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寒假专项提升训练
专题09 古诗文与日积月累
复习要点概述:
三年级上册在复习什么是古诗文?学习古诗文需要注意的问题?本册需要掌握哪些古诗文?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应该怎样学习等知识点的基础上,又重点学习了理解、把握古诗文意境,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名言警句所蕴涵的哲理。
知识结构整合:
考试命题焦点:
从近年来期中和期末的命题来看,关于“古诗文与日积月累”的检测,试题类型较为灵活,考查重点侧重于积累、理解、赏析和评价。主要题型有:①有关古诗文、名句的作者、作品、年代等文学常识的填空、判断、选择和连线题;②默写与补写题;③理解诗句或古文句子的字词和句子的意思;④填写古诗文名句题;⑤体会名言警句所蕴涵的哲理题。这部分设题范围广泛,题型灵活,试题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针对古诗文赏析、评价和体会思想感情这方面的试题,难度很大。在复习时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1.字词积累与理解。
(1)给加点字“坐”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星期天,我们全家人坐( )车去郊游。傍晚时分,大家席地而坐( ),我望着远处的枫林,忽然想到了杜牧的两句诗:停车坐( )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A.乘、搭 B.因为 C.把臀部放在椅子等物体上以支持身体重量
(2)“荷尽已无擎雨盖”中的“擎”读( ),意思是( )
A.qíng B.qín C.双手捧着 D.举,向上托
(3)“一年好景君须记”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_____________”,在诗中指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默写诗句。
(1)客游在外的诗人叶绍翁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便笑着吟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秋时节,一登上岳麓山,映入眼帘的便是满山的红叶,真漂亮!怪不得诗人杜牧也称赞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呀!
(3)暑假里,爸爸带我游赏杭州西湖。在看到西湖晴天与雨天的美丽景色后,我不禁感叹:“怪不得宋代诗人苏轼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4)在看到天门山那江水回旋的壮观景象后,我吟诵起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在勉励友人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常常引用《赠刘景文》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正确的答案。
(1)《赠刘景文》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横线上填写的内容( )。
A.唐 叶绍翁 B.唐 王维 C.唐 李白 D.宋 苏轼
(2)下列诗句描写的内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4.读一读,想一想,把诗句和所描写的声音连起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笛声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猿声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钟声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鹂鸣叫声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鸡叫声
5.选择正确的答案。
(1)对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诗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
B.这句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C.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晴天景色的喜爱和对雨天景色的讨厌之情。
(2)下面诗句中,对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
B.荷尽已无擎雨盖(举,向上托)
C.知有儿童挑促织(挑选)
D.远上寒山石径斜(歪斜,不正)
6.诗句的理解、默写和运用。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①“萧萧梧叶”让我想到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秋天。
②诗句中“__________”字体现了诗人漂泊异乡,“_______________”字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③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诗句的意思是: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B.这两句诗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特别是“寒”字,既有秋风寒凉之感,又有远离家乡的凄凉之意。
C.诗句实际上描写的是诗人在他乡看到美丽景色后的激动和欣慰的心情。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两句诗写景,抓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处景物,描绘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景象。“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3)在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中,“挑”的读音是_______________,读到这两句诗,你的眼前会浮现出什么样的场景?( )(填序号)
7.根据情境写诗词警句。
(1)叶绍翁《夜书所见》中的“萧萧梧叶送寒声,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2)爷爷常对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不辩不明。”
(3)看着吵得面红耳赤的两个人,李奶奶严肃地说:“有理走遍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的《望天门山》中,描写山势凶险、水势汹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5)在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________潋滟________,________空蒙雨亦奇。”这两句诗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后两句诗中用“________”来比喻西湖令人向往的美,这个比喻得到后人的公认,从此“________”成了西湖的别称。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采莲曲
___________________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___________________。
乱入池中___________________,
闻歌始觉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闻”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诗表现了采莲女( )是性格。
A.勤劳、善良 B.天真烂漫、朝气蓬勃
9.补充古诗,完成练习。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白银盘里一青螺。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突出了洞庭湖湖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能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看图默写古诗,并完成后面的填空。
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从诗中我知道了诗人是______(时间)从 出发的,一日就到了____________。(填序号)
(2)后两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看图默写古诗,并完成后面的填空。
(1)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_,这首诗描写的是___季的景色,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来。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人家,这几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2) ______
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诗中从____写到____,从________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呈现出一派熙熙融融的景象。
(3) ________
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了小孩在逗引蟋蟀的场景。
…………
参考答案
真题演练
1.(1)A C B (2)A D (3)您 刘景文
2.(1)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2)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