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基础达标
1.阅读下面语段,给加点的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hài( )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 )状的晨xī( )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 )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摘自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巴黎圣母院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说它是哥特式建筑的瑰宝,真是名副其实。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用虚构的故事,再现了中世纪的画面,赋予了这座建筑新的生命。皇权的暴戾,教会的虚伪,善良的平民,不屈的抗争,海枯石烂的爱情,带给人们强烈的情感冲击。世界各地的观光者纷至沓来,都去寻找这个全法国人心中的精神“原点”。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这座被烧毁的建筑再次令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A.名副其实 B. 海枯石烂 C. 纷至沓来 D. 叹为观止
3.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不管_____修缮,_____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____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_____呀!
A.是 还是 因为 志得意满
B.或 或 如果 得不偿失
C.不是 而是 假如 金碧辉煌
D.是 还是 如果 得不偿失
4.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②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③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④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
⑤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A.①③②⑤④ B.④⑤①③② C.②④⑤③① D.③①④⑤②
5.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贵州威宁地区每年入冬时节的“烤茶”习俗,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当地人民抵御山区冬季严寒。
B.樊锦诗与丈夫彭金章牢记前辈学者的嘱托,坚守大漠四十余载,为敦煌莫高窟的文物保护工作奉献了他们的青春。
C.由袁隆平院士带领团队研发的“海水稻”,是应对粮食危机的重大技术突破,更是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劳动成果。
D.近年来,有些地方对“历史名人故里”的争夺,成为是否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当地经济热度的重要途径。
7.阅读下面文字,找出分析有误的一项( )
(1)第二次鸦片战争其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2)他们被室内琳琅满目的珍宝振惊了,争先恐后,大肆抢夺。(3)园内能拿走的东西,他们统统拿走;实在运不走的,他们就疯狂打砸。(4)据粗略统计,被抢夺的文物——上至先秦下至清朝的各种奇珍异宝约有100万件左右。(5)为了销毁罪证,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6)就这样,英法联军连抢带砸,使圆明园遭受毁灭性破坏。
A.第(2)句里的“振惊”应该为“震惊”,“争先恐后”是并列结构的短语。
B.第(3)句“统统拿走”后面用分号是正确的,表示前后两个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
C.第(4)句里的“约”和“左右”语意重复,应去掉一个。
D.第(6)句的主语是“英法联军”。
8.填空。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__________国的作家__________。他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能力培优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你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你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你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你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②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③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A】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B】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因,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④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选自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信》)
9.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
10.仔细揣摩下面几句话中的加点词语,综合概括它们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①有一个世界奇迹。
②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③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④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11.仔细揣摩选文中【A】【B】两处句子,请任选一处作赏析。
答:我选择( )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结合下面材料,联系选文内容,说说雨果是一位怎样的人?
【材料一】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生于军官家庭。早期诗作《短歌集》将中世纪理想化、歌颂波旁王朝复辟。后受进步思想启发,逐步摆脱保皇党观点。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路易·波拿巴政变后,被迫离开法国。1861-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1870年回国,1874年究成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其他作品有诗作《历史传说集》,歌颂历史上人民反对统治者的斗争。还写有政论和演说稿等。
【材料二】
①宁愿贫贱卑微,穷困潦倒,蒙羞含垢,死在绞刑架下,让野狗啃尸,也不愿卑鄙下流……
②一个叛徒或诡计多端的骗子,如果犯下滔天罪行,则任何人——不论地位高低——都有权当面判决他!(选自雨果《吕意▪布拉斯》)
③在上帝创造的万物中,放出最大光明的是人心,不幸的是,制造最深黑暗的也是人心。(选自雨果《悲惨世界》)
1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中“赞誉”一词是文章的关键词,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
B.选文是一篇书信式议论文,雨果借给巴特勒上尉回信的机会表明自己的观点:圆明园是一个世界奇迹。
C.选文中雨果对巴特勒上附用了很多敬语,如“多谢”“请”等,这是真正出于对巴特勒上尉的尊重。
D.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有直接描写,也有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此外,写伏尔泰谈圆明园是引用论证。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圆明园的毁灭
①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②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③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④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⑤1824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附文:
①……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寺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圈明园。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话。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宝岛,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为了建造圆明园,人们经历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后来又经过几世纪的营造,究竟是为谁而建的呢?为人民,因为时光的流逝会使一切都属于全人类所有。艺术大师、诗人、哲学家,他们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亦曾谈到过它,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②这一奇迹现已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未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
③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对他们我要授出裁议,并且谢谢您给了我抗议的机会。统治者犯下的罪行同被统治者是不相干的;政府有时会是强盗,可是人民永远不会。
(附文摘自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4.《圆明园的毁灭》写道,圆明园也是世界文化;雨果说的哪句话与这个看法相同?
