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寒假知识点衔接讲义
专题12 课内阅读
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法,而且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更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
一、阅读方法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了解文章的体裁,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看开头段,过渡段和结尾段。理清文章的脉络,不要把时间花在生僻字,难读懂的句子上。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
带着问题再仔细认真的读一遍文章,确定问题答案所属的大概段落,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或总结概括问题的答案,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3.做完题后,复读全文。
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二、答题技巧
做阅读练习,总的来说要注意:
1.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掌握题目的要求,切忌粗心。
2.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文章,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3.合理控制答题时间,先易后难。碰到阅读理解的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阅读理解的题,要果断舍弃,以免影响解别的较有把握的阅读理解题。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阅读理解题。
4.答案写好后,还要反复地读一读,检查一下,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三、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常见的题型:
①默写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尤其是一些古诗、重点课文(描写比较优美、精彩的课文;名家名篇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按课文内容填空中,有些会考查到对课文作者的了解,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②理解文章的内容、情感及表达方法。
对一篇陌生的文章,大家要认真地、仔细地读,在理解每个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先理解整个文章说了什么,再抓住一些关键句,体会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或是说明一个什么样的问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根据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自己的思考结果。
③体现自主性、个性的问题。
比如,写一写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为什么等等。对这类问题,要切实做到有所感悟再写下来。
1.阅读课内文段, 完成练习。
不懂就要问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1.“连连点头”说明先生对孙中山的学习态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中山在课堂上提出了什么问题?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3.“壮着胆子”说明了( )
A.孙中山满意自己的学习情况,不害怕先生。
B.孙中山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文章意思的愿望。
4.“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内文段, 完成练习。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用文中词语填空:文段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场景,这两个场景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2.文中说______、 、 和 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样写的好处是( )
A.表现了窗外的安静,衬托出小学生读课文时的专心,也体现了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
B.表现了大自然中的动物和植物是小学生最好的老师。
C.强调了小学生读书声很小,要认真听才能听到。
D.强调了学校里所有的动植物都喜欢读书。
3.用“ ”画出描写同学们活动时的情景的句子,并将自己的感受写在下边的框里。
4.除了上课,你和小伙伴们在学校还会做些什么呢?想一想,从右边选择一个场景写一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爱我中华》歌词片段,根据提示填一填
歌词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比喻,请据此补写下面的句子。
五十六个民族是民族灿烂星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十六个民族是民族百花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十六个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课内文段, 完成练习。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节选)
老屋低头看看,眼睛眯成一条缝:“哦,是小蜘蛛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会儿。”
小蜘蛛飞快地爬进屋子,在墙角织了一张又大又漂亮的网。偶尔有虫子撞到网上,小蜘蛛马上爬过去把虫子吃掉。
( )小蜘蛛( )你吃饱了吗( )( )老屋问。
( )没有( )没有( )( )小蜘蛛一边忙着补网,一边回答,“老屋老屋,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老屋想,这倒很有意思。于是它就开始听小蜘蛛讲故事。
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因此,老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
1.请你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获取信息。
(1)“好吧,我就再站一会儿。”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织了一张又大又漂亮的网”“马上把虫子吃掉”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小蜘蛛要给老屋讲故事?为什么故事一直没讲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选段,按要求做题。
《在牛肚子里旅行》(节选)
①“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②“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③“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④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gū gǔ)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jiáo jué )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⑤“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⑥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chù zhù)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⑦“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⑧“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⑨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⑩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⑪“阿嚏!”牛打了一个喷(pèn pēn)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⑫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睛:“谢谢你……”
⑬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
1.给文中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 ”。
2.读第四自然段,写出描写青头动作的词语,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写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读文牛有几个胃?各是用来干什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青头吗?为什么?请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金色的草地》节选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仔细阅读文段,把表格补充完整,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
时间 | 草地颜色 | 蒲公英的花朵 |
早上 | ||
中午 | ||
傍晚 |
总结:草地变色与______________有关。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通过___________找到草地变色原因的。“我”还发现蒲公英的花像___________,请你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补充句子。荷叶上的露珠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发现草地变色的秘密了吗?结合选文,观察图片,试着分析一下吧。
图1 草地的颜色: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
图2草地的颜色: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
4.从文中可知,吸引“我”观察蒲公英花的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A.草地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B.蒲公英的花像手掌。
C.“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得很开心。 D.“我”要路过草地去钓鱼。
5.草地变成金色,是因为( );草地变成绿色,是因为( )(填序号)
A.草地上的蒲公英的花瓣都张开了 B.草地上的蒲公英的花瓣都合拢了
6.作者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与他的______________是分不开的。
7.你从选文中的“我”身上学到了什么?
8.根据状状观察到的现象,制作观察记录卡。
状状发现早上的时候,院子里向日葵的叶子和花向着东方,傍晚的时候则向着西方。
观察对象: 观察所得: 。
6.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读不完的大书》(节选)
我最喜爱的,是我家屋后的两丛竹子和一株棕榈。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①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②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____”画出来。
2.请从文中找出能概括竹子和棕榈特点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竹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棕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____”的句子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竹子声比作____________,表现了
。
4.画“____”的句子②把______当作人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中,你都读到了什么?
…………
参考答案
1.
1.肯定 2.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 3.B 4.同学们被吓呆了。
【解析】1.考查句子的理解。
连连点头,是通过持续不断点头的动作表示允许、赞成、领会、命令或致意,说明先生对孙中山的学习态度表示肯定。
2.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结合“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可知这是孙中山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