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惠山区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包括选择题(第1到25题)和非选择题(第26到28题)两部分。试卷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60分钟,本试卷满分为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考试号填写(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应将错误内容划去,然后在原答题区域内写出正确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服务冬奥会的行列,很多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做志愿者,积极做好各种服务工作。他们的行为( )
①会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②服务社会的亲社会行为
③是积极履行法定义务的表现 ④关心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无数微光,无穷力量。截至8月26日8时30分,经各方救援力量奋力扑救,重庆市北碚区与璧山区交界火场明火全部扑灭。数千支电筒闪烁,狭长逶迤的防火道,成为每个人难忘的记忆。这说明( )
A.服务社会需要掌握过硬的本领 B.美好社会生活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C.奉献社会需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D.志愿服务给人以精神上的关怀
3.每个人都需要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因此,我们应( )
A.关爱他人,不必考虑他人感受 B.关注、了解社会,参加社会实践
C.首先对自己负责,少付出多索取 D.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4.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 )
①社会中的个人渺小而又无助 ②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④个人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网络容易放大谣言。这警示我们( )
A.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应该远离网络 B.点赞多的不是谣言,可以放心转发
C.谣言止于智者,要提高辨识谣言的能力 D.谣言危害巨大,要用刑罚严厉打击造谣者
6.校园APP具有在线布置和批改作业.及时反馈信息等功能,受到师生和家长的喜爱,但也出现了内容良莠不齐,数量泛滥成灾的现象。这反映了( )
A.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 B.网络是把双刃剑
C.网络的作用是有限的 D.我们应该远离网络
7.9月23日,公安部为贯彻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深入推进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自即日起至12月底部署开展“断号”行动,集中打击整治网络账号黑色产业链。这一行动( )
①有利于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维护网络安全秩序 ②有利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③能杜绝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④有利于营造安全、清朗、有序网络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学生小明沉迷网络不能自拔。下列能帮助他走出困境的建议有( )
①学会“信息节食” ②参加学校社团活动
③投身社会实践活动 ④彻底远离网络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在公共场所活动,公民应当遵守一定的公共秩序,下列行为符合维护公共秩序的是( )
①核酸检测时依次排队 ②文明就餐,使用公勺、公筷分餐
③乘坐地铁时先下后上,不吃食物 ④在图书馆里安静看书,不喧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第二条规定: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共场所高声交谈。之所以要求公民维护社会秩序,是因为( )
A.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
B.社会秩序是靠强制命令来维持
C.违背了社会秩序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D.维护秩序才能提高公民的个人修养
11.“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说明( )
①我们要积极参与改进规则 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④任何人违反社会规则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该法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修订表明( )
①食品安全将得到根本保证 ②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规则 ④一些规则需要调整与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下列言行不符合礼的表现的是( )
①见到老师主动问好 ②课堂上和同学交头接耳
③乘坐公交主动给老人让座位 ④随地乱丢零食包装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对以下古文的理解对应合理的是( )
①不学礼,无以立——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
④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是相互的,要互敬互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如图告诉我们( )
A.彼此欣赏是交友的前提 B.与人为善体现国家形象
C.相互尊重促进社会和谐 D.文明有礼是个人的选择
16.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下列成语故事中,最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
A.望梅止渴 B.一诺千金 C.闻鸡起舞 D.精卫填海
17.生活中有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会带来烦恼和伤害。这启示我们( )
A.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B.运用诚信智慧
C.珍惜诚信记录 D.真诚待人,信守承诺
18.素材中人物的做法启示我们要( )
①以礼待人 ②与人为善 ③勇担责任 ④善用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④
19.2022年1月17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贵州省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王富玉受贿一案,对被告人王富玉决定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王富玉这一违法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 )
A.行政违法性 B.应受刑罚处罚性 C.刑事违法性 D.严重社会危害性
20.人们行为的底线是( )
A.不说谎 B.不违纪 C.不违法 D.不犯罪
21.请根据以下图示推断小林的违法行为最有可能是( )
A.私自离校,旷课逃学 B.散播谣言,扰乱秩序
C.殴打他人,致其重伤 D.敲诈勒索,数额巨大
22.陈某骑电动车闯红灯,被执勤交警依法处以30元罚款。据此判断,陈某( )
A.违反刑事法律,承担刑事责任 B.违反行政法律,承担行政责任
C.违反民事法律,承担民事责任 D.违反经济法律,承担赔偿责任
23.据调查,在个人信息曾被滥用的被调查者中,有4%左右的人进行过投诉或提起过诉讼下列有关诉讼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受到非法侵害,必要时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起诉 ②诉讼是维护权益的最后屏障
③诉讼是公民最正规、最权威的维权途径 ④维护合法权益只能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4.公民权利受到侵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以下维权方式正确是( )
A.知识产权受到侵犯,向公安机关起诉 B.碰到校外青年敲诈勒索,及时拨打110
C.商家怀疑商品被偷,对顾客强行搜身 D.受到同学欺负,纠集他人将对方打伤
25.下列属于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共同点的是( )
①都违反了刑法 ②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③都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计25分。
2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的古典名句蕴含着丰富的道理,请你结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解读。(每个解读至少说出两点)
27.材料一 《搭讪直播》(主播以各种噱头与路人搭讪,并进行直播)
材料二 直播带货作为互联网新经济业态,已经成长为我国电子商务市场最大增长点之一。尤其是2020年以来,许多行业生产和消费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直播电商因其特殊优势呈现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直播电商更高的流量吸引力与流量变现能力也带来一些问题,如虚假宣传、不退不换、假冒伪劣等等。这些行为及其背后的诚实信用缺失,成为影响行业健康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亟待规范和引导。
请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户外搭讪式直播,可以说乱象丛生。根据材料一,从自由与规则不可分的角度,说一说,你对“搭讪直播”的认识。
(2)诚实信用缺失,亟待规范和引导。请你告诉这些直播带货的主播们,应该怎样践行诚信?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青少年应该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如今借助互联网,不用舟车劳顿,我们就可以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寻医问药、休闲娱乐。品学兼优的15岁中学生小陈也乐此不疲,他最近经朋友介绍迷上了某游戏直播平台,一放学回家就迫不及待进入游戏直播间与主播互动,并用零花钱打赏主播。
小陈逐渐沉迷其中而无心向学,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浪费了学习时间和金钱,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还因为没钱打赏主播偷同学财物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认为玩网络游戏是他的自由。为了搞到更多钱去打赏主播而经常偷窃财物,因此曾被公安机关拘留。遗憾的是,小陈仍不悔改,竟为了打赏网络直播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1)网络是把双刃剑,请你结合材料,谈谈网络生活中存在哪些陷阱?
(2)小陈为了打赏主播,多次拦路抢劫,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小陈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3)结合小陈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道理?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D
【解析】本题考查是亲社会的相关知识。
①②④:志愿者的亲社会行为体现了关心社会,关注国家大事,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会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赞誉,故①②④正确;
③:志愿者的行为不属于公民的法定义务,故③错误;
2、B
【解析】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服务和奉献社会。
B:分析题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经各方救援力量奋力扑救,重庆市北碚区与璧山区交界火场明火全部扑灭。这说明社会进步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B符合题意;
ACD:题文中没有体现服务社会需要掌握过硬的本领、奉献社会需要讲究策略和方法、志愿服务给人以精神上的关怀,ACD不符合题意。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