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讲 预习综合训练-2025年新九年级物理暑假预习精品讲义(苏科版 新教材)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02日
资源编号 103379

第18讲 预习综合训练-2025年新九年级物理暑假预习精品讲义(苏科版 新教材)

2025-08-02 九年级上册 0 63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新九年级物理暑假预习精品讲义(苏科版 新教材)
2025年新九年级物理暑假预习精品讲义(苏科版 新教材): 第01讲 杠杆-2025年新九年级物理暑假预习精品讲义(苏科版 新教材) 第0...

2025年新九年级物理暑假预习精品讲义

18 预习综合训练

一.功的简单计算(共1小题)

1.一根长度为1.2m、重为5N的金属棒AB置于水平地面上,用弹簧测力计始终沿竖直方向拉棒的B端使其缓慢匀速拉起,直至离开地面,如图甲所示。

(1)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棒所做的功W与B端离开地面的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最合理的是_______。

(2)在B端拉起的过程中,当h1=1m时,测力计的示数F1为3N;由此推断:金属棒的重心到A端的距离d=_______m;当h2=2m时,拉力F1总共做的功W2= _______J。

二.功率的大小比较(共1小题)

2.小明同学两次施加水平拉力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次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f1>f2

B.拉动到距离s1时,两次克服摩擦所做的功W1>W2

C.拉动到距离s1时,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W2

D.拉动到距离s1时,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P2

三.功率的计算(共1小题)

3.如图甲所示,某轿车在水平地面上行驶,25s的时间内其v﹣t和F﹣t的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已知前15s轿车运动的路程为180m,平均速度为_______ m/s,整个过程汽车发动机做功 _______,汽车匀速阶段发动机的功率为_______ kW。

四.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动能大小的现象表现(共1小题)

4.为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老师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方案。

(1)图甲探究的是动能与_______的关系,实验中通过______________ 来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

(2)在完成甲实验的第二步操作时,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为使木块不滑出木板,对甲实验的第二步操作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

A.适当降低钢球的高度         B.换用一个较重的木块

(3)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对实验提出各种改进方案:

①小明认为在“探究动能与速度关系”的实验中,可以撤走木块并使用足够长的木板,记录小球在相同表面上滑行直到静止的距离,你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 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小虎利用图丙装置做“探究动能与质量关系”实验,通过观察小球撞击上端固定的相同塑料软片,通过比较撞击的软片数目来比较小球的动能大小。小华指出此装置不适合体积不同的小球做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小刚设计了丁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A.若用同一小球将同一弹簧压缩不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可以研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 _______ (选填“质量”、“速度”或“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B.若用A、B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mA>mB)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由静止释放,同一木块受到撞击后相应移动距离sA_______ sB(选填“>”、“<”或“=”)。

(4)小明认为还可以通过甲、乙两图探究物体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他的设想是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

五.比较动能的大小(共2小题)

5.图中甲、乙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从相同高度静止释放(忽略空气阻力),甲球下落过程中经过P、Q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释放瞬间,两球的重力势能相等      B.着地瞬间,两球的动能相等

C.甲球在P点和Q点的机械能相等     D.从释放到着地,两球所受重力做的功相等

6.图甲中过山车从A点出发,先后经过B、C、D、E点。图乙是过山车在B、C、D、E点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示意图,则过山车的动能在 _______点最大,重力势能在_______点最大。

六.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共1小题)

7.物体在流体(气体或液体)中运动时,会受到阻力作用,该阻力叫做流体阻力。流体阻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有关,速度越大,流体阻力越大;流体阻力大小还跟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流体阻力越大;此外,流体阻力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头圆尾尖(这种形状通常叫做流线型)的物体受到的流体阻力较小。物体(例如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速度会越来越大,所受阻力也越来越大,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通常被称为收尾速度。

(1)雨滴在高空形成后,由于受到方向 ______________ 的重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下落。下落后,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重力 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阻力。

(2)雨滴下落过程中随着雨滴速度的增大,受到的重力大小不变,但受到的阻力 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直至雨滴受到的阻力 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时,雨滴开始匀速直线下落。

