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讲义
专题05 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一、提问方式
1.下面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2.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二、××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二、答题思路
★含义: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一)社会环境描写。
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2)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
(3)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
(4)为下文中人物性格的描写做铺垫。
【典例1】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柏林》
作用: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车厢里乘客的情况,“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为下文写战争的残酷做了铺垫。
【典例2】“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穷人》)
作用:划线部分为社会环境的描写,把屋外环境恶劣与屋里的温暖、舒适进行对比,反衬出了桑娜的勤劳、能干、爱家。恶劣的环境下渔夫打鱼深夜未归足以看出了这家男主人爱家胜过了爱自己的生命。为下文桑娜去看望女邻居西蒙,发现她已经死了,宁可挨揍的也要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做了铺垫。
【典例3】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慈母情深》)
作用:划线部分为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母亲工作的环境十分恶劣;渲染了压抑、沉闷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压抑、烦躁的心理;衬托出母亲吃苦耐劳、勤劳的形象。
(二)自然环境描写
指自然界的景物,如日月星辰、山川湖泊、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即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2)渲染了××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心理、情感等;
(4)衬托人物××精神、性格、品质等;
(5)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6)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7)揭示或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典例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桥》)
作用: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黎明及暴雨;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为下文暴发山洪做铺垫。
【典例2】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草船借箭》)
作用: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当时江上大雾漫天,能见度低的环境,为后文曹操疑心有诈,不敢出兵,只让弓弩手射箭,最后诸葛亮成功“借”箭作铺垫。
【典例3】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从南安普敦开往斯恩西岛。薄雾笼罩着大海。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那是正在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巨轮,它直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来。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船长》 )
作用: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在一个薄雾笼罩着大海的夜晚;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为下文“诺曼底”号被撞遇险作铺垫。
【典例4】正是严冬,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起一天大雪来。那雪早下得密了,但见:凛凛严凝雾气昏,空中祥瑞降纷纷。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银世界,玉乾坤,望中隐隐接昆仑。若还下到三更后,仿佛填平玉帝门。林冲和两个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后文雪大屋塌,林冲为避雪在山神庙过夜,恰好听到了陆谦的谈话,于是怒杀陆谦等人,后雪夜上梁山……)(《林冲雪夜上梁山》)
作用:自然环境描写,写了严冬大雪的天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一种阴沉的氛围;“雪”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典例5】街上的柳树,象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象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爬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象要被晒化。街上异常的清静,只有铜铁铺 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骆驼祥子》)
作用:自然环境描写,通过刻画烈日暴晒的情景,衬托了祥子拉车生计的辛苦,突出了祥子在酷暑下所受的煎熬,表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特点,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典例6】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盲人在导盲犬的帮助下等车,周围的行人发现了这个情景,乘客和司机一直在不伤害他自尊的前提下帮助他买票,让座……文章的结尾写道:“外面的风呼呼地刮着,一股暖流在人们彼此的心中相互传递。”(《无声的尊重》)
作用:自然环境描写,写了天气的寒冷,反衬人心的温暖,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可以战胜天气的寒冷和身体的残缺。
答题格式:
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这句话写了××内容,点出了××的时间、地点(背景);营造(渲染)了××氛围(气氛);烘托了××情感;衬托了人物的××性格/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后文××情节做铺垫……
注意: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并不是所有点都要写,一般会涉及到其中的3点左右。
【典例精讲】
【例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桥(节选)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④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⑤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⑦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⑧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⑨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⑩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⑪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⑫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⑬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⑭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⑮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⑯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问:选文中有多处描写雨、洪水的句子,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请选择一处,作批注。
我选择的是第_________自然段。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自然环境描写,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老支书牺牲埋下伏笔,突显了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从文章中选择一处描写雨河洪水的句子,说说这个句子的作用,如:“我”选择的是第①段。批注:“像泼。像倒。”四个字,两句话,写出了雨下得大的样子,更能突出老汉在危险面前的沉着冷静。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