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检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煞白(shà) 嗤笑(chī) 妒忌(dù) 哄堂大笑(hōng)
B、恣睢(zī) 胆怯(qiè) 脚踝(huái) 棱角分明(léng)
C、给予(jǐ) 戳穿(chuó) 驱除(qū) 细脚伶仃(líng)
D、拮据(jié) 诧异(chà) 别墅(shù) 仓皇逃窜(cu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隔漠 撅断 心旷神怡 衣衫褴褛
B、阴晦 鄙夷 神色张皇 狼狈不堪
C、栈桥 牡蛎 迟疑不决 竭斯底里
D、惘然 萧索 知之不理 十拿九稳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现已成为维护世界稳定的一股不可或缺的强大力量。
B、他今天说话语无伦次,我感到有点儿莫名其妙。
C、王老师为人诚实,待人接物斩钉截铁,深得同事们的好评。
D、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后,蒋军士气一落千丈,蒋家王朝彻底垮台已成定局。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父母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B、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
C、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等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B、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C、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D、他心里在想:“等放了学,我一定要,一定要躲到那个小树林子里,给乡下的爷爷写一封信,一封长长的、像万卡写的那样的信。”
6、依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困境无可避免。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穿过的原始森林,它常常让你迷失方向,步入歧途; _______________……走出困境,要有冷静从容的气度,________________……
A、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半途而废,要有自我审视的智慧
B、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要有机智应对的智慧
C、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半途而废,要有机智应对的风范
D、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不能自拔,要有自我审视的风范
二、综合性学习
7、综合性学习:文学社团活动。
2016年4月,中国当代文坛“一喜一悲”:4日,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华人在该奖项零的突破;29日,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去世。学校文学社准备以此为专题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选插图 识相貌)
(材料一)校报《名家档案》栏目内容节选: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作家。著有《草房子》、《火印》以及大王书系列等,他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
陈忠实,中国著名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鹿原》获得1997年茅盾文学奖,并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书目,陈忠实是一位拥有民族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家。
(1)校报编辑小明从众多图片中选择上面两幅肖像画,作为《名家档案》栏目的插图。请说说两图是怎样体现人物身份特征的。
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题词 导人生)
(材料二)曹文轩与学校校报记者的访谈记录(节选):读书能帮助我们发现前方,并引领我们走向前方。读书其实培养的是一种眼力,不读书的人其实是没有前方的,也是没有未来,也是没有过去的,读书人读着读着就有了过去、现在和前方——风景无边的前方,什么叫读书人?我这里简单下一个定义:拥有过去、现在、未来的人,叫读书人。
(2)曹文轩接受记者团采访后,欣然为学校文学社题词(见图),请结合
(材料二),谈谈“幸福在远处”的含义。
(赏对联 寄深情)
(材料三)
(3)为了表达对陈忠实离世的缅怀之情,学校文学社撰写了一幅挽联。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赏析这一幅挽联。
忠于人民 忠于生活 忠诚觅得原上鹿
实为楷模 实为经典 实业赢得举世名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故乡》一文的节选片段,回答问题。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8、少年闰土“见人很怕羞”,为什么“只是不怕我”,而且“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9、二十余年后“我”见到闰土“很兴奋”,但为什么又“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面两句中省略号的不同表达作用。
(1)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