(3)被雨滴砸到感觉不疼,而被冰雹砸到就有可能会受伤,这是因为虽然雨滴和冰雹下落的高度大致相同,但是冰雹因具有较大的 _______ ,它所具有的重力势能也越大,造成的破坏力就更强。

七.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共1小题)

8.如图所示,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三位航天员身体状态良好,标志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下列关于飞船返回舱返回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宛如一颗“火流星”,在此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舱体的惯性增大

C.返回舱加速下落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返回舱距地面1.2米,反推发动机点火“刹车”过程中,其机械能减小

八.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共1小题)

9.小华同学进行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是_______ (平衡/不平衡)的,应调节杠杆的平衡螺母向    (左/右)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时施加的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方向,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将A、B两点下方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将 ______________ (仍保持平衡/左端下沉/右端下沉)。

(3)取下B位置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C点,如图丙,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2转至位置1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则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为_______。

A.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4)如图丁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华将图中杠杆转至图中虚线位置并保持静止,若不计杠杆自重和摩擦,则轻轻松手后杠杆在虚线处 _______(不能/能)平衡。

(5)完成以上实验后,小华利用杠杆来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如图戊,实验时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如果仅将拉力作用点由C移至B,两次都将钩码移动相同高度,对物体所做的有用功将 _______,此杠杆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不计摩擦)。

九.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计算(共1小题)

10.如图所示,轻质杠杆MON在支点O上水平静止,其中MO:ON=2:3。A、B是实心柱形物体,其中B的底面积为SB=40cm2,高为20cm,质量为1.6kg,A的底面积SA=20cm2,柱形容器的底面积S=200cm2,其中装有水,B物体浸入水中深度为8cm,此时水的深度h1=12cm,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0。(ρ=1.0×103kg/m3,g取10N/kg)求:

(1)此时B物体所受浮力;

(2)物体A的重力;

(3)若将B的底面沿水平方向切掉五分之一,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多大。

十.动滑轮的计算(共2小题)

11.如图所示(滑轮、绳子重力和摩擦力均忽略不计),用力F拉着物体G匀速上升,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拉力F移动的距离为s,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

A.                B.F=2G                    C.s=h                     D.s=2h

1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拉同一物体,在一样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重为100N,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30N,则拉力F1= _______N,拉力F2= _______N。

十一.水平滑轮组的相关计算(共1小题)

13.在水平桌面上放一重物,如图所示,若不考虑滑轮重、绳重和滑轮组的摩擦,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使物体以0.2m/s的速度水平向左匀速运动1s,已知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30N,则水平拉力F大小为 _______ N,绳子自由端运动_______ m。

十二.滑轮组的中的相关计算(共1小题)

14.如图所示是一个由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质量为50kg的人站在地上用力向下为绳,用220N的力提起重为600N的物体,3秒使重物上升1米,求:

(1)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绳方法(要求三个滑轮都要使用)。

(2)若不计摩擦和绳重,求动滑轮的重力以及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

(3)该同学拉起重物的最大重力。

…………

参考答案

1.(1)B;(2)0.72;7.6

【解答】解:

(1)①金属棒没完全离开地面时,在拉力作用下金属棒绕着A端转动,相当于一个杠杆,支点为A,测力计对金属棒的拉力是动力,金属棒的重力为阻力,已知金属棒长度为L,-设金属棒的重心到A端的距离为d,如图1所示;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1L1=GL2,由数学知识可得:,所以,可知测力计对金属棒的拉力F1不变,且F1<G。

金属棒没离开地面时,测力计对棒所做的功W=F1h,由于F1不变,是定值,所以W和h成正比关系,

②当金属棒AB离开地面后,由于是竖直匀速提起金属棒,测力计对棒所做的功W=F1′h,由二力平衡条件知拉力F1′=G=5N,所以在此过程中F1′不变,为定值,故W和h也成正比关系,但F1′>F1,所以提升相同高度时拉力F1′做功更多,即图线更陡,由此可知,B图最能表现弹簧测力计对棒所做的功W与B端离开地面的高度h的关系,故应该选B。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上册 第18讲 预习综合训练-2025年新九年级物理暑假预习精品讲义(苏科版 新教材) https://www.0516ds.com/103379.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