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训练
第三单元《醉翁亭记》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 ) 琅琊( ) 林壑( ) 林霏( ) 酒洌( ) 晦明( )
伛( )偻 阴翳( ) 山肴( )野蔌( ) 觥( )筹交错 水声潺潺( )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峰回路转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3)醉翁之意不在酒
(4)云归而岩穴暝
(5)野芳发而幽香
(6)佳木秀而繁阴
(7)杂然而前陈者
(8)宴酣之乐
(9)弈者胜
(10)树林阴翳
(11)太守谓谁
(12)林壑尤美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山水之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D.饮少辄醉 造饮辄醉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所指的内容不同于其他三的项是( )
A.其西南诸峰
B.颓然乎其间者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醉能同其乐
5.文言虚词“而”字的用法主要有:a.表并列;b表承接;c.表修饰;d表转折;e表因果等。请指出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只填序号)
(1)水落而石出者 ( )
(2)朝而往,暮而归 ( )
(3)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4)溪深而鱼肥( )
(5)杂然而前陈者( )
(6)而不知人之乐( )
6.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有时也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 )
(2)酒杯和酒筹交相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
(3)本指水位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
(4)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 )
★文学常识
7.填空。
(1)《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字 自号 ,晚年又号 , (朝代)文学家,“ ”之一。
(2)《醉翁亭记》以“醉”和“乐”二字统筹全篇。“醉”是表象,“乐”是 ,写“醉”就是为了写“乐”。文章由“山水之乐”到 ,由“宴酣之乐”到 ,再到 ,结尾部分用“ ”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名句积累
8.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描写山间朝暮美景的句子是: , 。
(2)文中描写四季美景的句子是: , , , 。
(3)文中写太守酒宴场面热闹的句子是: , , , 。
(4)文中有提挈全篇作用的句子是: , 。
9.翻译下列句子。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译文: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文:
(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语段阅读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 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 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 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0.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云归而岩穴暝
(4)颓然乎其间者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 而寓之酒也。
译文:
(2)云归而岩穴暝。
译文:
12.语段①中有一句话起提挈全篇的作用,后来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这句话是: 。
13.语段②先写 之景,再写 之景,最后引出人之乐亦无穷,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14.语段③写了四种场景,请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场景的词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处。
(1) (2) (3) (4)
(二)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中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居高面下
B.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趣,情趣
C.野芳发而幽 芳:芳香
D.树林阴翳 翳:遮盖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一项是( )
A.名之者谁
B.行者休于树
C.杂然而前陈者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②自然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早晚变幻多姿的景物,两幅画面对比鲜明。
B.文章第③自然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思想颓废的抑郁和苦闷。
C.本文除第①自然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D.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
参考答案
1.chú; yá; hè; fēi; liè; huì; yǔ; yì; yáo; sù; gōng; chán
2.(1)曲折、回环;(2)居高面下;(3)意趣、情趣;(4)昏暗;(5)花;(6)茂盛;(7)陈列、摆开;
(8)尽兴地喝酒;(9)下棋;(10)遮盖;(11)为、是;(12)尤其、特别
3.D【解析】A.聚拢、归集;回家 B.乐趣;“以……为乐” C.称谓;为、是 D项“辄”的意识都是“就”
4.A.【解析】A项中的“其”指滁州城,B、C、D三项中的“其”都指“众人”。
…………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醉翁亭记》基础知识专项训练(附答案)下载: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