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世界地理之极地篇-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考试易错题精选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27日
资源编号 46900

专题12 世界地理之极地篇-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考试易错题精选

2023-03-14 中考 0 6,975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考试易错题精选汇总

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考试易错题精选

专题12 世界地理之极地篇

本考点内容是南、北极地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关注两极地区,把两极地区同太空,海洋并列起来,称其为人类急待开发的三大区域。本周是规定的必学区域具有重要意义。考试中要求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方面,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在备考时,要根据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进行解题,要充分认识到极地地区的特殊性,注重开发与保护并重,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的科学地理观。

易错考点南极地区

易错考点梳理:

一、南极自然环境与居民

1.位置:大部分在南极圈(5°S)以南。

2.范围: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3.海陆分布:以陆地(南极洲)为主。

4.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及固体淡水资源丰富;

(2)生物资源:企鹅(“南极的主人”)、磷虾、鲸、海豹

5.气候特征:酷寒、干燥、烈风,有“风库”“冰雪高原”“白色荒漠”之称。

6.居民:无常住居民。

二、南极科学考察

1.我国的南极考察站

(1)长城站:属于南极圈以北的南温带,无极昼、极夜现象;

(2)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3)昆仑站: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4)泰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5)罗斯海新站:是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

2.南极最佳科考时间:11月—次年2月。原因: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半年,南极地区气温相对较高,白昼时间长,有利于科学考察工作的开展

三、南极地区周围大洲、大洋位置的判断方法

 

 

名称 判断方法

南美洲 与南极半岛正对
非洲 从南美洲起,沿顺时针箭头所指方向向东,隔大西洋与南美洲相对的是非洲
大洋洲 从南美洲起,沿逆时针箭头所指方向向西,隔太平洋与南美洲相对的是大洋洲

太平洋 南美洲和大洋洲之间
大西洋 非洲和南美洲之间
印度洋 非洲和大洋洲之间

易错中考真题展:

南极洲自然环境独特,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如图示意南极洲三个纬度的多年气温统计资料。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在影响气候的因素中,图示资料能够直接体现的是(   )

①海陆分布②地球形状③地球运动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图示资料反映了南极洲自然环境特征中的(   )

A.暴雪             B.狂风             C.干燥            D.酷寒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预计2022年建成,届时将成为中国“功能完整、设备先进、低碳环保、安全可靠、国际领先、人文创新”的现代化南极科考站。图为南极地区简图。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

3.作为低碳环保的现代化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能够全年利用的清洁能源是(   )

A.风能                 B.水能                  C.太阳能                   D.煤炭

4.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   )

A.西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东北方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科研价值,但是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图为南极某处103年前和现在的对比照片。据此,完成下面5-6小题。

5.由照片对比可知,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化        B.矿产资源枯竭        C.水土流失               D.冰川融化加剧

6.许多国家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规模猎捕鲸鱼,丰富食物来源       B.利用南极广阔空间进行核试验

C.大力发展种植业,解决粮食问题        D.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

每年南极海域的暖季是南极磷虾的产卵期。几乎所有的南极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依赖南极磷虾生存。图示意1996~2016年南极磷虾的平均密度分布,读图完成下面7-9小题。

7.正值南极磷虾产卵期的月份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0月

8.1996~2016年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最低的海域扇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近年来,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明显降低,带来的影响是(   )

A.企鹅数量减少                                   B.生物种类增多

C.海洋污染减轻                     D.南极冰川面积扩大

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和南极地区气候资料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10-12小题。

10.南极大陆四周被海洋包围,这些海洋是(   )

①北冰洋②大西洋③太平洋④印度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的时间为2月份,主要因为南极地区此时(   )

A.气温较温和       B.降水较丰富     C.大气较洁净        D.冰雪已融化

12.中国南极科考员在科学考察期间,会面临的恶劣自然条件是(   )

