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专题08 理解词语的含义
★★备注:标红的题目为该考点对应练习★★
一、记叙文阅读。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
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口:“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②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做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③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④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受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⑤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
⑥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⑦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座。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⑧…………
⑨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摘自《从梦想出发》,原文略有改动)
1.请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言不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述“我”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时,他分别在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线索表现的是孙犁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用“妄想”“大言不惭”这两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⑧段中,作者用省略号作为一个自然段,想表达怎样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题目是否恰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没有一句台词的角色
①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叫《节日》的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当演员。定角色那天,妹妹到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②“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
③“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
④“因为我的角色!《节日》只有4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
⑤“你的角色是什么?”
⑥“他们让我演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妹妹有幸出演“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全家不知该恭喜她,还是安慰她。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但他们不肯透露谈话的内容。
⑦总之,妹妹没有退出。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我们都纳闷: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妹妹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豆豆”。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然而,直到看了演出,我才真正了解那光芒的含义。
⑧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珍妮——危险(狗)”。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人,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有一个演狗的妹妹,毕竟不是很有面子的事。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
⑨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舞台正中的摇椅上坐下,召集家人讨论节日的意义。接着“母亲”出场,面对观众坐下。然后是“女儿”和“儿子”,分别跪坐在“父亲”两侧的地板上。在这一家人的谈话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的道具服装,手脚并用地爬进场。
⑩但这不是简单地爬,“危险(妹妹)”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壁炉前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这一连串动作,她表演得惟妙惟肖。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⑪接下来,剧中的父亲开始给全家讲节日的故事。他刚说到:“节日前夜,万籁俱寂,就连老鼠……”“危险”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儿有老鼠?”神情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
⑫男主角继续讲:“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危险”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妹妹一定费尽了心思。很明显,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
⑬因为“危险”的位置靠后,其他演员又都是面对观众坐着,所以观众可以看见妹妹,其他演员却无法看到她的一举一动。他们的对话还在继续,妹妹幽默、精湛的表演也没有间断,台下的笑声更是此起彼伏。
⑭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抢了整场戏。后来,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⑮四十年后,那句话我仍然记忆犹新。命运赋予我们不同的角色,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变成主角, 哪怕你一句台词也没有。
7.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籁俱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⑥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交代爸爸和妹妹谈话的内容,这样写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对待演出,妹妹的神情态度先后有很大的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时间 | 报名时 | 定角色那天 | 排练时 | 排练归来 |
神情态度 | ① | ② | 很投入 | ③ |
10.通读全文,概括妹妹演出成功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择相关的阅读内容。
(1)要知道妹妹对待演出态度变化的原因,应该重点阅读第_____自然段。
(2)要了解妹妹表演的过程,应该重点阅读第_____自然段至第_____自然段。
1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画横线的内容中加点的词语“主角”有何含义?“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指出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外语段,回答问题。
零分
①小旦从戴眼镜的汪老师手里接过试卷。鲜红的零分像一面垂头丧气的旗帜猎猎作响。小旦很害怕,不敢看老师的眼睛。好在老师也没有看他,挥挥手说,回去给家长签个字。
②小旦心里难受极了。汪老师平时最喜欢他,上次看到他的指甲里藏了不少泥垢,亲自用指甲钳替他整理干净了。上学期,小旦的语文考了全校第一,汪老师当即就从自己的书橱里拿出同学们都垂涎三尺的《草房子》奖给了小旦,上面还有作者曹文轩的亲笔签名,神气得不得了。
③小旦看出来,易动感情的汪老师真生气了。从全校第一到零分,就是从老柳树上摔下来也不会这么惨。小旦叹了口气,含着泪回家去。
④路上的油菜花都开了,金灿灿的,黄色的花粉沾到小旦的身上,好香啊。小旦的家在一片油菜地的后面,门口有一棵高大的柳树,上面住了一窝灰鸟。正在家门口等小旦的老黑一看到小主人,摇着尾巴迎上来。小旦没心情理它,手里的试卷攥得更紧了。
⑤爷爷坐在院子的槐树下,一树的槐花白得像雪,香气四溢。爷爷的手里抓着那把乌黑梢子的二胡,眼睛微闭,吱吱地拉着,喑哑的琴声,在静静的院子里显得很特别,小旦找不出词形容。但他知道爷爷拉的是什么曲子,自从爷爷动手术以后,老是拉这首《病中吟》,有时候会把老泪拉出来,小旦也跟在后面流泪。( )过去的爷爷多么壮实,像谷场上的公牛,( )一场病,爷爷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说话都抖个不停,小旦再不敢惹他生气了。
⑥小旦啊,回来了,锅里有好东西,你去看看。知道今天你们发榜,犒劳你的。
⑦小旦揭开锅,几个长相喜人的嫩玉米卧在清水里。小旦拿起一个,咬咬,真甜。小旦拣了一个大的给爷爷,站到旁边,等爷爷问他。爷爷心情很好,竟然没有问他成绩,很难得地拉了一曲《良宵》,琴声俏皮得像枝头的小鸟。
⑧小旦转身到屋里写作业。作业写完,天已经黑了。挂在天上的凉月很亮,院子里洒下一片银光。爷爷忽然喊小旦出去,让他坐到自己身边。小旦,你要什么奖赏?这次考试又是第一吧。
⑨小旦不敢说话,把试卷递给爷爷。爷爷看完脸色就变了,鼻子里呼哧呼哧出粗气。小旦害怕了。爷爷你咋了?
⑩爷爷不答话,老泪下来了。人一老,眼泪就多。爷爷走回自己的屋子,一声巨大的叹息,差点把小旦的心砸碎。小旦咬咬牙,跟爷爷进了屋。
⑪老师说让爸爸签字,你打电话让他们回来吧,小旦说。爷爷不理他,没有开灯,脸朝墙躺到床上,月光从窗外照进,把爷爷的睡影沉重地映在墙上。
⑫爷爷,你让爸妈回来吧,上次王小锐考了个不及格,他爸妈就从沈阳回来监督他了。我好不容易考了零分,你为什么不让他们从黑龙江回来?爷爷,我求你了,打电话给爸爸吧,我想他们了……
⑬小旦的泪再也忍不住了。他抱住了老泪纵横的爷爷。
1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4.结合语境写出你对文中加点词语“垂涎三尺”含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末尾写祖孙俩都流泪了,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他们流泪的原因。
小旦流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爷爷流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旦为什么从全校第一跌落到考零分?( )(多选)
A.小旦考零分并不是他成绩差,而是因为想爸爸妈妈了。
B.小旦考零分是他得到同学们垂涎三尺的《草房子》,骄傲了。
C.因为小旦看到了“王小锐考了个不及格,他爸妈就从沈阳回来监督他了”,小旦故意考零分是希望以同样的方式见到自己的爸妈。
D.因为爷爷老拉《病中吟》,人一老,眼泪就多,小旦不喜欢。
17.在小旦的要求下,爷爷终于拨通了在外打工的父母的电话,如果你是小旦,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心里话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据统计,像“小旦”这样的留守儿童目前我国有近二千万,这样的孩子大都缺少关爱,有的也像小旦那样正处在忧郁之中,请写一段话来鼓励鼓励他们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题
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袁隆平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⑤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⑥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
参考答案
1.说大话而毫不感到难为情。在文章中指“我”不难为情地说孙犁的书都读过。 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在文章中指“我”见到孙犁后不再紧张。
2.第一次见孙犁,他正在捡豆粒。第二次见孙犁,他和保姆正准备糊窗缝。第三次见孙犁他大约是在写作。
3.戴套袖 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