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春季一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阅读3《我多想去看看》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祖国的伟大,产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积累与运用偏正结构的短语。
思维能力:能将文字和画面对应起来,通过图文结合进行理解。
审美创造:产生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及学习的积极性。
课前解析
《我多想去看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新疆的孩子想到遥远的北京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北京的孩子想去遥远的新疆看天山上的雪莲,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了解外面世界的美好愿望。
关注课文:本文共2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是身处新疆的“我”从妈妈口中了解了北京,渴望去看看北京。第2自然段是身处北京的“我”从爸爸口中了解了新疆,产生了去看看新疆的愿望。
关注朗读:本课有一些感叹句,指导朗读感叹句时,可以通过比较“我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的不同,来区分陈述句和感叹句语气的不同。同时“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朗读时语气要强烈,突出“多想”,表达出“我”向往北京或新疆的强烈情感。通过指导朗读,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和新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告、诉”等12个生字,认识京字头1个偏旁,会写“告、的”等6个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积累短语。说说两个小朋友的愿望分别是什么。(难点)
3.通过诵读和交流,体会“我”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强烈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重点)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告、诉”等12个生字,认识京字头1个偏旁,会写“告、的、会”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读好带有感叹情感的句子。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遥远、非常、壮观”等词语的意思。
一、引入课文题目
1.课件出示北京和新疆的风光的视频。(出示课件3)
教师导入: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北京和新疆去看看。北京是我国的首都,这里有庄严的天安门,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还有游人众多的天坛公园。在北京,还能看到壮观的升旗仪式。新疆有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有享有“天山明珠”美誉的赛里木湖,还有甜嫩多汁的吐鲁番葡萄。
教师导入课文题目:今天有两个小朋友对对方的家乡充满了向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我多想去看看)
2.教师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题目,相机引导学生认读“看看”:“看看”的第二个“看”,在这里读作轻声,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出示课件4)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看北京和新疆的风光的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很自然地引出了题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引导: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出示课件5)
2.和同桌对照圈出的生字是否一样,再和同桌一起读一读这些生字。
3.学认字。(出示课件6)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安、宽”是前鼻音,“京、广、场”是后鼻音。对比练习,加深印象。
4.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词语。注意“告诉”的“诉”读轻声。(出示课件7)
5.教师指导学生读准短语,“的”字读得短而轻。(出示课件8、9)
6.教师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的断句。(出示课件10)
三、互动课堂,理解课文内容
1.教师引导:自读课文,看一看课文插图,想一想两幅课文插图分别对应哪一个自然段。(出示课件11)
预设:第一幅插图对应第1自然段,第二幅插图对应第2自然段。
2.教师引导:这两个自然段中的“我”是同一个人吗?“我”的愿望是什么呢?(出示课件12)
预设1:第1自然段中的“我”是来自新疆的孩子,愿望是去北京看升旗仪式。
预设2:第2自然段中的“我”是来自北京的孩子,愿望是去新疆看天山雪莲。
(板书:去北京—看升旗仪式 去新疆—看天山雪莲)
3.学习第1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妈妈告诉“我”什么。(出示课件13)
(1)学习第1句话。
①教师引导学生用字谜法学习“告”。(出示课件14)
②教师引导学生用“告诉”说句子。(出示课件15)
③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形容。(出示课件16)
预设:(弯弯)的小路。
④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弯弯的小路很长很长,沿着它可以走出天山,试着把第1句读得慢一点儿吧!(出示课件17)
(2)学习第2句话。
①教师出示图片,指导学生用“遥远”形容北京。(出示课件18)
②教师指导学生用“雄伟”形容天安门,播放影音资料,帮助学生体会“雄伟”的意思。(出示课件19)
③教师指导学生用“壮观”形容升旗仪式,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感受“壮观”。(出示课件20)
教师指导:文中有一个词告诉我们升旗仪式不是一般的壮观,你知道是哪个词语吗?(出示课件21)
预设:非常。
教师提问:“非常”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预设:特别。
④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请大家读一读第2句话,读出“遥远”的感觉,读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出示课件22)
(3)教师继续引导:这样的北京,你想去看看吗?品读第3句话,同桌议一议:以下三个句子,请你来读一读,想一想哪一句最能表达“我”的强烈愿望。(出示课件23)
我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读一读,第二个句子与第一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过渡: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多了一个“多”字,还变了一个标点符号,它叫作——叹号。请你想一想:第二句读的时候和第一句在感情上有什么不一样吗?
学生自主思考。
教师追问:你感觉到了吗?读第二句的时候,比第一句感情强烈很多。那你接着看,第三个句子和第二个句子比又有什么不同?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