A.淡水缺乏       B.酷寒烈风         C.闷热潮湿        D.高寒缺氧

13. 2022年是中国和阿根廷建交50周年,两国在农产品贸易、能源开发、极地科考等领域持续深入合作。图为阿根廷及周边地区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农贸合作优势尽显】

阿根廷农产品品质优良,樱桃、苹果等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1)阿根廷北部有南回归线穿过,南部与南极洲隔海相望,南北气候差异____,农产品种类丰富;位于____(填“南”或“北”半球),可向中国供应反季节农产品。

【携手共进开发水电】

“基塞”水电站是世界最靠南的水电站,由中国企业承建。工程施工期间将创造近2万个就业岗位。建成后,发电量预计可满足150万个家庭的日常用电,每年为阿根廷节省大笔油气进口开支。

(2)说出“基塞”水电站建设的有利影响。

【世界尽头南极驿站】

乌斯怀亚是阿根廷南部的港口城市,也是南极科考的重要补给站。我国“雪龙”号科考船多次在这里停靠补给。

(3)乌斯怀亚成为南极科考重要补给站的原因是____,推测科考船在此补给的物品主要有____。

(4)列举科考船从乌斯怀亚前往南极地区可能遇到的困难。

14.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2月19日,央视新闻用“警示”一词报道了南极部分地区的雪变成了绿色和红色的现象,这与当地藻类在偏暖气候情况下大量繁殖密切相关,并称该现象可能导致极地冰雪消融失控。

材料二: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见图甲。

材料三:图乙是南极地区及相关资料图

(1)乙图中a、b代表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________,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它位于南极点的________(方向)。

(2)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________(2月/8月),此时南极洲大部分地区出现________(极昼/极夜)现象。

(3)乙图中的动物是有南极“绅士”之称的________,为适应当地严酷的气候,它们有什么特点?________

(4)南极洲是冰雪世界。请分析材料一中“极地冰雪可能消融失控”的原因。

(5)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中学生,我们该怎么做?

易错考点北极地区

易错考点梳理:

一、北极自然环境与居民

1.位置:大部分在北极圈(5°S)以北。

2.范围: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

3.海陆分布:以海洋(北冰洋)为主。

4.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等;

(2)生物资源:北极熊(“冰海霸王”)、海豹、海狮、海象、北极狐

5.气候特征:严寒、降水较少、多暴雪。

6.居民:因纽特人(黄色人种,传统民居为冰屋)和拉普人

二、北极科学考察

  1. 我国的北极考察站:黄河站:地处北寒带,是我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2. 北极最佳科考时间:7月—9月。原因:此时处于北半球的夏半年,北极地区气温相对较高,白昼时间长,有利于科学考察工作的开展。

三、极地的保护和开发

1.存在问题

(1)过度捕杀鲸、海豹、海狮、海象等极地动物,破坏生物多样性。

(2)开采加工石油、天然气等导致环境污染。

2.保护措施

(1)各国加强合作,签订《南极条约》《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2)在极地地区科考、旅游时将生活垃圾带回。

(3)不乱捕滥杀极地动物。

(4)不在极地地区建筑物上乱涂乱画。

四、南、北极气候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严寒、干燥;

原因:纬度高,极地高压控制,降水稀少

不同点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大
差异

原因

(1)南极洲为陆地,且海拔更高;北极地区为海洋,且海拔低;

(2)南极地区冰层厚,面积广,反射强;

(3)北冰洋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易错中考真题展:

1.极地地区作为科考宝地,受到人类越来越多的关注。2018年1月,我国宣布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下图为我国北极通道路线图,完成下题。

关于我国北极通道路线(大连——鹿特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路线沿途经过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

B.该路线沿途经过的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多、风速大

C.北极地区科学考察都选择在2月,因为此时冰面坚固,利于通行

D.北极地区自然资源并不丰富,只有相对原始的自然环境

位于加拿大北部哈得孙湾海域的丘吉尔港被誉为“北极熊之都”,每年都会有千余只北极熊在此聚集并等待哈得孙湾结冰后向北迁徙,此景象吸引众多野生动物爱好者前去观光摄影。下图是“北极熊生存范围示意图和丘吉尔港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2-3小题。

