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校组织秋游登山活动。到半山腰以后,七年级(1)班的老师发现,大多数女生的书包都背在了男同学的肩上;而在之后的活动场地布置中,女同学却把场地布置得井井有条。这充分说明( )
A.男生只适合体力劳动
B.男女生各自拥有自身的性别优势
C.这个班女生擅长布置场地
D.女同学为班级作出的贡献更大
2)进入初中以后,小艺的装扮越来越男性化,头发比男生还短。为此她妈妈很担忧,时常念她“你是女孩子,就应该有女孩的样子。小艺妈妈这种想法反映了( )
A.男女生拥有各自的性别优势,我们要平静的接受刻板印象的影响
B.女生不应该留短发,男生也不应该留长头发
C.男女生的生理性别特征是与生俱来的
D.在社会中,人们对性别的认识通常会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3)有人问:青春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哲人答:青春在追求与激情里开始,在忧惧与颓废中结束。上述问答告诉我们( )
A.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
B.青春不仅是年华,更是心态
C.回忆中的青春才是美好的
D.青春意味着梦想追求及任性
4)步入青春期,我们会遇到不少烦恼。面对这些烦恼,不正确的是( )
A.多与父母、同学、朋友沟通,寻求帮助
B.向社会寻求帮助
C.学会当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D.置之不理,任其发展
5)2019年1月22日,一首由杭州星洲小学五(6)班学生张奕宸改编的期末版《最近比较烦》在网络上流传开来,歌词中写到:“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每天的作业都做不完,更别说还有钢琴吉他要弹……热闹的操场,何处有我的地盘?挥别了一起玩耍的伙伴,现在的我更觉得孤单……妈妈每天嫌我的动作太慢,还有总是嫌我文章太烂,虽然脑袋已经挖空绞干……”这说明青春的烦恼( )
A.会引发各种坏情绪,我们无法自我调节,只能接纳
B.是可怕的心理疾病,需要我们打破常规,转移矛盾
C.是成长的正常现象,需要我们合理分析,积极应对
D.必然导致逆反心理,引发各种家庭矛所,需要慎重
6)下列属于自信的是( )
A.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会遭遇“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尴尬,也会创造“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奇迹.这从正反两个方面启示我们( )
A.集体的力量取决于人数的多少
B.任何个人的影响都是微不足道的
C.团结合作能提升集体的战斗力
D.个人的发展可以离开集体
8)学生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社会积极性等个性品质,都是在集体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
B.在集体中,我们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
C.实现集体共同目标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D.个性的发展和完善完全依赖集体
9)黄坚的爸爸初中毕业已经20多了年,黄坚发现他爸爸现在经常通过微信和以前的同学一起交流信息,回忆美好的中学生活,深切感受到当时班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浓浓的情宜。这主要是因为( )
A.集体培养了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B.集体给了他知识和能力
C.集体给了他们温暖和力量,集体使他们有了归属感
D.集体教给他做人的道理
10)下列想法体现了我们对班级和学校集体归属感的是( )
①真的有点儿想老师和同学了,还是早点儿开学好
②怎么还不开学啊?真想和同学们一起踢球
③学校运动会上,同学们为本班运动员呐喊加油,希望他们为班级争光
④开学了,又要面对繁重的作业和繁杂的班级事务,真是烦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过上像样的初中生活,学校每学期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经典诵读、拔河比赛、秋季运动会、远足活动、足球比赛,演讲比赛……学校的每一项活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 )
①决定着我们的人际交往和未来发展
②能提高我们人际交往的能力
③能培养我们负责任胡态度和能力
④能发展和完善我们的个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18年春季开学,七年级学生林浩不想上学了,理由是他曾因没有手机被同学嘲笑。对此,我们劝告嘲笑过他的同学( )
①要学会关爱同学,把自己手机送给林浩
②不要因家境等原因歧视同学
③要学会原谅同学的过错
④在集体生活中,同学之间要友善相待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13)狄德罗说:“只有情感,而且只有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这是因为( )
①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②我们的情感是复杂的
③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
④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未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在信念的形成过程中,批判性思维者并不被动地接受他人的信念。相反,他们自己认真考虑所处的环境和形势,在认识到合理的权威作用的同时,拒绝接受不合理的权威意见。”这说明青春期的我们培养批判精神( )
①要有质疑的勇气
②要尊重权威,服从权威
③要固守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向一切权威挑战
④要敢于表达不同的观点,但不能只是一味否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5)马旭,中国首位女空降兵。2018年9月,马旭捐给家乡黑龙江省木兰县1000万元用于教育、公益事业建设。这1000万的巨额捐款,也是马旭夫妇毕生的积蓄。马旭的事迹告诉我们,“止于至善” ( )
①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实践过程
②就是要倾其所有帮助别人
③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④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说明( )
①创新离不开实践,社会实践是创新的来源
②创新不是拍脑袋乱想
③创新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和实践
④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那些引起社会深刻变革的重大技术成就,更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男生逻辑思维敏捷,数理化科目成绩好;而女生在英语、语文等科目上占上风。这启示我们应该( )
①只欣赏自己的优势,塑造自我形象
②欣赏对方的优势,不断完善自己
③与异性同学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④认识各自的优势,相互取长补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对于下边漫画中中学生的做法,正确的认识有( )
①青春期萌发一些对异性朦胧情感,这是青春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②青春期的这种情感是真正的爱情
