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句
1.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近六百年历史了。
【赏析】第1句话介绍故宫的位置。第2句话介绍故宫的名称。第3句话介绍故宫的历史。“最大最完整”点出了故宫最重要的特色和价值所在。
2.紫禁城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边午门,北边神武门,东西两边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赏析】开篇介绍故宫城墙的高度和城门设计。“十米多高”可见城墙之高。接着介绍故宫宫城的形状、占地面积和宫殿数量,用具体数字说明故宫的面积大、宫殿多、房间多。“五十多米宽”可见护城河之宽。“玲珑奇巧”形容角楼小而奇巧,精致奇特。最后再次概括了故宫建筑群的特点和价值,在全文布局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后三宫往北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是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赏析】第1句话,点明了游览顺序。接着先总写御花园的面积和建筑特点。再接着写御花园的“迥然不同”的特点。然后具体写御花园有哪些“迥然不同”的景物。最后写游览御花园的感受。
4.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了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据说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又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赏析】第1句话点明了游览顺序。接着介绍景山公园的来历。再写站在景山,俯视故宫建筑所见到的景象和总的感受。“重重、层层、道道”错综相连而又井然有序。两个“这样”和一个“不能不”,由衷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宫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歌颂了具有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
5.走进午门,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弯弯的内金水河比作一条玉带,生动地描写出内金水河形状弯曲,水质清澈,横贯东西的状态。
6.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 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赏析】这句话以“雕金蟠龙”为立足点,按空间顺序依次向下写,很有条理。多次写“龙”,是由它的象征意义决定的,重点突出了太和殿的用途。历朝历代皇帝都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自命为真龙天子,“龙”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7.现在见到的太和门,是清末光绪十五年(1889)重修的。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深夜,太和门西的贞度门失火,向东延烧太和门、昭 德门以及整个太和殿南庑。由于当时消防器材不全及灭火水源不足,大火烧了两天才被扑灭。
从失火的范围和“大火烧了两天才扑灭”可以想象火势之大,以及太和门烧毁的程度,为下文“修复三门”的困难埋下伏笔。
难点解析
1.第1、2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第1、2自然段,主要从整体上介绍故宫的特点,第1自然段着重强调故宫的地理位置、在建筑史上的地位;第2自然段主要从形状、面积、房屋数量等方面介绍故宫的独特风格,从“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这三个方面概括了故宫建筑群的总特点。全文就是围绕这十二个字说明的。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提纲挈领,把故宫雄伟壮丽的全貌作了概括说明,是全文的总领句。
2.太和殿里为什么有那么多多态多姿的“龙”的图案?
答:因为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所以用“龙”的图案来象征皇帝,突出皇权。
3.为什么“后三宫”的凤凰图案会逐渐增多呢?
答:因为“后三宫”是后妃居住的地方,封建统治者多以凤凰象征后妃,所以就增加了凤凰的图案。
4.三大殿为什么要建在中轴线上?
答:古人讲究“天人合一”,认为“君权神授”,三大殿建在中轴线上象征一切以皇帝为中心,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
5.材料一中为什么要重点写太和殿呢?
答:因为太和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是皇帝宝座的所在地,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合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答:不能去掉。“基本”“明显”表程度上的修饰,这里运用作比较的方法对后三宫和前三殿的布局、彩画图案进行了对比。这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去掉这两个词语会使所描述的内容与实际不符,体现不出二者对比的差异程度。
7.御花园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迴然不同”,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答: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8.与“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句话前后照应的是课文中的哪一句话?
答:第2自然段“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9.从详略对比来看,课文在写前三殿和后三宫时,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1)前三殿是“前朝”,是皇帝处理国事的主要场所,是故宫的主要建筑,代表着故宫典型的建筑风格,这些内容是详写。后三宫是“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所以这些内容是略写。即使是在详写的部分中,课文同样注意了内容的主与次,“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所以详写;而其他两殿则略写。(2)这样安排材料,显得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10.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在介绍景点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答:材料一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从总体上对故宫进行了完整的介绍,在介绍景点的时候注重介绍位置、作用、风格特点等;材料二针对太和门这一个景点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并且通过故事传说增加了介绍的趣味性,同时,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11.仔细阅读“材料三”,说说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你知道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还有哪些?
答:(1)了解到的信息:①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家的宫殿;②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③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④从2011年7月2日起,故宫实行自南向北单向参观方案,课文就是按照自南向北的游览顺序来写的。(2)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还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甘肃敦煌莫高窟、山东泰山、长城、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安徽黄山、四川九寨沟、西藏布达拉宫等。
12.如何根据课文的内容绘制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答:首先要明确绘制参观路线图需要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其次阅读材料一,需要细读第二、第三部分的内容,第和第四部分的内容只需要大致浏览;阅读时要注意通过抓住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方位词和表示具体位置的词语来规划路线,画出准确的参观路线图。最后,要通过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的内容,在参观路线图上标明不可逆性(单向参观路线),不能到未开放的区域去参观。
考试热点
《故宫博物院》有关太和殿的段落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
统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故宫博物院》知识点讲义下载: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