2.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北极熊的生存范围缩小,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北极熊生存环境的是(   )

A.广泛使用煤炭等燃料                         B.大量砍伐森林当木材

C.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                         D.提倡出行多开小汽车

3.当丘吉尔港月平均气温由零上转为零下时,哈得孙湾开始结冰,陆地上的北极熊开始聚集,因此观赏北极熊聚集的最佳时间是(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人类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越来越频繁。下图示意北极地区。据此完成下列4-5题。

4.图中甲地(   )

A.位于北太平洋西部                            B.位于西半球

C.经纬度是(0°,30°W)                     D.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5.我国黄河站考察队员(   )

A.要面临“风库”的凶险                         B.要忍受“冰雪高原”的极寒

C.可以和企鹅家族合影留念                  D.致力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2021年10月在北极圈论坛大会上,《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所提出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再次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读图完成下面6-7小题。

6.有关北极航道叙述正确的是(   )

A.沿线地区可看到成群的企鹅                   B.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C.最佳通航时间为每年的1月前后             D.提升了马六甲海峡的航运价值

7.关于北极航线所联系的①②③大洲,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大洲地形分三大南北纵列带                B.②大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

C.③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奉基督教     D.①②③洲都地跨寒温热三带

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曾用鲸骨、兽角或海象骨制作保护眼睛的“雪镜”,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太阳镜”之一。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8-10小题。

8.因纽特人戴“雪镜”的主要目的是(   )

A.抵御狂风暴雨   B.避免暴雪伤害    C.减轻低温冻伤        D.预防患雪盲症

9.因纽特人生活的地区主要属于(   )

A.高原高山气候   B.极地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10.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是(   )

A.冰屋                 B.蒙古包               C.窑洞                      D.吊脚楼

下图为北极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1-13小题。

11.图中,A处是____海峡。它是____两洲的分界线。(   )

A.霍尔木兹海峡  亚洲、非洲                B.直布罗陀海峡  非洲、欧洲

C.白令海峡  亚洲、北美洲                    D.土耳其海峡  亚洲、欧洲

1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人口最稠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下列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降水稀少,淡水资源匮乏                  B.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C.北极地区的“主人”是北极熊               D.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图为北极航道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图中所示北极航道路线主要联系的大洲是(   )

A.欧洲与北美洲  B.欧洲与非洲         C.亚洲与北美洲        D.亚洲和欧洲

15.推测最有利于北极航道通行的时段是(   )

A.1~2月             B.3~4月              C.7~8月                  D.11~12月

16.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是开展科学考察的天然实验室,我国对这两个地区进行了多次科学考察。图为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位置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照片一和照片二反映的是两地区科学考察的场景。任选其一,判断照片的拍摄地,说出两点理由。

(2)适合青藏科考的时间段是____,适合南极科考的时间段是____。(单项选择)

A.11月一次年4月       B.5-8月         C.全年

(3)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气候寒冷,但成因不同。青藏地区主要是由于___高,南极地区主要是由于___高。

(4)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①—④表示气候变化对两个地区环境的不同影响,将数字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①海冰、冰盖面积变化②高海拔湖泊、湿地面积变化③“亚洲水塔”水量变化④极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变化

对青藏地区的影响有____;对南极地区的影响有____。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冰海霸王”——北极熊】

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生物与环境

北极熊即白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素有“冰海霸王”之称。北极熊毛长而稠密,全身白色,稍带淡黄,皮下脂肪层厚达6~7厘米。

