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九年级物理暑假预习精品讲义
第02讲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内容导航——预习三步曲
第一步:学
析教材 学知识:教材精讲精析、全方位预习
练习题 讲典例:教材习题学解题、快速掌握解题方法
练考点 强知识:5大核心考点精准练
第二步:记
串知识 识框架:思维导图助力掌握知识框架、学习目标复核内容掌握
第三步:测
过关测 稳提升:小试牛刀检测预习效果、查漏补缺快速提升
知识点1 热量
1. 常见物质的构成
常见物质是由大量极其微小的粒子—— 分子 、 原子 构成的。
2.分子的大小
分子的直径很小,人们通常以10-10m来量度分子。
分子的直径很小,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不能直接观察到,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因此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一定不是分子。
3.分子间有间隙
实验:探究分子间存在间隙
取一支长约1m的细玻璃管,注入半管清水,再注入酒精,使液面几乎达到管口,上下几次颠倒玻璃管,观察玻璃管中的液体体积会变小。
实验结论:分子间存在间隙。
知识点2 分子热运动
1. 实验探究
气体扩散 | 液体扩散 | 固体扩散 | ||
实验 | ||||
现象 | 抽去玻璃板后,无色的空气与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混 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
开始时,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 面,几天后,界面变得模糊,静置几周后,颜色变得均匀 |
五年后将叠放在一起的铅块和金块切开,发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 | |
分析 | 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彼此进入对方 | 水和硫酸铜溶液彼此进入对方 | 铅和金彼此进入对方 | |
结论 | 不同的气体、液体和固体在互相接触时,彼此都能进入对方,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 |
2. 扩散现象
(1)定义: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的实质是分子(原子)的相互渗入。
(2)物理意义
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不同状态的物质之间也可以发生
(3)影响扩散的因素:
①物质的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②物质的种类: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其次是液体,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
扩散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2)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没有相互接触的物质,是不会发生扩散现象的;
(3)扩散现象是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而不是单一的某种物质的分子进入另一种物质;
3. 分子热运动
(1)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热运动。
(2)影响分子热运动的因素: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在任何温度下,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只是运动的速度不同。不能错误地认为0℃及0℃以下是物质的分子不会运动
4. 机械运动与分子热运动比较
机械运动 | 分子热运动 | |
研究对象 | 宏观物体 | 微观分子 |
有无规律 | 有规律可循 | 单个分子运动无规律可循 |
可见度 | 可用肉眼直接观察 | 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 |
影响运动快慢的因素 | 质量、力和作用时间 | 温度与物质状态 |
知识点3 分子间的作用力
1. 探究:分子间作用力
现象 | 图示 | 现象解释 |
将两个铅块地面磨平,紧压在一起,在下面重物不能它们分开; | 因为物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分子间的引力使两个铅块结合在一起 | |
向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注入一些水,用力压活塞,发现水的体积没有明显变化 | 分子间存在斥力,使活塞中的水难以被压缩 | |
结论 |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
2. 类比法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关系
分子间距离关系 | 类比分析 | 分子间的作用力 | |
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 | 相当于弹簧的自然伸长状态 | 引力和斥力相等,作用力表现为0 | |
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 | 相当于拉伸弹簧 | 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 | |
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 | 相当于压缩弹簧 | 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 | |
分子间距离大于10倍平衡距离 | 相当于弹簧被直接拉断 |
3.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现象解释
固体物质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缘故;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的原因。
4. 物质三态的分子结构及宏观特征对比
物质状态 | 微观特征 | 宏观特征 | 图示 | |
分子间距离 | 分子间作用力 | |||
固态 | 很小 | 很大 | 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具有流动性 | |
液态 | 较大 | 较大 | 有一定体积,没有固体形状,有流动性 | |
其他 | 很大 | 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 没有固体的形状和体积,具有流动性 |
5.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教材习题01
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对人们有用,例如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它有时又对人们有害,如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请你分别列举一个扩散现象有用和有害的实例。 |
解题方法
①思考:什么是扩散现象? ② 举例子:生活实例 |
【答案】扩散现象有用的例子:花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
扩散现象有害的例子:煤气泄漏,扩散周围, 危害环境。 |
教材习题02
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全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哪一杯更甜?为什么? |
解题方法
①思考: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②现象解释 |
【答案】因为分子的热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也越快,那么同样的糖块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在热水中扩散更快,所以盛有热水的杯子中的水更甜。 |
教材习题03
用细线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
解题方法
①思考: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怎样表现出来? ②现象解释 |
|
【答案】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
考点1:物质的构成
【典例1】《庄子·天下》中曾有下列论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其意是指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常见的物质是由_______构成的。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合_______。
【变式1-1】如图示意图形象的反映了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是气态 B.乙是气态 C.甲是气态 D.甲是固态
【变式1-2】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
B.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
C.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D.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
考点2:扩散现象
【典例2】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春天,柳絮飞舞 B.夏天,狂风大作 C.秋天,丹桂飘香 D.冬天,雪花飘落
【变式2-1】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飞沫传播的方式与花香飘散的方式_______;空气流动形成风,这 _______扩散现象。
【变式2-2】中国古诗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下面是一首完整的古诗,其中反映了“扩散”这一物理事实的一句是( )
A.绿树荫浓夏日长 B.楼台倒影入池塘 C.水晶帘动微风起 D.满架蔷薇一院香
考点3:分子间存在间隙
【典例3】如图所示的现象能表明的是( )
A.酒精密度比水小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间存在斥力
【变式3-1】小燕用浅绿色的洗洁精、红墨水、黄色的食用油调制了一杯“彩虹液体”,如图所示,用盖子密封好,过几天,发现不同颜色液体的界面变模糊。液面下降了一点,对上述现象的推测合理的是( )
A.开始液体分层是因为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过几天界面变模糊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液面下降是由于液体分子变小 D.食用油在最上层是因为食用油分子最小
【变式3-2】(1)如题图甲所示,在温度高的环境中做实验,能更快看到两瓶内气体颜色变得均匀,原因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小明先让注射器吸入适量的水,再用橡皮套将套针管的口子封住,发现水的体积很难压缩,这就间接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力。
…………
参考答案
考点1:物质的构成
【典例1】分子 0.1
【详解】[1]分子无法直接被人类的肉眼观察到,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等工县才可以观察,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因为
所以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