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30日
资源编号 53019

徐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2023-06-27 八年级下册 0 1,738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江苏各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总
江苏各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无锡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无锡市宜兴市2...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友情提醒:本卷共6页,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请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_________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6)《虽有佳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只有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才能更严格要求自我。

(7)在“真挚的友谊”演讲活动中,小语同学想引用古诗词来增强演讲的感染力,请你从本学期所学古诗词中给他推荐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9分)

4月18日,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徐贵祥为徐州市沛县“中国文学之乡”授牌,沛县成为全国第15中国文学之乡,也是苏北首家获此殊荣。以文学的名义,沛县再添一张A__________的城市名片。浩浩春风里,诗意沛县__________,书香沛县__________,礼乐沛县__________。

沛县作为刘邦故里、大汉之源,文脉悠远、辉映千古。汉高祖刘邦的一曲《大风歌》,响①遏(    )行云,开启了沛县文学创作的先河。两千多年来,B、代不乏贤,名人②bèi(    )出、佳作频现。成就了沛县全国武术之乡、诗词之乡、书画之乡、古筝之乡、唢呐之乡、沛筑之乡等一系列金字招牌。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2)为文中A、B两处选择恰当词语。(2分)

嘹亮 响亮 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

(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处的语句,排列顺序恰当的是(3分)

①又多了一份浪漫的注脚

②又多了一段文明的乐章

③又多了一缕悠长的意蕴

A.③②①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①②③

3.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朱自清在《经典常读》中,往往从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状况去认识儒家经典的形成,验证了“经书都是圣人所作”。

B.游记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交代行踪;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后者是写作的重点,须详写;前者记述游览的经过,也要巨细无遗地叙述。

C.成语“辗转反侧”“教学相长”“犬牙交错”分别出自《蒹葭》《虽有嘉肴》《小石潭记》。

D.“浮云”“征蓬”“孤舟”等意象在古典诗词中都经常表示游子形象。

二阅读55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4~7题。(13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沈宣词尝为丽水领,自言家大梁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逆售之。后入飞龙,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唐语林》)

注释:①大梁:今河南开封。②奋眄:举头斜视。③仆:驾车。④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⑤飞龙:指皇家。

4.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

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亦如是②是马也

B.①而意常不足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①食不饱,力不足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D.①客许而直未及给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甲】文,简述【乙】文中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词鉴赏。(5分)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8.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诗句“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默写诗歌“心忧炭贱愿天寒”时,小语同学把“愿”错写成了“怨”,请你给小语讲一讲作者使用“愿”字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0~12题。(9分)

【甲】

①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②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选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乙】

这场疫情要教会我们的是感思。这些天,你也一定看到很多感人的画面,看到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叔叔连续十几个小时站在手术台前;看到摘下口罩的护士阿姨,脸上被口罩带勒出的血痕;看到社区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敲开你家的门,耐心告诫你们,“请不要外出了,都好好待在家里吧。”亲爱的同学们,在一场大的灾难面前,真正的英雄,不是台上夸夸其谈指手画脚的人,也不是在镜头前搔首弄姿唱着赞歌的人。真正的英雄就是那些平凡的默不作声地做好一件又一件微小事情的人。真正的英雄是在工地连续工作24小时,赶着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农民工,真正的英雄是靠着肩扛手提从国外背回5000个口罩送到医院去的小伙子,真正的英雄是在武汉开着车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司机伯伯……而有一位这样的司机伯伯就在昨天,因为感染病毒永远离开人世了,他叫何辉。亲爱的孩子,让我们铭记这个名字。

亲爱的同学们,一场灾难就是一本教科书,它要教会我们的东西远不止这些,我们要用心习得,慢慢领悟!

(选自《一场疫情,一本带来人生要义的教科书一致每一个特殊时期在家的孩子》)

10.对选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甲】文告诉我们要有格物致知精神,【乙】文希望我们从疫情中学会感恩;两篇演讲词均情辞恳切,表达了殷切的期盼。

B.【甲】文结尾对“我们这一代”的实验精神提出了希望;【乙】文结尾号召同学们面对灾难要“用心习得,慢慢领悟”。

C.【甲】文论证上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逻辑严密;【乙】文论证上正反对比,突出强调,说服力强。

D.两文都用了举例分析,【甲】文古与今事例对比,国内外事例阐释,都恰如其分。

11.【甲】文“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这方面”是指哪一方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你阅读下面两位同学的聊天记录,说说演讲词选用的事例材料具备怎样的特点,并结合文段具体分析。(4分)

聊天记录

小语:【甲】文第②段我听得亲切又信服。

小文:我也有同感。【乙】文的演讲我听得都有点想落泪。

小语:嗯,他运用的材料都不是空穴来风的。

小文:他还举了很多例子,讲了一个故事呢。

小语:是的,虽然多,但一听就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18分)

冬季到云南去看海

梁衡

①年末深冬季节,到云南腾冲考察林业,主人却说,先领你去看热海。我心里一惊,这大山深处怎么会有海?而海又怎么会是热的?