(1)根据北极熊的体貌特征,推测其栖息地的自然环境。

探究二:环境与生活

(2)读图说出北极熊栖息地所涉及的大洲、大洋。

探究三:气候变化与环境

北极熊常在较低纬度陆地和较高纬度海区之间南北迁徙,海冰是其在海上觅食、繁殖、休憩的主要场所,冬季是北极熊海上捕食的黄金期,主要以海豹为食;夏季海冰大量消退时,北极熊南撤回到陆地,主食植物。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极地地区环境发生变化,意味着北极熊必须游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找到结实的冰层,生存环境受到极大影响。

(3)气候变化对北极熊栖息地的影响很大,简析气候变化的人为原因。

(4)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只有一个柠檬那么重的北极燕鸥,却是世界上迁徙距离最长的候鸟。它们始终追逐太阳的脚步,每年都能完成一一次往返于地球两极之间的旅途。据科学家研究表明,英国北部的法恩群岛有超过2000对北极燕鸥,但数量在不断减少。

材料二 北极燕鸥主要迁徙路线示意、英国伦敦气候资料和北极燕鸥图

(1)英国居民以____人种为主,伦敦的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____。

(2)每年秋季,北极燕鸥从繁殖地向南迁徙,到达非洲海岸后,会选择A路线或者①大洲沿岸的B路线南下,到达南极地区越冬,①大洲的名称是____洲:第二年3月,北极燕鸥开始沿C路线从越冬地飞越②大洋迁往繁殖地,②大洋的名称是____洋。

(3)推测北极燕鸥选择北极地区而不是南极地区作为繁殖地的自然原因。(至少列举两条)

专题通关测试: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从青岛到欧洲西部的航线示意图”,完成下列1-2题。

1.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航线的优势是(    )

A.沿线经过的国家更多                         B.一年中通航时间更长

C.缩短了距离,节省了能源                  D.沿途看到的景观更丰富

2.从青岛到欧洲西部的传统航线,依次经过的重要海上通道①②③④是(    )

A.朝鲜海峡 土耳其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英吉利海峡

B.台湾海峡 马六甲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 巴拿马运河

C.朝鲜海峡 巴拿马运河 白令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D.台湾海峡 马六甲海峡 苏伊士运河 直布罗陀海峡

近年来,极地海冰范围的变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下图为1979-2013年间北极9月海冰范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3-5小题。

3.北极地区有大范围的海冰体现了该区域(    )

A.纬度高,气温低                                B.海拔高,光照强

C.陆地广,风力大                                D.海域小,降水足

4.1979-2013年间北极地区(    )

A.淡水资源增多                                   B.海域面积减小

C.陆地植物减少                                    D.适航范围扩大

5.开展极地地区的海冰研究有助于(    )

A.研完全球气候变化                            B.改变极地生态环境

C.大量捕捞海洋生物                             D.开采极地矿产资源

格陵兰岛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这里有北半球最大的陆地冰川。下图为1979—2007年格陵兰岛冰川年内累计融化面积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6-7小题。

6.格陵兰岛冰川累计融化面积(   )

A.逐年减小          B.逐年增加           C.保持不变               D.总体增加

7.科学家关注格陵兰岛冰川的变化,是为了(   )

A.开发淡水资源                 B.开采极地矿产

C.研究气候变化                 D.增加渔业产量

北极燕鸥是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每年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燕鸥在北极圈内繁衍后代,当冬季来临时便开始长途迁徙,飞到南极洲越冬。这样周而复始,它的一生往返于两极之间。下左图为北极燕鸥迁徙路线图,下右图为北极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8-10小题。

8.北极燕鸥( )

A.繁殖期时北极地区一年中气温最低    B.迁徙路线均需经过大西洋和印度洋

C.越冬期时南极地区会出现极夜现象    D.回到繁殖地时越过赤道大致向北飞

9.北极地区( )

A.从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由a向b             B.黄河站在北极圈以北

C.北极降水多,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库     D.北极的代表动物是企鹅

10.两极地区气候都很寒冷,但南极地区更加寒冷的原因是( )

