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4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34分)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词语注音。(4分)
(1)在大家的撺掇_____下,张大妈买了一堆“保健药”。
(2)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翌日_____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
(3)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 _____(biànlùn),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
(4)这位演员的表演虽有些 _____(zhuōliè),但传达的思想很是感人。
2.下列字形错误最少的一项是(2分)( )
A.清冽 俨然 海堂 翩然 销声匿迹 B.净穆 怅惘 褪色 铿然 草长萤飞
C.争诵 甜静 磅礴 严竣 戛然而止 D.副射 震撼 怠曼 皎洁 大切大悟
3.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B.听完他的话,我振振有辞地说:“不相信你的话,你这是挑拔离间。”
C.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歌剧《白毛女》非常精彩,使人叹为观止。
D.悠悠岁月己抹去了绝大多数历史的痕迹,历代古人的悲欢离合早已烟消云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保护并了解“社戏”这种传统艺术,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我们是否能弘扬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各部门的重视。
C.两个自闭症孩子的妈妈写了一本孩子成长历程的书,给有同样情况的妈妈提供参考。
D.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每一个人都要心怀梦想、奋勇拼搏。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绿茶茶艺表演的第九道程序是“春波展旗枪” ____ 似乎是有生命的绿精灵在跳舞,十分生动有趣。
①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
②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没泡下,茶芽慢慢地伸展开来
③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
④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
⑤直直的茶芽称之为“针”,弯曲的茶芽称之为“眉”,蜷曲的茶芽称之为“螺”
A.①②④③⑤ B.①④③⑤② C.③②①⑤④ D.③②④①⑤
6.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社戏》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体裁是散文,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了“我”二十年来看戏的经历。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又称《诗三百》。
C.《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D.《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7.古诗填空(10分)
(1),左右流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蒹葭采采,。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挑兮达兮,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日不见,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表现友情不因时空间隔而受到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化静为动写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著阅读.(4分)
(1)善于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给诗开辟了新世界的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孟浩然 D.李商隐
(2)《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综合性学习。(6分)
八年级(1)班将举办以“低碳生活就在身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同学搜集的相关材料。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其实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着。
材料二
为了缓解气候恶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低碳排放技术,有些商品会把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我们把这样的标签称为碳标签。碳标签可以告诉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促使消费者选购低碳、节能,环保的产品。
(1)[低碳生活我知晓]根据材料一,给“低碳生活”下一定义。(不超过20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低碳生活我分享]王越搜集到了一罐饮料上的碳标签,但他对碳标签的含义和作用并不清楚,请你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解答他的疑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低碳生活我助力]八年级(1)班想就“低碳经济与生活”的话题做一个问卷调查,请你根据对“低碳”的理解,再设计两个选项。(不得与所给内容重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生活用水循环用,家用电器不待机。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二、阅读理解(完成10–22题,共36分)
古诗文阅读(完成第10–14小题,共16分)
(一)古诗鉴赏(共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硕鼠
《诗经•魏风》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①,莫我肯顾。逝②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③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①贯,借作“宦”,侍奉。女:一作“汝”。②逝:通“誓”。③爰:乃,于是。
(1)我们学过的《诗经》作品中,与本诗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是(2分)( )
A.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B.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C.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D.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2)《诗经》主要的手法是赋、比、兴,请结合本诗分析“比”的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共12分。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联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唐太宗论止盗》
