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必背简答题考点归纳及精选专项练习25题
等高线地形图问题
1.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2.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的理由:交通线路的选择: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交通线路的修建一般往往与等高线平行,即“之字形”(盘山)线路。
原因:可减少修路的工程量;道路相对平坦,有利于车辆安全行驶;不会造成水土流失等。如果一定要从地表经过山区,往往选择从鞍部位置穿越。
3.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4.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5.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①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②地势陡峭的山区,一般河流流速大、水流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③平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布,流速平缓,水量丰富的河段有利于航运。
地形、地势问题
1.描述地形特征的一般模式:
(1)地形类型:以什么地形(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最多写两种】;
(2)地势特征:哪边高哪边低?或哪边向哪边倾斜?
(3)海拔高低、地势起伏大小:海拔用定量描述,地势起伏用相对高度大小;
(4)地形分布:在什么方位有什么地形类型。
2.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是什么?
主要体现在农业上:平原以种植业为主;高原以畜牧业为主;山地以林业为主;低山丘陵以林果业为主;盆地内部和平原一样,周围和山地一样。
平原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商业发达;高原、山地、丘陵因地形不平坦,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商业不发达。
工业要看当地的资源、交通、市场……,相对受地形影响较农业小。
3.如何描述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
(1)纬度位置:①观察是否有重要纬线穿过。②通过重要纬线判断所处的五带。
(2)海陆位置:①周围的海(或洋)及相应的方位。②周围的国家(或地区)及相应的方位。
自然灾害问题
1.自然灾害分类:
主要自然灾害有:(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
(1)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泥石流、山体崩塌、山体滑坡)。
(2)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寒潮)等。
(3)生物灾害:主要有虫灾、鼠灾和农作物病害。
2.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
①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灾情预警系统。
②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减灾意识。
③对于人为造成的自然灾害,应针对人类不合理活动加以治理。
3.自然灾害汇总表:
生态环境问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1)水土流失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A、黄土特性:黄土结构疏松,易溶于水。 B、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C、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②人为原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2)治理措施:从目前国内外防治水土流失的各项措施看,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它们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们是一个统一体,在实施过程中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档土坝等工程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黄土高原必须遵循客观规程,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道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耕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
2.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1)洪涝灾害发生原因:
①自然原因:
A、夏季降水集中,中下游地势低平;
B、河流流域面积广,汇水面积大,尤其是夏季风反常年份,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流量剧增。
②人为原因:破坏植被,陡坡开荒,围湖造田。水土流失严重,水面上升,湖泊分洪蓄洪能力降低。
(2)洪涝灾害防治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疏浚河道,弯曲段裁弯取直,加固堤坝,修建分洪蓄洪区。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荒漠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A、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盛。
B、地面多沙质沉积物,风沙剱害严重。
C、地表径流少,河流欠发育。
D、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保护。
E、气候异常。
②人为原因(荒漠化的主导因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2)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应该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4.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
5.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问题
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1)生产性污染,这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
①燃料的燃烧,主要是煤和石油燃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有害物质,如烧煤可排出烟尘和二氧化硫;烧石油可排出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
②工业生产过程排出的烟尘和废气,以火力发电厂、钢铁厂、石油化工厂、水泥厂等对大气污染最为严重;
③农业生产过程中喷洒农药而产生的粉尘和雾滴。
(2)由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耗用煤炭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3)交通运输性污染,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等排出的尾气,其中汽车排出有害尾气距呼吸带最近,而能被人直接吸入,其污染物主要是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铅尘等。
2.大气污染的治理:
(1)工业合理布局,以方便于污染物的扩散和工厂之间互相利用废气,减少废气排放量。
(2)实行区域集中供热,以高效率的锅炉代替分散的低矮烟囱群,以高效率的锅炉代替分散的低矮烟囱排放方式。这是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有力措施。
(3)改变燃料构成。如城市工业和民用煤气、液化石油气的发展,低硫燃料和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等)的采用。要推行采煤,以除去煤中大部分硫(主要是硫铁矿硫)。
(4)减少汽车废气排放。主要是改时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油的燃烧质量,加强交通管理。
(5)工业装置排放的有毒气体,要从工艺改革和回收利用方面予以控制。
(6)烟囱除尘。烟气中二氧化硫控制技术分干法(以固体粉未或颗粒为吸收剂)和湿法(以液体为吸收剂)两大类。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问题
1.水资源污染及治理
(1)造成水污染的三种主要原因: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任意排放,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2)防治水体污染的主要措施有以下三条:
①减少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废水量。
②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
③加强监测管理,制定法律和控制标准。
2.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有哪些?
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迅速发展;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水资源(特别是农业用水)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
3.如何解决水资源紧张的状况?
