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3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一、算术平均数
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那么=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读作“x拔”.通常,平均数可以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微点拨】
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一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动,所以平均数容易受到个别特殊值的影响.
二、加权平均数
(1)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不仅与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值有关,而且与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有关.我们把衡量各个数据“重要程度”的数值叫做权.按照这种方法求出的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
(2)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若数据出现次,出现次,出现次……出现次,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则=(+++…+)(其中n=+++…+)
(3)“权”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加权平均数的分母恰好为各权的和.
【微点拨】
(1)越大,表示的个数越多,“权”就越重,也就越“重要”.
(2)加权平均数实际上是算术平均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平均数的简便运算.
三、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当一组数据中有较多的重复数据时,常用众数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微点拨】
(1)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
(2)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数据出现的次数.
四、中位数
一般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那么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那么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与其他数据的大小差异很大时,通常用中位数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微点拨】
(1)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
(2)由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以知道中位数以上和以下的数据各占一半.
五、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区别:平均数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与数据排列位置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众数主要研究各数据出现的频数,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在一组存在极端值的数据中,用中位数或众数作为表示这组数据特征的统计量有时会更贴近实际.
六、用样本估计总体
在考察总体的平均水平时,往往都是通过抽取样本,用样本的平均水平近似估计得到总体的平均水平.
【微点拨】
(1)如果总体数量太多,或者从总体中抽取个体的试验带有破坏性,都应该抽取样本.取样必须具有尽可能大的代表性.
(2)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样本容量越大,样本对总体的估计也越精确.样本容量的确定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和所付出的代价.
七、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一般步骤
1、打开计算器,按键MOOE 2 进入统计状态。
2、按键SHIFT AC/ON = 清除计算器中原有统计数据。
3、输入数据。键入第一个数据并按M+,完成第一个数据的输入,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输入了所以的数据为止.如果某个数据出现了n次,可先键入该数据,然后连续按M+键n次;也可以键入该数据后按键SHIFT 以及逗号键,键入该数据的次数n,再按M+键.
4、显示结果.按键SHIFT 1 = ,则屏幕上自动显示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5、退出.运算结束后,可按MOOE 1 退出统计状态进入计算状态;也可按SHIFT AC/ON = 来清除所以数据进入下一组数据的统计工作.
八、极差
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我们就把这样的差叫做极差(range),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微点拨】
极差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一组数据的极差越小,这组数据的波动幅度也越小,也就越稳定.
九、方差
在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来描述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记作.
【微点拨】
(1)方差反映的是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2)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常数,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不变.
(3)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据都变为原来的倍,则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变为原来的倍.
十、标准差
通常,我们也用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3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单元知识点下载: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