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中考历史热点及重难点专项训练
专题10 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绿色发展
(2023周年历史事件热点)
热点图片
习总在20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我们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看图说史】看以上图片说说中国是如何渭华世界和平的?
教材知识
一、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倡导、施行的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中国梦的过程中,研究、梳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对于贯彻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先秦的民本思想
(1)孔子的”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心敏力,体察民意。
(2)孟子:主张施“仁政”,指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3)荀子的”君舟民水”。
2、列举古代社会重视重视民本的明君
①汉高祖刘邦“无为而治”,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汉文帝、汉光武帝亦可)
②唐太祖李世民吸取隋亡教训,重视人民力量,强调“君为舟,民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政治清明,与民休息。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根据地、边区和解放区,中国实现不同的土地政策,满足农民土地要求,除了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之外,也有改善民生的意图,也是根本目的。
4、 建国后的土改消灭封建剥削,调动你们生产积极性。 三大改造完成后经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创承包责任制,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中国20大骄傲地宣布我们已经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二、 道家学说中的环保思想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道家思想的生态观强调人要与生态自然万物同生共运,强调天、地、人之间的自然生态平衡关系;道家思想提醒人们关爱自然。
知识拓展
一、罗斯福新政中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实行老年保险和失业保险。。有利于保障贫困家庭的生活最低标准,缓和矛盾,改善人民生活。
二、二战后初期西方建立福利国家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2、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20 世纪50年代,美国两次修订《社会保障法》,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
3、发展:随着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
4、影响:积极—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局限性—- 降低个人工作积极性,“有人说是一种培养懒汉的制度”(制度依赖,不追求上进);可减轻贫困但不能根除贫困;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根本上);增加政府负担造成财政赤字。
三、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问题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但从生态环境的视角来考察,工业革命也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后经过长期不懈的环境治理,才改变了环境污染的状况。
在世界范围内,英国形成了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从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到今天的生态典范,英国留给了值得人们深思的很多经验和教训。这对正处在工业化的当下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真题演练
1.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A.推崇西周制度 B.支持兼并战争
C.解决社会问题 D.追求精神自由
【答案】C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