②车出县城便一头扎进山肚子里。车子不紧不慢,一折一折地往上爬,走一程是山,再走一程还是山;一眼望去是树,再看还是树。直到目光的尽头,才现出一抹蓝天——这蓝天倒成了这绿海的远岸。

③A走了些时候,渐渐车前车后就有了些轻轻的雾,再看对面的林子里也飘起一些淡淡的云。我说:“今天真算是上得高山了。”主人笑道:“正好相反,你现在是已下到热海了。”我才知道,那缥纱、穿林衷树的并不是云,也不是雾,竟是些热弱腾的水汽,我们车如船行,已是荡漾在热海之上了。

④所谓热海,是一个方圆八平方公里的地热带。腾冲是一个休眠火山区。多少年前,这里曾经火山喷发,现在地面上仍留有许多旧痕。如圆形的火山口、黑色的火山石,还有奇特的“柱状节理”,那是岩浆喷出时瞬间形成的一片美丽的石柱。但最奇的是地下的热海。B大约火山熄灭后还是不死心,便试探着要找一个出口,地下的岩浆就悄悄地摸到这里,一直窜到离地表还有七八公里处,用炽热的火舌不停地向上喷舔着地面。于是这八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成了台巨大的锅炉,地下水被煮得滚烫,一个名副其实的热海。

⑤热海虽名海,但我们并不能像苏东坡那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也不能如曹操那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因为这海是藏在地下的,我们只能去找几个海眼“管中窥豹”。最大的一个海眼就是著名的“大滚锅”,单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它的威力。要看这口大锅先得爬上一个高高的“锅台”。我们拾级而上,还未见锅就已听到滚滚的沸水之声,头上热气逼人。上到锅台一看,这口石砌的大锅,直径三米,深一米五,沸腾的热浪竟有尺许之高。由于长年累月的滚煮,锅沿上已结了一层厚厚的水碱,真是一口老锅。大锅前又开出一条数米长二尺来宽的石槽,亦是水沸有声,热气腾腾,槽上架着一排竹篮,里面蒸着土豆、鸡蛋、花生等物。这恐怕是我见过的最奇特的蒸笼了。游人可以上去随意品尝这地心之火与山泉之水的杰作,就像在城市路边的早点摊上吃小笼包子。我们看惯了日夜奔流不息的江河,可谁又见过这无年无月翻滚不止的开水大锅呢?因为地处热海之上,山下山上的温泉就随处可见。浴池一个个挂在半壁,绿风青云,我环顾四周,做一回精神上的沐浴。遥望轻雾游云,我竟有一种将军阅兵式的自豪,仰望蓝天白云,我觉得自己就是一条天上的鱼。

⑥下山时我留心起这山上的植被。我知道榕树喜热,多见于福建、广东,或者西双版纳,现在能现身于偏北的腾冲定是得了地下的热气。这么一想,果然发现这方圆远近处的她的确特别,既有许多亚热带的芭蕉、棕榈,又有本地的松、柏、杉、樟,还有远古时期留存下来的曾与恐龙为伴的黑杪椤树。有一种我从未见过,枝如杨柳,叶如榆钱,在这个隆冬季节满树还缀着些红绒绒的花朵,主人说,这属柳科,就叫红丝绿柳。啊,好浪漫的名子。现在科学家已经弄清热海的来历,是这满山的绿树饱饱地蓄足了水,然后再慢慢地渗入地下,经地火加热后又悄悄送回地面,这个过程七十五年一个周期,循环往复,湍流不息。这么说来,我们现在既是行在密林之中,又是站在历史的河岸上。这块神奇的土地,我已说不清到底该叫它热海还是绿海,抑或岁月之海。其实它就是一个为地热所蒸腾,绿树所覆盖,岁月所打造的令人陶醉的生态之海。

13.阅读文章,梳理作者的游踪。(3分)

车出县城扎进山肚子→__________→拾级而上→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分别从用词和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线的A、B句。(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在文章第⑤段引用苏东坡和曹操的诗句,有什么目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链接材料,你认为本文写景达到了哪一级?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4分)

【链接材料】

梁衡先生说:“大凡看景只看人为的热闹,是初级;抛开人的热闹看自然之景,是中级;又能抛开浮在自然景上的迷眼繁花而看出个味和理来,如读小说分开故事读里面的美学、哲学,这才是高级。这时自然美的韵律便与你的心律共振,你就可与自然对话交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10分)

八(8)班开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课本剧表演活动。小语所在小组准备以保尔内心独白的形式进行表演,下面是他们所选材料:

选段一

保尔的一只手慢慢地从头上摘下了帽子。悲痛,巨大的悲痛,悲痛欲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无目的地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会因为无意义的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的时候,他能说:“我整个的一生和全部的精力,全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的斗争。”

选段二

枪口轻蔑地盯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枪放到膝盖上,凶狠地骂了起来:

“老弟,你完全是个纸糊的英雄!……你试过战胜这种生活吗?你做了冲破铁环的一切了吗?在沃伦斯基新城城郊,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最后终于攻克了那座城市,你忘记了吗?把枪快收起来吧,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别提这件事。即使到了生活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生活下去。要把生活变得对人们有益。”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江苏人民出版社)

18.作为导演,请你为小语同学解释这两段内心独白的前因后果,让小语尽快融入角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同学们对你们小组以保尔内心独白的形式表演很感兴趣。请你代表你们组阐释一下这个创意的目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小语在排练中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保尔在困境中也曾经怯懦过,这是否有损于他的英雄形象?请你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探究。(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3

21.(63分,含书写3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莫道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诗句道出了对事物感受的消长变化。路疑无而实有,事似易而实难。人生的某种经历,往往与诗句有契合之处,让你恍然明白: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事,其实也不是那么难;有些事,其实也不是那么简单。

请以“其实,也不是那么难”或“其实,也不是那么简单”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参考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 (22分)

1.(10分,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则该空不得分)

(1)曲径通幽处

(2)寂寞沙洲冷

(3)零落成泥碾作尘

(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5)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等也可)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徐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https://www.0516ds.com/53019.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