15.请简要分析《圆明园的毁灭》③段与“附文”①段画线句子中修辞方法的作用。
16.“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的句子里有“奉命”一词,这个词有何作用?
17.《圆明园的毁灭》中写道:“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附文”中也有与之类似的句子。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8.《圆明园的毁灭》与“附文”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正义的边界
鮑鹏山
①孔子不提倡以德报怨,因为这样就等于取消了道德;但是他也反对以怨报怨,因为这样我们就会堕落得与对方一样。所以,孔子的观点是以直报怨以公正来对待无良之人。
②可见,孔子既反对我们对坏人无原则地好,也反对我们对坏人无约束地报复。
③孔子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论语,泰伯》)对不仁的人,恨得太过分,就是祸乱。我们可以理解为:天下的很多祸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
④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就如同抱薪救火;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惩罚不道德,又如同以暴制暴。
⑤举一个例子,53岁的山东省威海市退休女教师李建华遭遇入室抢劫,她在身中数刀的情况下仍与抢劫者斗智斗勇。最终,那个19岁的抢劫者精神崩溃,瘫倒在地,而李建华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让他得到及时救治。
⑥这是很感人的事件。李建华老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表现了人性的高贵和美好。但是,在媒体报道这件事后,却出现了争议。有不少人认为,对于这样的歹徒,根本不需要同情和帮助,
⑦一个网友在网上的留言是:“假如我碰到这样的歹徒,我要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吃了他的肉,砸了他的骨,吸了他的髓!”这种极其残暴的心态,使我毛骨悚然。从不在网上留言的我,忍不住留了一句话:“你更像歹徒啊!”
⑧孔子做了鲁国大司寇,摄行相事,坚决推行“堕三都”a],他的学生子路被鲁国执政季桓子任命为家臣,负责具体执行、可以说,堕三都的成败,关乎孔子在鲁国的政治生命。但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伯察,竟然对季氏说子路的坏话,导致子路丢了职务,对堕三都的失败,以及孔子最终离鲁出走都负有相当大的责任。
⑨这样一个学生,后人把他称之为“圣门蟊腰”,意思是孔子门下的害虫。当时,鲁国一个叫子服景伯的大夫对孔子说:“你的这个学生实在太不像话了,如果你允许的话,我有力量杀了他,让他暴尸大街。”
⑩孔子说:“如果我的道能够行得通, 那是命;如果我的道行不通,那也是命。公伯寮能把我的命怎么样呢?”(《论语。宪问》)孔子断然拒绝子服景伯的杀人建议。
公伯察不好。但是,假如我们用杀掉他的方法来对待这样的人,我们就更不好了。用极端的手段来清除异已,还有比这更坏的行为和更坏的人吗?
因为什么孔子不赞成人们用极端的方式来履行道德?为什么孔子反对用极端的手段来实现正义、维护道德?因为一切极端手段必定隐含对某种价值的破坏。而且,极端手段所蕴含的破坏性,往往指向更原始、更基本的价值。
正义是有边界的。 (选自《读者》2018年09期)
注:堕三都:指春秋时期鲁国孔子执政,毁坏三桓(鲁国公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私邑的事件。堕(huī),同“隳”,毁坏。
19.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全文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
20.文章第⑦段,作者认为网友“更像歹徒”,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21.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对不仁的人,恨得太过分,就是祸乱。因为天下的祸乱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
B.李建华老师在特殊的时刻拨打电话救歹徒,虽然表现了人性的高贵和美好,但是也纵 容了坏人。
C. 孔子学生公伯寮对季氏进谗言的行径遭到当时人们及后人的睡弃,以至有人意欲杀之 而后快。
D.孔子拒绝子服景伯杀公伯寮,他认为“道” 能否行得通,取决于“命”,这完全是宿命论思想的体现。
★素养拓展
21.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的塔尖在一场突发大火中轰然倒塌。16日,法国消防部门宣布,巴黎圣母院大火已经全部扑灭,目前进入调查和损失评估阶段。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这场大火在令法国陷入悲痛的同时,再次为全世界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 (摘自2019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文化不应该这样毁灭,更不应该人为践踏。……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摘自2019年4月16日圆明园遗址公园官方微博)
(材料三)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民的。(摘自雨果《给巴特勒的信》)
(1)巴黎圣母院大火引发了怎样的反响?
(2)被雨果称为“世界奇迹”的圆明园遭到“人为践踏”,具体指什么事件?
(3)根据材料,说说为什么要保护文物古迹。
22.片段练笔
请你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读完课文的感想。字数不少于200字。
…………
参考答案
1.骇 míng 曦 piē
【解析】
惊骇(jīng hài):惊慌害怕。
不可名状(bù kě míng zhuàng):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晨曦(chén xī):黎明后的微光。
瞥见(piē jiàn):一眼看见。
2.D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