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知识全解与分层训练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知识全解与分层训练
《北冥有鱼》
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1.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与老子并称“老庄”。
2.《庄子》,亦称《南华经》,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文章汪洋恣肆,多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想象丰富。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写作背景】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逍遥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北冥有鱼》节选自《逍遥游》。
【文白对译】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
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
的脊背,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啊,海
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
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的大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书上记载说: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鹏鸟往南方的大海迁徙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
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
空,它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
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已矣。
样罢了。
【重点字词】
1.字音字形
(1)易错读音
北冥(mínɡ) 鲲鹏(kūn) 抟(tuán) 迁徙(xǐ) 齐谐(xié) 正色邪(yé)
(2)易错字形
北冥 抟 迁徙 齐谐 天之苍苍 正色邪
2.重点字词解释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北海)
(2)《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怪异的事物)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旋风)
(4)去以六月息者也。 (离开;风)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湛蓝色;尽头)
(6)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这样;罢了)
3.通假字
(1)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
(2)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呢”。)
4.词类活用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名词作状语,往上飞)
(2)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5.一词多义
(1)其:其名为鲲(代词,大鱼) 其正色邪(助词,表示选择,是……) 其视下也(代词,代大鹏)
(2)之:鹏之背(结构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以: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介词,用 )
6.古今异义
(1)怒而飞(古义: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水运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3)野马也,尘埃也(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哺乳动物,外形像家马,毛浅棕色,腹部毛色较浅,尾毛长而多。群栖于沙漠、草原地带)
【特殊句式】
(1)判断句:南冥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
(2)去以六月息者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六月息者去也”)
【出自本课的成语】
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
【重点语句翻译】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起的时候,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鸟,海水运动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3.《齐谐》者,志怪者也。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
4.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5.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内容理解】
1.按要求默写(也可以反过来考查语句理解)
(1)庄子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情形的句子是: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用夸张的手法写鹏的脊背很宽很广的句子是: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
(3)文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逍遥游》中描鹏鸟要飞到南海时的飞翔状态的句子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6)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为什么又写鸟?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3.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__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4.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5.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6.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为: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这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
7.你敬佩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示例一:我敬佩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范仲淹、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二:我不敬佩,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鲲变鹏”和“鹏高飞南海”的神奇场景,表达了万物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必须能随其才能而动的观点,表达了作者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观。
【写作手法】
1.巧借寓言,富有哲理。
庄子运用大鹏南飞凭借风的力量的故事,讲述了大鹏飞翔受到了风的限制,还是有所依赖的,所以大鹏还是有所待,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说理形象,寓意深远。
2.对比鲜明,道理明确。
那些山野中的游气(“野马”)、飞尘(“尘埃”),空中的活动之物(“生物”),皆由风相吹而动。与鲲、鹏相比,它们实在是太渺小了,但它们要能够动起来,依然要有所凭借,即有所“待”。显然,它们也没有达到逍遥。
3.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大鹏”“野马”“尘埃”都展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想象雄奇瑰丽,汪洋恣肆,跌宕多姿,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它们都有所待,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的道理。
真题演练
【课内阅读】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逍遥游(节选)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①之上,则芥②为之舟,置杯焉则胶③,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④;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⑤,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⑥笑之曰:“我决起⑦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注:①坳堂:屋前地上的洼坑。②芥:小草。③胶:动词,粘住地面动不了。④培风:乘风。⑤夭(yāo):挫折 。阏(è):阻碍。⑥蜩与学鸠:蝉和斑鸠。⑦决起:决(xuè),同“赽”,迅疾。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怒而飞 _________________
(2)志怪者也_________________
(3)是鸟也_________________
(4)适莽苍者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知其几千里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B.去以六月息者也 策之不以其道
C.鹏之徙于南冥也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D.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
A.北冥有鱼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D.选贤与能
4.翻译句子
(1)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2)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文中写蜩与学鸠的表现,起到怎样的作用?
二、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上文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______》,庄子是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句式特点和加点字的含义。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借《齐谐》之言描绘了“____________”的景象,成语________等便由此衍生,大鹏也就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象征。千载之后,李清照也在其词作《渔家傲》中,以“__________”一句来抒发自己非凡的抱负。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 _____________
(2)《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 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其视下也,亦若则已矣。
3.请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对“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进行赏析。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志怪者也____________ (2)去以六月息者也____________
(3)北冥有鱼____________ (4)其视下也____________
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作者是怎样描写大鹏的形象的?
4.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比较阅读】
五、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①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②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③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节选自《庄子˙内篇》)
[注]①穷发:不毛之地。②修:长。③羊角:状如羊角的旋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B.《齐谐》者,志怪者也 怪:奇怪。
C.去以六月息者也 以:凭借。
D.亦若是则已矣 是:这样。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语段【甲】中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2分)
4.语段【甲】和语段【乙】都描写了大鹏,其用意相同吗?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4分)
六、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庄子行于山中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①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②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③,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④,尊则议⑤,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
(选自《庄子·外篇·山木》)
【注释】①舍:住。②竖子:年轻的奴仆。③訾(zǐ):诋毁,指责。④廉则挫: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⑤尊则议:尊显就会受到倾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
(2)亦若是则已矣 是:
(3)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故:
(4)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材: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似之而非也
A.其远而无所至极(《北冥有鱼》) B.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D.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3..请用“/”断句。(划2处)
有 为 则 亏 贤 则 谋 不 肖 则 欺。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5.请分别举例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
甲文:写法特点: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写法特点: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1.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近,接近
B.《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C.谋报浑沌之德 德:恩, 恩情。
D.人皆有七窍 七窍:人的耳目口鼻共有七孔,故称七窍。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选贤与能
C.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 D.食之不能尽其材
3.翻译下面句子。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
4.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5.(甲)(乙)两文各有怎样的寓意?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摘自《庄子·逍遥游》)
(乙)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①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②。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摘自《庄子·秋水》)
注释:①尾闾:传说中的海水所归之处,后来用来比喻事物的归宿或者倾泻之所。②知:影响。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是:
(2)万川归之。 川: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3.庄子笔下的“鹏”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请根据(甲)文概括“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4.结合(甲)(乙)两文简要谈谈你受到的启示。
九、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乙】
从小丘每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解释加点通的意思。
①志怪者也___________ ②抟扶摇而上__________
③心乐之______________ ④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
2.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野马也,尘埃已,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北冥的鱼与小石潭的鱼,它们生活状态不一样,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4.假如你是一条鱼,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鱼?请简述理由。
…………
参考答案
一、1.(1)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记录、记载 (3)这 (4)去、到
2.D
3.C
4.(1)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2)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它负载一个巨大的翅膀也就没有(足够的)力量了。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