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成语篇-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02日
资源编号 42879

专题15 成语篇-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2023-01-26 中考 0 1,947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2023年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

成语篇

一、黄粱一梦

开成七年,有卢生名英,字萃之。于邯郸逆旅,遇道者吕翁,生言下甚自叹困穷,翁乃取囊中枕授之。曰:“子枕吾此枕,当令子荣显适意!”时主人方蒸黍,生俛首就之,梦入枕中,遂至其家。数月,娶清河崔氏女为妻,女容甚丽,生资愈厚,生大悦!于是旋举进士累官舍人迁节度使大破戎虏。为相十余年,子五人皆仕宦,孙十余人,其姻媾皆天下望族,年逾八十而卒。及醒,蒸黍尚未熟。怪曰:“岂其梦耶?”翁笑曰:“人生之适,亦如是耳!”生抚然良久,稽首拜谢而去。”经此黄粱一梦,卢生大澈大悟,不思上京赴考,反入山修道去也。

1. 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翁乃取囊中枕授之(给)                    B.子枕吾此枕(枕着)

C.时主人方蒸黍(正好)               D.年逾八十而卒 (士卒)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言下甚自叹困穷,翁乃取囊中枕授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之适,亦如是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限三处。

于是旋举进士累官舍人迁节度使大破戎虏。

4. 有些人总是不愿有所行动,而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我们常把这类人的空想叫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邯郸的客栈,偶然遇见一个道士吕翁。卢英言语中很是叹息自己的穷困潦倒,道人就取出口袋里的枕头给他。

B.在梦中,卢英考取了进士,做官到舍人,升迁到节度使,而后立下战功,做了十几年的宰相。

C.吕翁点醒卢生,人生如梦。当卢生醒来,吕翁对他说:“人生所经历的,不过如此啊。”卢生思考了许久,叩头谢过道翁后离去。

D.经过这场黄粱一梦,卢英终于明白,去京城考取功名太过艰难,不得已,只好归隐山林暂时修道去了,以图东山再起。

二、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注释】①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②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③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逝,向前行进。

1. 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墙壁)               B.项王则夜起(就)

C.自为诗曰(自己)                 D.歌数阕,美人和之 (应和)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限两处。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4. 项王兵败垓下,在___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项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毛泽东也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宜将剩勇追穷寇,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项羽夜起悲歌,盖世英雄的穷途末路在形象的描写中呼之欲出。试结合文章分析本文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卧薪尝胆

勾践之围会稽也,喟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志会稽之耻邪?”身自操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范蠡事越王勾践,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 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卒王霸(士兵)        B.吴既赦越(已经)

C.置胆于坐(座位)        D.女志会稽之耻邪 (同“汝”,你)

2. 下列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置胆于坐        B.舜发于畎亩之中

C.皆以美于徐公      D.受制于人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限两处。

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5. 本文隐含的一个成语是什么?越王勾践的经历给你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草木皆兵

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人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尽收其器械军实。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主阳平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淝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小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风。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1. 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分兵断其归津(渡口)             B.皆以为晋兵(都)

C.顾谓融曰(对……说)             D.皆以为晋兵且至 (而且)

2. 下面“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        B.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

C.此乃持久之计           D.我以铁骑蹙而杀之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亦劲敌,何谓弱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限三处。

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5. 请从文中找出两处描绘秦军将士的心理感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背水一战

(韩信)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①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②,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佯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③,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释】①壁:军营的围墙,代指军营。②飧(sūn):熟食,饭食。③旗鼓:旗帜和仪仗。

1.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舍:宿营

B.若疾入赵壁        若:如果

C.诸将皆莫信,佯应曰    佯:假装

D.禽赵王歇         禽:擒获

2.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A.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B.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C.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D.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在半夜里传令,挑选两千名轻骑兵,每人带一面红旗,到山上隐蔽起来。

