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11日
资源编号 34984

2022-2023学年统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2022-10-09 六年级上册 0 2,636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3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时间:90分  满分:10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抖擞(sǒu)     谎言(huánɡ)    灰烬(jìn)    B.珊瑚(shān)    偎依(wēi)      鱼鳞(lín)

C.酿酒(liànɡ)    勤俭(jiǎn)     恳请(kěn)    D.搅拌(jiǎo)    矛盾(dèn)      执拗(yòu)

2.选出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顾影自怜     惊天动地     气状山河     满腔怒火      B.孤芳自赏     昂道挺胸     舍身取义     悬崖峭壁

C.作鸟兽散     斩钉截铁     全神贯注     排山倒海      D.居高监下     迎风招展     千钧一发     震天动地

3.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正想坐下来时,管理员对他说:“先生,这是马克思先生的座位。”

②管理员笑着说:“是的,很多年来,他每天都到这儿来读书。”

③那个读者问:“他每天都来吗?你是说他今天一定会来?”

④话刚说完,马克思就跨进门来。

⑤一天清早,伦敦博物馆里,有位读者见有个座位空着,便走了过去。

A.⑤①②④③                                              B.⑤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⑤                                              D.⑤①②③④

4.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B.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C.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D.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5.下面句子中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B.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C.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D.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6.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B.我们要虚心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C.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D.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律·长征》是由王愿坚创作的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豪迈诗作。

B.《草原》一文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文中依次写了草原风光、主客欢聚、远迎客人、依依话别四个部分。

C.《狼牙山五壮士》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既关注了人物群体,又分别描写了五位壮士。

D.《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的题目,“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名。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与“说”有关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毛主席向全世界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法官当庭_______了判决书。

(3)这人大肆_______封建迷信,破坏社会安定。

(4)统计完选票,老师当场_______选举结果。

A.宣告  宣读  宣扬   宣布                  B.宣布  宣读  宣扬  宣告

C.宣扬  宣布  宣告  宣读                  D.宣读  宣告  宣布  宣扬

9.按原文填空或联系语境填空。    

(1)默写一则你积累的有关爱国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古代诗人笔下,祖国的山川湖海是那么迷人,有“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西湖水,有“______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的明月清风,还有“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绿树青山。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春景。    

(3)《宿建德江》的作者是__________(诗人),诗中借景抒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你用“幽”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1)那儿的白丁香有淡淡的_________的甜香。

(2)每到傍晚,我总爱到文化公园__________的小路上散步。

(3)他是个_______的人,常常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4)光线很_______,我连对面的人都看不清楚。

11.把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择恰当的词语填一填。

高(       )一(       )       一(       )千(       )       (       )立四望

(       )色欲(       )       襟(       )带(       )       (       )古长青

上述词语中,__________是描写绿的状态的,___________是描写绿的生命的,__________是描写绿的范围的。

12.看拼音,写词语。

bèn zhuō  (      )     dān bó  (      )    zhào yào(      )       fú àn(      )

chóu yuàn(      )    huǎng rán   (      ) mó hu (      )      hún zhuó(      )

13.依据课文内容,将空格补充完整。

                       看到:璀璨灯光

( 现 实 )引起回忆         广场灯光

                  听到:(       )

                    战斗前:看书憧憬

(         )往事重现        插图灯光、战场火光   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战斗中:(       )

(         )怀念英烈:致敬先驱者       广场华灯

14.《七律·长征》共八句,两两成联,从前到后依次为分为首联、颌联、颈联和尾联。请把颌联和颈联补充完整。

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与理解

(一)阅读《丁香结》片段,回答问题。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分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人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15.细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第④段引用古人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一种你喜欢的鲜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短文,回答问题。

挖笋子

我的故乡在盛产竹子的鹿谷。清明节回到家乡,我便带孩子到竹林去挖笋子。

孩子们说,奇怪,过年时回来,都不见有笋子,怎么一下子长出这么多粗壮的胖笋子?我告诉他们,胖笋子不是一夜之间长成的,竹根在地底下,利用寒冬孕育笋芽。等春天一到,甘霖降下来,它们才撬开土石,雄壮地冒出头来。冒头时根部已经生得很扎实,所以长起来强劲有力,不要一个月就长成有枝有叶的长竹子。

孩子诧异地说,那我们不挖了,挖掉多可惜呀!我说不挖也不行,竹妈妈根部抱着许多小笋芽,有的生长在石缝里,如果不把长出来的挖出来一些,竹妈妈就懒得叫石缝里的孩子努力冒出头来了。我说这和人一样,不受点刺激和打击,会忘掉努力。

孩子笑一笑说,妈妈,假如你是笋子,是希望被挖掉,还是希望被留下来呢?

我也笑一笑说,在我最鲜最好吃的时候被挖掉,我会觉得贡献大而很高兴。如果我没有被人发现,我也不会气馁。我使劲往上长,超过身边的长竹子,就能享受到雨露阳光。经过寒风和烈日的磨炼,长成坚韧的大竹子,还怕没有人要我、用我吗?

孩子沉思起来。他一定在想,竹子好伟大,不该冒头的时候不冒头,不该气馁的时候不气馁。不管风吹雨打,不怕冰霜炎日,一年四季青翠挺拔而不弯腰,这就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坚韧精神!

19.对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得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带孩子挖笋子。

B.“我”带孩子挖笋子,教育孩子要具有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

C.“我”给孩子讲述竹子和竹笋的特点。

20.根据短文内容可知竹笋的用途有很多。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能够食用。                                              B.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

C.长大了能给小草遮挡阳光。                      D.长成竹子,为人所用。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与下列诗句“(    )”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样的。

A.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D.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22.文中画直线的句子中“胖”用得非常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开国大典(节选)

①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②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③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4.写出它们的近义词。

欢喜——(         )      次序——(         )     光明——(         )

25.文中第①自然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第②、③自然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

26.检阅时,最能表现群众激动和欢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用“”画出第②自然段描写毛主席动作的句子。

28.“两股红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这“光明”象征新中国成立,使北京城全中国永远摆脱黑暗,获得光明。

B.群众的灯笼很亮,照亮了北京城。

三、习作

30.如果你会变,变成一棵树,你会做什么呢?你会有怎样的经历呢?请你以“一棵开花的树”为题,发挥想象,创作属于你的故事吧。

要求:①发挥想象,可以虚构故事;②书写认真,500字左右。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音的辨析,仔细分析不同的汉字的读音,注意积累正确的读音即可。在本题中读音全部正确的是B项。

A项:谎言huánɡ——huǎng

C项:酿酒liànɡ——niàng

D项: 矛盾dèn——dùn  执拗yòu——niù

2.C

【详解】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A:状——壮

B:道——首

C:正确

D:监——临

3.B

【详解】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写“一天清早,伦敦大英博物馆里,有位读者看见有个座位空着,便走了过来。”接着写“他正想坐下时,管理员对他说:‘先生,请你不要坐在这里,这里是马克思的座位。’”紧接着写“那个读者问:‘他每天都来吗?你是说他今天一定会来?’”再写“管理员笑着说:‘是的,很多年来,他每天都到这里来读书。’”最后写“话刚说完,马克思果然跨进门来了。”故选B。

…………

 

2022-2023学年统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下载: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3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2)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六年级上册 2022-2023学年统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https://www.0516ds.com/34984.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