①冰雪覆盖②海拔更高③纬度更高④陆地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日期 天气
21~22日 西北风增大到6级以上
23~25日 西北风达最大,阴雨
26~27日 西南风6级

(27日14: 00离开风区)

2015年1月20日,我国“雪龙”号科考船离开新西兰基督城,前往南极中山站,途中需穿越一个移动的强气旋区。以下为随船工作人员穿越大风区的气象实录表和“雪龙”号航线图。据此完成下面11-13小题。

11.1月20日至27日期间,雪龙号主要航行在(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南寒带

12.南极科考活动期间,南极地区(   )

A.黑夜漫长       B.常见极光          C.冰层最厚         D.气温适宜

13.根据24-25日气象实录表和雪龙号的空间位移推测,期间雪龙号(   )

A.满速航行       B.静避风浪          C.遭遇极夜         D.遇险冰川

近年来,我国对南极的科学考察力度不断增大,新的南极科考站正在建设,同时去南极旅游的人数也逐年增长。读图完成下面14-16小题。

14.从图中推断,全球海陆面积比约为(   )

A.九分陆地一分海洋                            B.八分陆地二分海洋

C.五分陆地五分海洋                             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5.科考队在南极可以看到(   )

16.极地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是(   )

A.森林锐减                            B.水土流失

C.全球变暖                            D.土地沙化

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一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和南极地区气候资料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17-20小题。

17.南极大陆四周被海洋包围,这些海洋是(   )

①北冰洋        ②大西洋        ③太平洋        ④印度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莫基的时间为2月份,主要因为南极地区此时(   )

A.气温较温和       B.降水较丰富     C.大气较洁净         D.冰雪已融化

19.中国南极科考员在科学考察期间,会面临的恶劣自然条件是(   )

A.淡水缺乏       B.酷寒烈风         C.闷热潮湿         D.高寒缺氧

20.在南极地区科学考察中,为保护极地环境,建议(   )

A.焚烧废弃物品   B.捕捉喂养企鹅     C.运回生活垃圾     D.掩埋老旧设备

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首批154名队员搭乘“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征,奔赴南极执行南极科学考察任务。根据图文信息,完成下面21-22小题。

21.在南极地区考察,不可能遇到的危险是(   )

A.在冰原上咆哮的暴风雪会使人晕眩迷途       B.酷寒的天气,会导致考察队员冻伤

C.饥饿的白熊疯狂觅食会袭击科考队员          D.冰隙纵横交错造成考察队员出行障碍

22.关于我国南极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考察站唯一位于西半球的是长城站

B.罗斯海新站的经纬度约(164°E,75°S)

C.昆仑站是我国在南极大陆建立的第一个考察站

D.中山站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

2021年11月5日,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南极中山站等地执行科学考察任务,预计2022年4月返回国内。读“雪龙号科考航线图”,完成下面23-25小题。

23.本次前往南极过程中,雪龙号的航线依次经过什么大洋(   )

A.太平洋、北冰洋                                B.大西洋、印度洋

C.太平洋、大西洋                                D.太平洋、印度洋

24.雪龙号出发当天,上海(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出现极昼

25.雪龙号在南极科考期间(   )

A.南极地区处于冬季,冰层厚,有利于冰层取样

B.南极地区冰雪全部融化,安全性高,便于通行

C.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风雪小,方便观测极光

D.南极地区白昼时间长,处于一年中较温暖的时期,适合作业

…………

参考答案

易错考点南极地区

1.B  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这里为极地气候,气候特点为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读图可知,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气温低;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这就使得低纬度地区太阳光照强烈,地面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太阳斜射,甚至没有太阳照射,因此气温低;图示资料能够直接体现的是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这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造成的,故②③正确,图示资料反映不出海陆分布及人类活动对气温的影响,①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D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12 世界地理之极地篇-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考试易错题精选 https://www.0516ds.com/46900.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