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类训练(统编版 全国通用)
发布时间 2025年02月20日
资源编号 95404

专题15 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类训练(统编版 全国通用)

2025-02-18 中考 0 48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类训练(统编版 全国通用)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类训练(统编版 全国通用): 专题01 字音字形-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类训练(统编版 全国通用) 专...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类训练

专题15 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

考向1:文学文化常识

1.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部志人小说。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铁事。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D.《穿井得一人》选自《列子》。这本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

2.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了孔子本人言行。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匹夫不可夺志也”中匹夫是指普通的人、男子汉。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为: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而”有转折的味道,可见,知新比温故是更重要的学习方法。

考向2:内容理解及字词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博学而笃志           笃:_____  (2)思而不学则殆   殆:_____

(3)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然:_____ (4)我独亡         亡:_____

4.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仁在其中矣   其恕乎

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君子之过也

C.人不知而不愠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儒家学派提倡的怎样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自己的理解

考向3:名句默写

7.根据提示填空。

(1)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博会期间,喜迎各国宾朋,这种喜悦之情可以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 __________”来表达。

(3)文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表达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是:“__________ , __________?”

(6)子夏曰:“__________, 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考向4:问题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质讷:朴实敦厚。②苦渴:苦于。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

(2)性质讷而好学  好: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0.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学习的问题。其中,甲文第二章讲学习方法,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第三章讲__________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乙文则讲述要充分利用__________学习。

班级举办“畅游诗文”活动,请你参与。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选自《论语》)

11.明语气:以下语句该用什么语气读呢?请你帮小华选择其中的一句,帮他解决朗读的困惑。

朗诵的语气:激扬    悲伤    恳切    感叹    劝勉

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②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选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朗诵的语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2.析字义:请根据示例,参考表格中出示的字的释义,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并将序号填写到横线上。

文言词句 字典中的释义列举 恰当的解释
示例:见往事耳 ①朝见②了解 选择__________
(1)不舍昼夜 ①停②房屋 选择__________
(2)士别三日 ①太阳②天 选择__________
(3)温故而知新 ①学过的知识②所以 选择__________

13.赏文本:为了更好地读懂文本,明确作品内涵,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以上诗文,将下列对话补充完整。

14.谈感悟:请你选取三则文本中的任意一则内容,结合自身感悟,谈谈正确的学习态度。

领略了古诗文的“山川之美”后,彤彤再来请你一起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论语》。

【甲】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节选自《论语》)

【乙】

(4)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5)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节选自《论语》)

【注释】①葸(xǐ):过分拘谨,胆怯懦弱。②绞:说话尖酸刻薄,出口伤人;太急切而无容忍。③笃:诚实,厚待。④偷:刻薄。

15.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旧不遗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下有道则见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你用“/”给【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

1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18.请你从以上五则《论语》中任选一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是岁,蒙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鸟林,围曹仁于南郡。瑜使甘宁前据夷陵,曹仁分众围宁,宁困急,使使请救,诸将以兵少不足分。蒙谓瑜、普曰:“留凌公绩,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又说瑜分遣三百人柴①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瑜从之。军到夷陵,即日交战,所杀过半。敌夜遁去,行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兵追蹙击,获马三百匹,方船载还。

曹公屯皖,大开稻田。蒙曰:“烷田肥美,若一收孰,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于是权亲征皖,引见诸将,问以计策。蒙乃荐甘宁为升城督,督攻在前,蒙以精锐继之,侵展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蒙回寻阳,未期而卢陵贼起,诸将讨击不能禽。权曰:“鸷鸟累百,不如一鹗。”复令蒙讨之。蒙至,诛其首恶,余皆释放,复为平民。

权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蒙固辞金钱,权不许。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憾。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后更增笃,年四十二,卒于内殿。蒙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敕主者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权闻之,益以悲感。

评曰: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图武将而已乎!

(节选自《三国志·卷五十四》)

[注]①柴(zhài):用木围护四周,引中为堵塞之意。②咄唶(duōjiè):叹息。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

B.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

C.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

D.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

2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意思是解除,与《卖油翁》中“释担而立”的“释”意思不相同。

B.遁,逃走,与卢纶《塞下曲》诗中“单于夜遁逃”的“遁”意思相同。

C.固,意思是坚决,与《愚公移山》中“固不可彻”的“固”意思相同。

D.克,意思是克制,与《曹刿论战》中“故克之”的“克”意思不相同。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蒙与周瑜等在南郡围困曹仁后,派甘宁据守夷陵;但甘宁被曹仁反困,形势危急,便派使者请求救援。

B.曹操在皖地驻扎,大力开垦稻田。吕蒙认为这样下去曹操军力会增加,应早日铲除;孙权同意他的看法。

C.吕蒙讨伐卢陵盗贼,诛杀首恶,释放其余的人为平民,印证了孙权对他“鸷鸟累百,不如一鹗”的称赞。

D.吕蒙淡泊名利,推辞了孙权的所有封赏,将所得金宝赐物等都交付府藏,下令主事的人在他去世后上交。

…………

参考答案

1. D

【详解】D.《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不是《列子》。故选D。

2. B

【详解】A.《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选项中“只记录了孔子本人言行”表述错误;

C.句意为: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句中泛指平民百姓。选项表述错误;

D.此句意在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凭借这一点为师。“而”表承接关系,孔子所说“温故”是基础,“知新”是深化,学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二者不存在轻重的关系。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B。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15 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类训练(统编版 全国通用) https://www.0516ds.com/95404.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