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易混淆知识点
顿号易错点
1.数字相连表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如:我刚要跨过大门,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捉住了。(×)
我刚要跨过大门,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捉住了。(√)
2.顿号与表示并列的连词不能同时使用。
如: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来了开水、地瓜、和煎饼。(×)
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来了开水、地瓜和煎饼。(√)
3.并列成分后带有语气词应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4.并列定语.状语需要停顿,用顿号。
如:①年过三十,无儿无女,重病在身的老王已经是一个老红军。(×)
年过三十、无儿无女、重病在身的老王已经是一个老红军。(√)
②他吭吭叽叽,前言不搭后语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他吭吭叽叽、前言不搭后语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5.并列的谓语、补语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①我走后,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我走后,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②这个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6.主语.宾语并列一般用顿号,并列的短语太长时,用逗号。
如:①那些被风吹散了的花朵、被雨打碎了的树叶、还有被雷电劈折了的树干散了一地。(×)
那些被风吹散了的花朵,被雨打碎了的树叶,还有被雷电劈折了的树干散了一地。(√)
②我们感恩母亲,感恩她的一声叮咛,一个拥抱,一个关怀的眼神……(×)
我们感恩母亲,感恩她的一声叮咛、一个拥抱、一个关怀的眼神……(√)
7.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如:这支舞蹈队的成员男女都有。(√)
这支舞蹈队的成员男、女都有。(×)
8.标有引号、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分隔。
如:①近期我看了《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许多电影。(√)
近期我看了《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许多电影。(×)
②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英雄学习”“向英雄致敬”的口号。(√)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英雄学习”、“向英雄致敬”的口号。(×)
9.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区分好层次。
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分号易错点
1.是并列的句子,各单句中间有逗号的情况下,两句间用分号不用句号。
如:①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②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2.不是并列的句子,不能用分号。
如:这次考试不但要考好;还要考得最好!(×)
这次考试不但要考好,还要考得最好!(√)
3.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关系处用分号。
如: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破折号易错点
1.破折号不要和“是”“即”“就是”等表示判断的词连用。
如: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劳动妇女,含辛茹苦却毫无怨言。 (×)
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劳动妇女,含辛茹苦却毫无怨言。(√)
2.句中插入解释说明,应在解释说明文字前后用两个破折号。
如:我把妈妈的花瓶——从非洲买回来的打碎了。 (×)
我把妈妈的花瓶——从非洲买回来的——打碎了。(√)
3.转换话题,应该破折号。
如:老师说:“我告诉你们,就这几个月了,你们要努力。小西,你为什么说话?” (×)
老师说:“我告诉你们,就这几个月了,你们要努力——小西,你为什么乱说话?” (√)
4.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表述,应用冒号,不用破折号;如果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注释,用破折号,不用冒号。凡是破折号表示解释的,可将解释部分删除,句子意思不变,而用冒号的则不行。
如:①这次职工代表大会有三项议程:审议奖处条例,通过三年规划,选举职工代表理事。(√)
这次职工代表大会有三项议程——审议奖处条例,通过三年规划,选举职工代表理事。(×)
②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书名号易错点
1.书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电影、电视名、歌曲名、软件名、书画作品要用书名号。
如:“战狼”这部电影很好看。 (×)
《战狼》这部电影很好看。(√)
2.书名号所标范围不能过宽或过窄。
如:我今天看了《三国演义少年版》。(×)
我今天看了《三国演义》(少年版)。(√)
3.多个书名号并列,不能用顿号隔开。
如:我今天夏天读了《三国演义》、《名人传》、《昆虫记》。(×)
我今天夏天读了《三国演义》《名人传》《昆虫记》。(√)
4.书名号内还有书名时,外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如:《读〈石钟山记〉有感》这篇文章写得挺好。(√)