加强宣传,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改善农业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实施节水新技术;重复使用水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兴建南水北调工程;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等。
4.中国土地资源的四个基本特点:
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
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的表现形式:
①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1)资源枯竭,破坏环境。如滥伐森林,滥垦草地,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2)社会问题进一步突出。经济发展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出现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社会问题。
②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人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生活孤独等。
③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产生的问题:交通拥挤、环境污染、食品短缺、犯罪率上升、生存竞争加剧,就业就医困难。
2.人口问题的对策:
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3.读漫画“人口爆炸”,回答问题:
(1)当今世界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请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一问题给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资源短缺,粮食不足。
(2)面对当今世界主要人口问题,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实行计划生育。
(3)人口问题还表现在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分析说明:漫画反映了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和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在城市还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和犯罪率上升等问题。世界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应采取计划生育措施,使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居民、城市、工业、农业和水利问题
1.就聚落而言,目前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和大城市聚落主要位于什么地方?为什么?
答:目前,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和大城市主要位于河流沿岸和冲积平原上。因为:世界上一些河流冲积平原地区,由于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所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和聚落密集。
2.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交通拥堵、住房紧张、污染加剧、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2)加强城市道路建设;适当控制城市规模;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强环境治理;加强城市管理;保护水资源;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打击等。
3.乡村人口为什么要向城市迁移?
城市里的收入高,生活条件好,医疗卫生条件好,教育先进,而且有较好的发展机会和较大的发展空间。
4.民居临河临湖分布的的原因:
水运方便。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适合人类居住。
5.大城市的位置特点:
一般多形成在中低纬度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交通便利;一般都在沿海、沿河、交通枢纽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可从事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多种行业;气候条件良好,温暖湿润。
6.城市(或工业及其他)的分布特点:
沿海、沿河、沿交通线。
7.影响人口、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
从地形、气候、交通三方面考虑。①地形平坦 ②气候温暖湿润 ③交通便利
8.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从交通、资源、市场、技术、地理位置五方面考虑。
①交通便利 ②资源丰富 ③人口多,市场大 ④技术先进 ⑤地理位置优越。其中,“交通便利”均可作答。
9.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从地形、气候方面考虑。
①地形多平原 ②地处 带,适合 带农作物的生长(或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10.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发电、蓄水、灌溉、养殖、防洪、旅游等(黄河“小浪底工程”主要作用是治沙)。
11.山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有利条件: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且山区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在山区可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
精选专项练习25题
1.中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1)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
(3)汉族在全国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
2.中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在哪里?
(1)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通过中亚可达西亚、南亚及欧洲,有利于国际贸易;
(2)东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海岸线漫长,港口众多,便于同海外各国交往;
(3)广大的陆地和海洋疆域,物产丰富;
(4)海陆差异导致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自然景观丰富多彩,便于多种经营。
3.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是什么?
(1)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主要分布在黑河-腾冲一线以东。
(2)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土壤肥沃,开发便利;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该区域经济发达。
4.中国的人口政策是什么?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5.介绍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和竹楼,反应了当地高温多雨的湿热环境,孔雀舞是民族独特舞蹈。
6.介绍蒙古包
(1)内蒙古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草场广阔,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
(2)适应游牧生活,便于拆装。
7.内蒙古自治区植被有什么变化?
内蒙古自治区植被自东向西,由草原到荒漠草原,最终过渡到荒漠。
原因是自东向西,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影响因素属于:海陆因素。
8.内蒙古高原环境问题有哪些?有什么对策?
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导致的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土地荒漠化),导致沙尘天气增多等。
措施:退耕还草、轮牧休牧、划区轮牧、植树种草等
9.内蒙古为什么方便卫星回收?
(1)地势坦荡,便于观察搜救;
(2)降水少,晴天多,有利于发射、观测、搜救;
(3)地广人稀,有利于安全保障等。
10.中国地形类型复杂多样的优越性在哪?
(1)东部多平原、丘陵,西部多高原、山地和盆地。
(2)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使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
11.地势西高东低,三级阶梯有什么影响?
(1)影响气候: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2)影响交通经济: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
(3)影响能源经济:在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产生巨大水能。
12.中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1)国土辽阔,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2)跨多个干湿地区;(3)地形复杂多样;(4)海陆差异大。
13.中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地处最大的亚欧大陆东部,临近最大的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14.为什么中国夏季南北温差不大?
(1)太阳直射点北移,北方太阳高度角也增大;(2)夏季北方白昼时间比南方长;(3)冬季风消失,夏季风给北方送来热量。
15.中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和成因
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原因:冬季,南方太阳高度角比北方大,白昼时间比北方长,北方临近冬季风的发源地。
16.中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夏季南北气温都较高,青藏高原最凉爽,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17.吐鲁番盆地气温高的原因
(1)海拔低,气温高;(2)地形封闭,热量不容易散发;(3)离海远,受海洋影响小。
18.中国降水分布有何特点?
(1)空间分布: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降水量较大,较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程度也加重。
(2)时间分配:中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很不均匀。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大多数地方5-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80%以上,东北、华北地区降水更为集中。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