③青春期的这种情感不是真正的爱情
④面对这种朦胧的情感,我们应该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19)青春是一首酣畅的山歌,青春是一篇甜美的乐章,拥有青春,我们是幸福的。下列对青春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青春有格,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青春要打扮新奇,穿着时尚
③我们已经长大了,不用父母和老师管了
④青春,意味着向上的活力,我们要珍惜青春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父母随意打骂儿女,在法律上讲这是家庭暴力;父母不可以随便看儿女的日记,这是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学生犯错误了,教师不可以变相体罚、侮辱学生;买到假冒商品,可以拨打投诉电话12315……这一切都说明( )
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②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③法律与我们相伴一生
④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2017年7月14日,一名长期无故拨打119报警电话的男子周某被警方成功抓获。过去半年来,因无聊寂寞,52岁的广安男子周某先后5 000余次无故拨打119等报警电话,长期占用紧急报警电话线路,严重扰乱正常接出警工作。周某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处10日行政拘留。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①公民要学法尊法守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②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保障生活 ③生活中公民不能开玩笑 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法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见义勇为”一词在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护”“懂自救”“远离毒品”,这在教育界内外迎来掌声一片的原因有( )
①中小学生不用弘扬“见义勇为”精神
②这是对中小学生命健康的关爱与保护
③中小学生完全没有自我保护能力
④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与保护已经成为共识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3)“一个具有拾金不昧高尚品德的人,一般不会为贪图钱财而最终走上贪污、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的道路。”这句话告诉我们( )
A.道德水平高的人不会犯罪
B.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能杜绝违法犯罪
D.当法律至上成为我们的真诚信仰时,法治精神就会铭刻在我们心中
24)小林升入中学后,爸爸为他购买了一辆价值近千元的自行车。一天放学后,小林发现停放在学校大门外的自行车被盗。对此,你认为小林的正确做法是( )
A.自认倒霉,让父母再给自己买一辆自行车
B.找学校理论,要求学校赔偿一辆新车
C.及时拨打“110”电话报警,寻求法律帮助
D.为挽回经济损失,偷偷骑走一辆价值相同的自行车
25)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这句话启示我们( )
①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信仰
②法律主要依靠人们内心的信仰保证实施
③要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④要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二、简答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3月18日,江苏建湖县一37岁女子被发现在家中非正常死亡。据警方消息,犯罪嫌疑人邵某(13周岁,系死者儿子)已被抓获。经初查,邵某因其母对其管教严格,于16日晚与母亲发生激烈争吵,后用菜刀将母亲砍死。盐城市某中学七年级(1)班决定围绕“做情绪的主人”召开主题班会。请你参与活动。
(1)情绪与人生相随,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人类情绪有哪四种基本形式?
(2)结合邵某弑母案,请你和同学们分享调节情绪、合理表达情绪的重要性。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涛和李明是最好的朋友,两个人都生活在初一(1)班的集体中,王涛说好周六上午和同学们一起到医院去看望生病的同学李明。可是周五放学时,班主任老师说周六上午学校足球队的同学要到学校参加训练。王涛是学校足球训练队的队长,此时,他开始犹豫了…
(1)王涛遇到了什么麻烦?他产生麻烦的原因是什么?
(2)在现实生活中,你会怎样处理这样的矛盾?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疏于管教,自从在社会结识了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刚开始老师还经常教育他,看他没有悔改之意,不再管教他。后来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甚至为了弄到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拦路抢劫,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材料二 被判刑后,陈某一蹶不振,担心有了这个污点,将来的升学和就业都会受到影响,狱警叔叔劝导他:“对于犯罪较轻的未成年人,为了不影响未成年人将来的升学和就业,检察官应把其犯罪的记录永远封存,如果再次犯罪,方可解封已封存的犯罪记录。”
(1)从陈某失足的轨迹看,除法律外,他的行为还违反了哪些规则?法律与这些规则有何不同?
(2)材料二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为什么要给予未成年人这样的保护?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男生女生的性别优势。
B:依据教材内容,男女生的优势互补构成社会美妙的图画。男女之间由于生理、心理、成长环境及社会角色的不同,在智力特点、体力、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题干描述表明男女生各自拥有自身的性别优势,B符合题意;
ACD:说法都太绝对,排除;
故本题选B。
2、D
【解析】
【详解】性别刻板印象也称性别偏见,是人们对男性或女性角色特征的固有印象,它表明了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看法,与心理性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性别刻板印象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们自身潜能的发挥。所以我们在接纳自己生理性别的同时,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所以D说法正确;AC与题意不符;B说法错误;所以本题选择D。
【点睛】本题的背景材料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生活气息浓郁,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深化认识的作用,本题从知识角度讲,难度不大,本题的意义更在于指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