《读石钟山记有感》这篇文章写得挺好。(×)
冒号易错点
1.冒号不能套用。
如:记者在北京一些小学采访,不少教师反映: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反映出的问题主
是: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劳动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低,不懂得爱惜财物。 (×)
记者在北京一些小学采访,不少教师反映,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是: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劳动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低,不懂得爱惜财物。(√)
2.间接引用,引文前不停顿,不能用冒号。
如:我很明白:“车到山前必有路”的道理。 (×)
我很明白“车到山前必有路”的道理。(√)
3.说话者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不能用冒号。
如:“你走吧!”他昂着头说:“别再磨叽了。” (×)
“你走吧!”他昂着头说,“别再磨叽了。” (√)
4.冒号与“即”“也就是”等判断词不能连用。
如:中考复习要注意三点:即第一要全面,第二要坚持,第三要认真。 (×)
中考复习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全面,第二要坚持,第三要认真。(√)
5.冒号的提示作用必须发挥到句末。
如: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6.总括性句子前,表示总结上文(前面常常是并列的情况),用冒号。
如: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统一的。(√)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统一的。(×)
省略号易错点
1.省略号不能与“等”“之类”“云云”这样表示省略的词连用。
如:中国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大河。 (×)
中国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大河。(√)
2.滥用省略号。(列举省略、引用省略、说话断续不连贯、声音的延长、想说说不出或话未说完时用省略号)
如:为什么你不去?……为什么你还偏要让我去? (×)
为什么你不去?为什么你还偏要让我去?(√)
3.省略号在句末时,句末标点符号一并省略掉。
如: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问号易错点
1.没有疑问用问号。
如:景区门票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
景区门票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2.选择问,应用逗号,不能用问号。
如:我不知道为什么讨厌他,是他的长相?还是他的为人?不知道。 (×)
我不知道为什么讨厌他,是他的长相,还是他的为人?不知道。(√)
3.连续问,所问的几个句子均要用问号。
如:我将拿什么来爱你呢,怎样去爱你呢? (×)
我将拿什么来爱你呢?怎样去爱你呢?(√)
4.倒装问,前句用逗号,后句用问号。
如:怎么了?你。 (×)
怎么了,你?(√)
5.转述不能用问号。
如:有人问我什么最难?我答不上来。(×)
有人问我什么最难,我答不上来。(√)
引号易错点
1.表示引用、特定称谓、强调、特殊含义、讽刺否定,该用时引号时不用,不该用时乱用。
如:①樱花飘落时,就像漫天的“雪花”在飞舞。(×)
樱花飘落时,就像漫天的雪花在飞舞。(√)
②我们家的财政大臣是我妈妈。 (×)
我们家的“财政大臣”是我妈妈。(√)
③在某些喜欢息事宁人的人看来,那些霸座男女不算犯了什么错。 (×)
在某些喜欢息事宁人的人看来,那些“霸座男女”不算犯了什么错。(√)
2.书名、报名、期刊名、篇章名、剧目名、歌曲名和法规文件等不能用引号。
如:“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表现了爱的教育。 (×)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表现了爱的教育。(√)
3.转述不能用引号。
如:老师,吴名让我告诉你:“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
老师,吴名让我告诉你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4.引用的话里还有引用,里层引用的话要用单引号。
如:妈妈说:“你小子,就是铅笔没有尖——欠削!” (×)
妈妈说:“你小子,就是‘铅笔没有尖——欠削’!” (√)
5. 国家或世界层面的重要日期要用引号。
如:9·18事变使东北沦为殖民地。 (×)
“9·18”事变使东北沦为殖民地。(√)
6.引用范围要适当。
如:我们可不能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毛病”啊。 (×)
我们可不能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毛病啊。(√)
7.引号前后标点位置要注意以下情况:
(1)引文独立,引文前用冒号,句末标点放在引号里。
如:伟大的领袖告诉我们:“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虎”。(×)
伟大的领袖告诉我们:“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虎。”(√)
(2)引文不独立,引文结束不需要停顿,后引号左右不用任何标点。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3)引文不独立,引文结束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
(×) 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 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