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区2021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30日
资源编号 28738

淮安市淮安区2021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

2022-06-01 八年级下册 0 1,999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但随着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的日趋频繁,空气污染、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等都在加剧,珍稀的野生动植物都消声匿迹。为此,我们应当qián诚____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杜绝漫不经心____、高高挂起的态度,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这是人类在当前环境保护形势下面临的重要_____(A.抉择  B.选择)。

①请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用楷体临写在横线上。

绿水青山  绿色低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漫不经心:                      qián诚:

③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④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

二、综合性学习

2.综合性学习。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已经渗入中国人的生活中,成为中国人重要的信仰和思想观念。故宫三大殿为“太和”“中和”“保和”,商人常说“和气生财”,人与人之间讲“和气致祥”。春晖中学八(1)班开展“以和为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①揭秘“和”文化:请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下面材料中获得的主要信息。

对于中国人来说,以和为贵、与人为善,信守和平、和睦、和谐,是生活习惯,更是文化认同。习总书记说“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溯源“和”历史:请根据积累列举两则与“和”文化有关的古代名言。

③聚焦“和”活动:班长围绕“以和为贵”主题,已经设计出活动一,请你设计活动二和活动三。

活动一:举行“以和为贵”征文比赛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彰显“和”内涵:班里准备开展“和为贵,谐为美”主题班会,由你担任主持人,请你为本次主题班会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默写

3.诗文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关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④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⑥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这首词主旨句是哪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无意苦争春”中“苦”一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对比阅读

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庶几:差不多。④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6.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今 人 可 不 勉 乎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学相长 (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日进则日退(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既不出户(___________________)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乙)文作者看来,“为学者”要做到哪几点才能化别人的东西为自己的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两文都围绕“学习”这一话题展开论述,但观点又有所不同,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

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他进攻了。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朱赫来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

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11.选文出自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小说塑造了以______为核心的英雄群像,表现一代青年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奉献的主题。

12.从选文中“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联系整部作品,理解“为了冲破这铁环”中“铁环”的含义并简要叙述他在成长过程中冲破“铁环”的一次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选择题

1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昆虫记》除了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B.《我爱这土地》表达了诗人艾青感悟到土地将要复活和民族将要奋起的兴奋喜悦。

C.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最后一难是再次遇到通天河老鼋,因忘了替它向如来问归宿之事,还有多少年寿,被拖下水去,打湿了经书。

D.傅雷关注孩子的成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意志消沉时,用克利斯朵夫的例子来启发他,希望他能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这世间的告别

李晓

①告别故土的那一年,我的牙齿,还如嫩玉米棒子上的玉米般洁白整齐。9月的一天,我就要从村子里去一个乡上工作了,爷爷正在漏风漏雨的屋顶上,一片一片把青瓦重新翻盖,远远望去,在风中腾起了鱼鳞般的细浪。爷爷从楼梯上一步一步走下来,然后小跑,跑到我身前,递我一支没有过滤嘴的烟,用火柴帮我点燃:“孙子,吸两口!”爷爷望着我,似在鼓励,他堆积的眼袋,是日子垒起的沧桑。我用足气力,深深吸了两口,还是被呛出了泪。

②父亲和我说:“大禹治水的那一年,三过家门也没回家去看一眼,你得安心工作,不要牵挂家里。”那一次,我听了父亲的话,勤奋工作,两个月也没回家一次。两个月后的一天,我在乡上办公室里,接到了二叔从另一个乡里邮电所打来的电话:“你爷爷走了……”“孙子,吸两口!”这竟成了爷爷留给我的遗言。我还准备用工资给他买一双皮鞋穿着去城里走亲戚的,也只有在他坟前烧一堆冥钱安抚我心了。

③我的三奶奶,八年前我去看望过她一次。83岁的三奶奶,颤巍巍地把一个挂在黑鼎罐上的腊猪蹄取下来给我炖了,那是她一直为我留着的,都已经被虫蛀了。三奶奶炖的腊猪蹄,在柴火灶里咕嘟咕嘟响着,火光中,三奶奶佝偻的身子浮现在老墙上,幻觉中如一个老电影中出现的画面。吃了三奶奶为我一个人炖的腊猪蹄,临别前,我塞给她两百块钱。三奶奶有一些气喘,她双手撑在山路边那棵松树上,对我说:“孙子,你还要回来看我,你不来看我,又有哪个来看我哟。”我朝三奶奶不住点头。那年腊月,我准备再去看她时,三奶奶已经在那棵松树后面的土里睡去了。三奶奶留给这个世上告别的姿势,就是她撑在那棵松树上喘息的样子。而今我偶尔去那里,一定要在那棵松树前呆一会儿,三奶奶的生前容貌,又在这棵树边浮现了。

④还有在我中年岁月里走散的人,那些告别的镜头,常在我眼前叠现。外省的诗人老刘,有次我坐火车从那城离开,他追着火车跑,递给我一本发表他诗歌的内刊,还有一包饼干。晚上我就吃着这袋饼干,穿过了两个省的铁轨线。去年春上,我从别的人那里得到消息,老刘患了重病在医院接受化疗,秋天就离世了。我所住小区的老王,前年的一天,他出门去买大蒜,出门前对妻子说:“汤里少放点盐。”十多分钟以后,老王被一个莽撞的司机开车撞上,走了。

⑤上周的一天,我回家陪父母吃了一顿饭。我看见母亲嘴里一直在蠕动着,是嘴里包着的食物没有嚼烂。父亲淡淡地说:“你妈嘴里已经没有几颗好牙了。”我望着母亲,突然发现,她真的老了。

⑥一颗牙齿的脱落,枕边的一丝头发,都是在告别。时光浩海里的每一声滴答,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悄悄举行着时光的告别葬礼。有的告别,是为了重逢,有的告别,成了人世间的永别。这些年,我那凋敝的村庄,有我滚烫青春记忆的老县城,也在大地的版图中,和我告别了。

⑦每当我以返回者的姿态,妄想着去与那昨日山河容颜再次相见温存一回时,我也只有靠岁月的风,把尘封在心里的一张老地图,哗啦啦地打开一次。一切,都别来无恙?这当然是我的一厢情愿了。

⑧趁生命中的告别还没有发生,或许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以一颗诚实的心面对,善待并珍惜。

…………

参考答案

1.

①绿水青山 绿色低碳

②jīng  虔

③消改为销

④抉择

2.

①中国文化崇尚“和”(或“和”文化源远流长,已成为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文化认同)

…………

淮安市淮安区2021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下载: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淮安市淮安区2021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 https://www.0516ds.com/28738.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