【注】①上:特指君主、帝王,这里指唐太宗。②哂:讥笑。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故不暇顾廉耻耳_____________ ④自是数年之后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
A.具答之 B.或请重法以禁之
C.上哂之曰 D.民之所以为盗者
13.翻译句子。(4分)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是因为那里没有赋繁役重和官吏贪求。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现代文阅读(完成15–22,共20分)
(一)阅读《植物“预测术”》完成15 — 18 题,共10分)
植物“预测术”
①《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写了发生在大观园里的一件怪事:那些本该在阳春三月开花的海棠树,在花木凋零的11月却突然开满了鲜花。聪明过人的探春心想:“凡顺者昌,逆者亡;草木知运,不时而发,必是妖孽。”不久,大观园开始走向衰落。
②植物究竟有没有预知天灾人祸及天气变化的能力呢?虽说预知人祸的能力大多在文学作品中才能看到,但预测天灾及天气变化的本领却是活生生的事实。许多科学家对这一有趣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和研究。
③科学家发现,含羞草能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含羞草的叶子排列整齐、对称,轻轻触动一下它的叶尖,整个叶子都迅速合起来,真像低眉顺目、含羞自持的少女一般。通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是白天打开,夜晚闭合;日出前30分钟舒展枝叶,日落30分钟后枝叶则收拢。假如一反常规,白天闭合,夜晚舒展,则表示大自然将发生变异,这种反常表现很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有人观察到,如果周围60公里的范围内将发生大地震时,约40分钟前,含羞草会发生行为改变,会在白天将叶子闭合起来。看来,含羞草的确能预知地震,给人以警示。
④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有一种植物,人们称它为“地震花”,可能是属于樱花一类的植物。它们生长在山坡上,地震发生之前,便会开花。岛上的居民把这种植物当做观测装置,只要发现它开花了,马上作应急准备。
⑤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在地震来临之前,蓟县穿芳峪一个地方的柳树,在枝条顶部20厘米处,全部出现枝枯叶黄的现象。人们发现,当树木出现重花(二次开花)、重果(二次结果)或突然大片枯萎死亡等异常情况,那么很可能是地震将要发生了。
⑥科学家们观察到,地震发生之前,许多植物的生物电位会发生变化。1983年,日本秋田发生7.6级地震。震前20小时左右,日本观测点上的合欢树生物电位开始激烈地上下波动;震前l0小时,又平静下来;震前6小时,再次异常;地震之后,异常消失。除了合欢树以外,还有一些植物也能产生与合欢树一样的生物电位变化,像桑树、凤凰树、漆树等等。
⑦还有一些可以预报天气变化的植物,下雨、阴天、晴天都可以预报。
⑧广西忻城县龙顶山村旁,生长着一棵150多岁的“气象树”,当地人叫它青冈树。它的叶子颜色会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晴天,一般是深绿色;当叶子变红的时候,就预示两天内这一带将要下大雨;雨过天晴,叶子又恢复成深绿色。多年来,当地农民就是根据叶子的颜色来预测天气,安排农活的。
⑨在安徽省和县高关乡大滕村旁,有一棵树龄400多年的老榆树,它也能预报天气变化的情况。这棵树如果在谷雨前发芽,长得芽多叶茂,就预示雨水多;如果它跟别的树一样,按时节发芽,树叶长得疏密有致,就预兆风调雨顺;要是它推迟发芽,叶子长得又少,就预示雨水少,有旱情。几十年来的观察资料证明,它对天气变化情况的预报是相当准确的。
⑩这些植物为什么具有这种神奇的功能?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它们的根系能敏感地捕捉到地球内部的物理、化学和磁场等复杂变化。那为什么其他植物不具备这种功能?看来,要想解开植物预测的机理,还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一旦把植物预知大灾难的超能力之谜揭开,那么将在人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树立起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链接材料】
在自然中,动物也具有预测功能。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通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摩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磨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
15.文章第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说说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⑤自然段“人们发现,当树木出现重花(二次开花)、重果(二次结果)或突然大片枯萎死亡等异常情况,那么很可能就是地震将要发生了。”这句话中的“很可能”能删去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你有了哪些认识?简单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母亲的书》,完成19–22小题,共10分。
母亲的书
琦君
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鸣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②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③“那本橡皮纸的。”
④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⑤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⑥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⑦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
⑧《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⑨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19.文章围绕母亲的三本书,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细读第⑦段,说说黄历为什么是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赏析第⑤段中划线句的妙处。(3分)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结尾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这样说矛盾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70分)
23.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作文。
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了那些变化?原因是什么呢?
请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性说明文,题目自拟。600字以上,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34分)
1、cuān duo yì rì 辩论 拙劣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撺掇(cuān duo):在一旁鼓动人做某事。
翌日(yì rì):第二天。
辩论(biàn lùn):辩驳争论。
拙劣(zhuō liè):笨拙而低劣。
2、A
【解析】A.海堂——海棠;
B.净穆——静穆,草长萤飞——草长莺飞;
C.争诵——争讼,甜静——恬静,严竣——严峻;
D.副射——辐射,怠曼——怠慢,大切大悟——大彻大悟;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