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30日
资源编号 43010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2023-01-30 八年级下册 0 2,139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总分:14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第1~6题每题2分;第78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麋子(mí)         羁绊(jī)          恬静(tián)    

B.纨绔(wán)      蕴藻(zāo)        行辈(háng)    闭塞(sāi)    

C.分量(fèn)       冗杂(rǎng)     撺掇(cuān)    踱步(duó)  

D.亢奋(kàng)    静穆(mù)         驀然(mù)       斡旋(w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踊越  争讼  门槛  变换多姿      B.羁绊  怠慢  幅射  惊心动魄     

C.落幕  皎洁  恣意  元气淋漓      D.家眷  渺远  诱惑  兴高彩烈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说,“一种风流吾最爱,魏晋人物晚唐诗。”说的是有着魏晋风度的人物和幽深精微,令人叹为观止的晚唐诗歌。      

B.近日,在女足世界杯第三天的比赛中,美国队与泰国队的比赛以13:0的比分戛然而止。

C.语文考试考差了,小雨知道是因为自己没有复习好,关键是该做整理的时候不做,寄希望于老师画重点,她这时候大彻大悟还不算晚。   

D.作为班长,小真劳动的时候总是能够很好地协调分工,让每个人都能发挥特长,大家都说小真起到了马前卒的作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B.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C.团结一致是能否战胜疫情的关键。    

D.2020年12月23日,全国“中小学数字教材实践研究”项目语文课例展示活动在江津区举行。

5.将下面句子排成语意连贯的段落,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非物质状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时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现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等。

②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③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④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

⑤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A.⑤③②④①        B.③⑤①④②            C.⑤④①②③          D.③⑤②④①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写了作者故乡的风俗民情,描写了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象,是鲁迅写的一篇著名散文。     

B.《安塞腰鼓》是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著名散文,有浓郁的陕北风情。  

C.《回延安》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有很浓郁的乡土气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延安”的深情。      

D.《灯笼》是吴伯箫在20世纪30年代写的一篇散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意义,表现了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4)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达到物我两忘的佳境。

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第8~11题,共10分)

(一)语文综合运用(5分)

8.根据语境,依照画线句子仿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2分)

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语言运用。

学校组织“发扬雷锋精神,做21世纪优秀青年”活动,主题班会上,出现了“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雷锋是三月来了四月走”等不和谐的声音,作为新世纪青年人的代表,你怎样应对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A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这是大家常用的话),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他已年过半百,也许已有五十三四岁,究竟多大,谁也不知道——但是李长林笑着告诉我,就他所记得而言,他每次总说五十六了。这好像是他爱说的一个小小的笑话。李长林认为,他同现在这位夫人结婚后就不再记年龄了。这位夫人是个骨骼粗壮的农村姑娘,枪法高明,骑术高超,自己领导过一支游击队,把受伤战士背在身上,大手大足像个男人,身体壮实,作战勇敢。

10.文段中A是_____________。 请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汉字书写(2分)

11.下列对书法作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幅“敬”字是隶书,形态方扁舒展,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敬字当先。

B.第二幅“礼”字是楷书,形态端正挺拔,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礼物丰厚。

C.第三幅“和”字是行书,形态饱满流畅,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和谐友善。

二、阅读理解(12~26题,共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完成第12~13题。(每小题2分,共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解析其精妙之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一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4~17题。(12分)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报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笑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哉,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媚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三山,一播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乙】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传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蜀之鄙有二僧》)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诗:凭借。④瓶:水瓶。⑤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血。⑥顾:难道,反而。

1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惧其不已也/安陵君其许寡人          B.而山不加增/日出而林霏开

C.以告富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吾欲之南海/辍耕之垄上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挡住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山开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怎么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8~21题。(10分)

鼓神

王雁

①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高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关。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

②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鞭炮声鼓锣声从街巷小院传来,听得人心烦意乱,我裹掖着衣服离开县城走向一个熟悉的小山村。这里也在操练鼓锣作春节上街游行的准备。既然躲不掉就留下来听听吧。于是我就混在一帮老头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间看着坝中十来个中青年汉子把鼓锣敲得震天价响。

③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A)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这气氛使我这个异乡人感到更加的凄惶悲考,孤独孑孑。我准备悄悄地离开。正在这时,敲打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一下额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目光定在我身边的一个瘦老头身上,说:张伯,你来玩一把。别,别,这个叫张伯的老头既瘦弱又邋遢,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操在袖筒中甚是羞惑地直往后退。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但姑娘媳妇们却揪住他往前推搡,说:鼓神,来一个!打鼓的汉子一脸虔诚地把有如婴儿手臂粗的双槌直往他面前送,那些打小鼓腰鼓铜锣铜钹的后生们也满脸殷殷地望着他。

④我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我等着往下看。他感到是再也推辞不掉了。布满皱纹和胡茬的脸上突然焕发出一股豪气,只见他把棉袄脱下来扔到一旁,走到大鼓前。就在他将双槌握在手中的时候,一个我不敢相信的奇迹出现了。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土一般平凡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似的项天立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他的眼睛充满光辉,脸上透出神圣,手臂像钢棍一样坚强起来,在轻轻地敲打了鼓沿几下后,双臂猛一挥,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倏地刺进了我的耳膜和心脏,接着小鼓铜锣一起轰鸣,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冲动和古老意念的混乱音符猛地从地底蹿出来通过双脚直抵进了我的心中,使我有了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