B.韩信让副将为将士提供食物,并鼓励大家说:待今天打败赵军后我们再会餐。

C.已经抢先占据了有利地形安营扎寨的赵军颇为得意,并大声嘲笑后到的汉军。

D.已经无法退回营地的赵军纷纷逃跑,即使赵将不停地斩杀逃兵也无法阻止。

5. 在选文中,“赵军望见而大笑”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注释】①泾流:水面。 ②两淡渚崖:淡,岸。渚,沙洲。崖,高大的河岸。 ③河伯:黄河的神。 ④北海:渤海。 ⑤水端:水的尽头。⑥旋:掉转。⑦望洋:联绵词,仰视貌。 ⑧若:海神名。 ⑨莫己若:谁也不如自己。

1. 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水时至(按时或按季节)           B.百川灌河(河流)

C.始旋其面目(才)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限三处。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4. 阅读此文,说说河伯先喜后叹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读过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凿壁借光

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反。

1. 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达到)               B.主人怪问衡(奇怪)

C.遂去不反(同“返”,返回)            D.倒屣而去(离开)

2. 下列句中的“而”与“勤学而无烛”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相委而去

C.学而时习之                  D.温故而知新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邑人曰:“穷矣!”遂去不反。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限两处。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5. 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按图索骥

伯乐《相马经》有“隆颡①跌日②蹄如累麴③”之语,其子执《相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选自《艺林伐山》)

【注释】①隆颡(sǎng):高高的额头。②跌日:形容眼睛闪闪发亮。③累麴(qū):叠起来的酒药饼子,形容马蹄大而方正。

1. 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蹄如累麴(像)              B.略与相同(大概)

C.伯乐知其子之愚(知道)       D.不堪御也(驾驭)

2.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限两处。

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子执《相马经》以求马。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文中伯乐之子的表现,有人认为他很愚蠢,有人认为他很聪明。你的看法如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悬牛首卖马肉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晏子春秋》)

【注释】

(1)灵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公元前581年至前548年在位。好:(hào)喜好。丈夫:成年男子。(2)服:穿。(3)使:派遣。(4)带:衣带。(5)相望:彼此看得见,指到处。(6)寡人:寡德之人,君主对自己的谦称。(7)对:回答。

(8)君:您,对对方的尊称。内:指王宫内。(9)犹:如同。

1. 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喜欢)           B.公使吏禁之(假使)

C.裂其衣断其带(撕破)               D.则外莫敢为也(做)

2.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限两处。

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用今天的俗语怎样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这则小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过其门而不入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回,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披发缨冠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虽被发缨冠救之,可也。”中的“披”用法不同的是(    )

A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孔子贤之。

D孰为汝多知乎。

2.指出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人不堪其忧。         B.三过其门而不入。

C颜子不改其乐。       D其此之谓乎。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限四处。

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

5.孟子说:“禹稷颜回同道。”同道,即有相同的人生观,相同的做人原则,你认为相同的原则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嫦娥奔月(汉·刘安)

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

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

1. 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日并出(并且)               B.托与妲娥(给)

C.遂催吴刚伐桂(砍伐)          D.月母感念其诚(诚心)

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           B.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

C.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           D.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二段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品读下列句子,你能从中体会到嫦娥怎样的感情?

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东施①效颦

西施②病心③而颦其里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选自《庄子.天运》)

【注释】①东施:越国的丑女。②西施:越国的美女。③病心:心口疼。④颦:皱眉。⑤里:乡里。

【相关链接】邯郸学步

寿陵馀子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选自《庄子.秋水》)

1. 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皱眉 )     B.见而美之( 美丽 )

C.挈妻子而去之走( 离开 )          D.而不知颦之所以美(……的原因)

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画一处)
其 里 之 丑 人 见 而 美 之 归 亦 捧 心 而 颦 其 里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上文及链接材料,请针对东施和寿陵人失败的原因,给其中一位提一点建议。

_________,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从本文中你收获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黄粱一梦

1.D(卒:死)(同“披”,穿戴)

2.(1)卢英言语中很是叹息自己的穷困潦倒,吕翁就取出口袋里的枕头给他。

(2)人生的走向,不过就是这样的。

3.于是旋举进士/累官舍人/迁节度使/大破戎虏。

4.黄粱一梦。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15 成语篇-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https://www.0516ds.com/42879.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