点。201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给山东大学新生上开学第一课,特意强调“科学家的好奇心比论文重要”。( A )不仅是科学家,各行各业取得成绩的人物,好奇心和发问都是引领他们在工作上不断进步的重要源泉。
发问意识要从小培养,并使其成为一个人的思维习惯。李兰娟所说的“善于问为什么”的第一层含义,是精神层面的,要启发学生敢于发问。第二层含义是能力层面的,即要培养学生善于发问。随着接受教育时间的增长,学生问为什么,要能问到点子上,问到关键处。能否问出有意义的问题,标志着学习是否进入了高阶段。( B )学生平日要在学习中勤于思考,这样才能在发问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意识到了善问的重要性。《礼记》有云:“善问者,如攻坚木。”意思是说善于发问的人,犹如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 C )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导向的是最终解决之道。
从人类知识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讲,敢问为什么、善问为什么,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使命与担当。教师要积极引导,从小培养学生敢问、善问为什么的能力与素养。
(摘自《中国教育报》,作者:高毅哲,有改动)
22.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围绕这一观点,首先讲了质疑与发问是求知的起点,接着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讲了善问的重要性。
23.作者引用丁肇中的话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 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2.C
3. 草婴一生历经坎坷,不改初心,始终专注于翻译事业。 王泽山不满足于已有成绩勇于再攀高峰,解决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 南仁东将人生价值融于国家的发展,造出“天眼”。
4.对于芸芸众生来说,不管能力大小,也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你确立了“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理念持续精进,纵然一辈子没有大的建树,却也绝不会平庸。怕只怕好高骛远,心浮气躁,这山望 着那山高,到头来蹉跎一生,一事无成。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