⑤我像被魔语诅咒了似的,双目紧盯着他,(B)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⑥就在敲击出的声声鼓鸣中,我似乎听到了天庭的意志,大地的精神,男人的粗犷,女人的娇娉,还有生命,婴儿落地开始的生命,老人撒手西去的生命这些奇妙的幻象在锣鼓声交织而成的音韵的罗网中不断地冲突,纠缠,呼啸,狂乱它们似在演绎着生命,似在点拨着生命,似在操纵着人类奔向精神将要达及的终点。

⑦我站在这群肃立的山民之间,观看眼前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奇迹,大鼓在响,小鼓在响,铜锣铜钹铿铿锵锵,而指挥这支创造奇迹的鼓队的老人他已不再是一个蔫耷汉,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一串神秘的符号!一团无形的罡声!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人在其中。而他,这个人中的英杰此时就代表着人类在立地项天!我惊愕了,世上竞有着这样的声音。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我从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来,充满敬意地望着他们。我想我该回家过年了。

(选自《首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

18.从不敢作归乡的打算,到该回家过年,“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在写鼓神奇迹般的表演之前作了多处铺垫。请细读原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句作点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鼓神神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22~26题。(14分)

赶年集

厉彦林

①“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唱儿歌,赶年集,迎新年,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②我故乡在沂蒙山区东部,山多岭多,交通不便。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我们公社驻地逢五、逢十是集。一入腊月,地里没活了,年味就渐渐浓起来,丰收的喜悦挂在乡亲们脸上,见了面格外客气、嘘长问短。年底时,崎岖的山路上人群熙来攘往,馒头、油条、猪肉、粉条等大包小包的年货在涌动。小孩子跟在大人的后面,蹦蹦跳跳地赶集、串亲戚。

③春年快到了,不管贫富都要赶年集置办年货。人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花到最后一个年集上。在穷乡僻壤,赶年集,是孩子们迎新年的头等大事,多数孩子兜无分文,就是看热闹。腊月三十最后一个年集,头天夜里又下了一场雪,我和伙伴们还是执意相约赶年集。临行前,母亲给我套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父亲从兜里掏出两张五角的新钱,顺手给了我一张,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这时在一旁微笑着的母亲,狠狠瞪了瞪父亲一眼,父亲心领神会,又把手里那五角钱塞给了我,然后拍拍我的头说:“去吧,看放鞭炮,隔远点哦。”

④跑出村口,只见赶集的人很多。雪后的山路被手推车、自行车和脚印踏成一条黑色弯曲的长丝带,清晰而漫长。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牲畜的叫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只记得公社供销社商店的外街用红漆刷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红字,工整厚重,格外显眼。集市,就在公社居地村西侧宽阔的河滩上。河里结了冰,地上是薄薄的雪,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摆满小树林,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⑤时近中午,年集达到了高潮。河滩上用竹席临时撑起的棚屋,一个挨一个,大勺小勺叮当响,各色小吃应有尽有,香味扑鼻。

⑥赶年集有规矩:女孩买花,男孩恋炮,婆婆买鞋,老头购帽。割肉、买菜、买鞭炮,再购对联和年画。男孩子只关心鞭炮和牛肉锅、烧饼摊。女孩子只关心红绒花、红头绳和花布。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下午快散集的时候,我找到绒花摊。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花蕊、花瓣、花叶活灵活现,粗大的麦草捆上插满密密麻麻的绒花,在风中颤动,疲倦地招引着客户。

⑦“大爷,我买六朵绒花,三根红头绳!”我底气十足地说。

⑧“不还价,两毛!”卖花的大爷顺手帮我插在一截高粱秸上,像是开满绒花的树枝。

⑨望着远处手拿风车纸花的女孩,心中盘算着如何把绒花分给妹妹和操劳忙碌的母亲。这新年礼物虽小,但很珍贵,饱含温暖的年味和对亲人美好的祝福。等望见老家屋顶的那缕炊烟,才想起没吃午饭、肚子咕咕地叫了。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母亲,从锅里给我端来预留着的热乎乎的饭,用力搓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

⑩年集是一幅凝聚着热闹繁荣与美好憧憬的乡俗年画,又是生活变化、社会进步的缩影。

⑪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我心中依然涌动着对年集的美好记忆和对团聚的渴望。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仿佛回到少年时代,身穿新棉衣,手捧父母的呵护与微笑,跑进新年每一缕阳光里……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22.选文通过对“赶年集”的回忆,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品味选文第②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选文第④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母亲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选文结尾写道:“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诚然,以往年过年是赶年集、放鞭炮、舞狮舞龙……如今新的过年方式已成为主流,网上购物、电话拜年、抢红包……传统的年味在慢慢淡去,有人说这是时代的进步,有人说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70分)

 27.感谢上苍,给我们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为它,我们看到母爱如涓涓细流,父爱如伟岸高山;因为它,我感受到家乡的淳朴美丽,四季的如诗如画;因为它,我领略诗词歌赋的典雅,风流人物的潇洒……

  请以“我眼中的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

参考答案

1、C

【解析】A.有误,“糜子”的“糜”应读作“méi”;B.有误,“蕴藻”的“藻”应读作“zǎo”,“闭塞”的“塞”应读作“sè”;D.有误,“蓦然”的“蓦”应读作“mò”。

2、C

【解析】A.有误,“踊越”的“越”应写作“跃”,“变换多姿”的“姿”应写作“幻”;B.有误,“幅射”的“幅”应写作“辐”;D.有误,“兴高彩烈”的“彩”应写作“采”。

3、A

【解析】A.使用正确,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B.使用有误,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该成语用于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C.使用有误,大彻大悟:彻底觉悟或醒悟。该成语用于此处语意过重。

D.使用有误,马前卒:现指在前边摇旗呐喊、为人捧场的人物。该词语和句意不符。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43010.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