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科学精神”-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12日
资源编号 77141

第五单元“科学精神”-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

2024-05-28 六年级下册 0 1,03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汇总
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 第一单元“民风民俗”-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 第二单元“外国名著”-2023-202...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

第五单元“科学精神”

阅读要素:体会如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这个专题进行编排,主要由四篇课文组成。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耐人寻味,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从而习得方法,能力得到发展。《学弈》中的学贵专心;《两小儿辩日》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的见微知著,追根溯源;《表里的生物》中的善于发现,不断求知;《他们那时多有趣啊》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生活这些内容和启示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方法;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其中《文言文二则》是叙事性文章,要求学生明确主人公的观点,了解主人公是通过说明观点具体事例的方法。《表里的生物》是叙事性文章,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梳理文章中的具体事例,对主人公作出评价。《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议论性的文章,要求学生明确主人公的观点,列举文章中的事例,了解列举各个事例时要有顺序。《他们那时多有趣啊》是一篇科幻小说,要求学生能够比较文章中的各个事例,展开想象,能够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针对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方法,在“口语交际”中也有所体现。

★课文回顾台:想一想,作者是怎么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举例论证:酸碱试纸的发明、“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睡觉时眼珠的转动和做梦有关。

★方法巧点拨

本文中,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三个典型的事例。运用具体事例说明自己的观,不但可以使观点显得真实可信,而且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无懈可击。

★运用好这种方法需要注意什么呢?

1.理清观点和事例的关系,力求事例的典型性。

2.掌握好结构,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处理好事例与事例之间的过渡。

补充:如何提炼文章的主要观点

“观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或赞成或反对,或肯定或否定。提炼文章的主要观点是现代文阅读的常考点,学会提炼文章的主要观点的方法,能帮助我们阅读和分析作品,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提炼文章的主要观点呢?

(1)抓标题。抓住起概括作用的文章标题,能更好地提炼文章的主要观点。例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主要观点就是这篇文章的标题。

(2)抓首句。例如,《为人民服务》的主要观点就是这篇文章的前两句:“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作者开篇点明主题,提出鲜明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为人民服务的。

(3)抓总结句。文章的总结句往往在全文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学弈》中,作者在结尾点出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结果是不同的,表达了学贵在专的观点。

一、课外阅读迁移练  课文同科学精神:好奇 “苦苦果”的味道,妙妙向大家分享了一则好奇“苦苦果”滋味的文章,请你读一读。

苦苦果

王庆兰

①那天,爸爸从外面带回来一个叫苦苦果的果子,并且告诉我不可以吃。

②“为什么不可以吃?”我问爸爸。

③“因为它是苦的。”爸爸说。

④“苦是什么味道?”我从来没有吃过苦的东西。

⑤“苦就是你不能碰的味道。”

⑥“吃了会死吗?”

⑦“那倒不会。”爸爸出去干活了。

⑧吃了不会死但又不能碰的味道是什么味道?我看着桌上的苦苦果问自己。

⑨我把手伸向了苦苦果……

⑩三秒钟后,我知道苦是什么味道了。苦就是能让我把嘴从下巴咧到脑门的味道;苦就是能让我半边脸绿半边脸紫的味道;苦就是能让我浑身不停抽搐的味道;苦就是我不能碰的味道!那一刻我发誓,我再也不乱吃东西了!可也就在那一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再次把手伸向了苦苦果,然后带着满心的好奇又把它塞进了嘴里,就像刚才一样。不对,我为什么要吃它?我不是已经知道苦是什么味道了吗?就为了让自己再次体会嘴从下巴咧到脑门、半边脸绿半边脸紫、浑身抽搐的感觉?不,这不是我想要的,我心里很清楚。但我的行动却没有跟着心走,我又让自己品尝了一次苦苦果!

⑪“爸爸!妈妈!”我拼命呼喊窗外的爸爸妈妈,可他们却好像听不见一样。

⑫“爸爸!!妈妈!!”我更加拼命地呼喊。可他们还是不理我。

⑬在我第三次吃完苦苦果以后,这场游戏终于结束了。我跑到爸爸妈妈跟前质问他们:“我刚才那么大声地喊你们,你们为什么不理我?”

⑭爸爸妈妈面面相觑:“没听见你喊啊!发生什么事了?”

⑮“我吃了苦苦果,苦死我了!”

⑯“你吃了苦苦果?!”爸爸妈妈一起问。

⑰“嗯。”我委屈地点点头。

⑱“哈哈哈哈哈哈……”

⑲他们竟然笑了,而且还笑得那么开心!

⑳“你猜我刚才和你爸爸说什么了?”妈妈强忍着笑说。

㉑“不知道!”我生气地说。

㉒“我问你爸爸:‘卡卡会忍不住吃吗?’你爸爸说:‘他一定会把它吃掉的,就像我们小时候一样。’”

㉓“你们也吃过苦苦果?”我惊讶地问。

㉔“当然,每一个孩子都想知道苦是什么味道。”爸爸笑着说。

㉕“那你们也吃了三次吗?心里明明不想吃,还伸手往嘴里塞!”

㉖“那我们可没有,哈哈哈哈哈……”爸爸收起渔网也走了。

㉗后来,苦的味道我早已习以为常,再也没提起过我连吃三次的事情。

(选文有删改)

1.(内容概括)读完文章,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赏析)请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物形象)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补全下面“我”的心理变化图。

(2)根据上述的心理变化图,请你用“从……(事例)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形象)的孩子”的结构,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拓展探究)故事的结尾说道“后来,苦的味道我早已习以为常,再也没提起过我连吃三次的事情”,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抽搐(      )       发誓(      )      面面相觑(      )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因为儿时的一场重病,导致如今的面部肌肉会不定时地抽搐。

B.当得知事情的真相后,那些人脸对脸面面相觑,谁都不说话。

C.听完老师的话,我暗暗对自己发誓,一定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阅读下面的科幻小说,感受“大胆想象”的科学精神。

小灵通漫游未来(节选)

叶永烈

①爷爷和我们一起刚下船,就看到了小燕和小虎子的爸爸妈妈开了两辆小汽车来接我们。

②这小汽车真漂亮,我见也没见过!它的整个外壳,是由一整块无色透明的塑料做成的。车头上的一块红色的塑料牌上,写着这样几个金光闪闪的字:未来牌汽车,中国第88汽车厂制造。这小汽车的车头又尖又小,屁股大,车顶圆溜溜的,远远看去,挺像一颗透明晶莹的大水滴哩!

③奇怪的是,这小汽车没有一个轮子!

④“这汽车怎么没有轮子?”我不由得问小虎子的爸爸。

⑤“它是无轮汽车。”他回答道。

⑥“没有轮子,汽车怎么跑路呢?”

⑦“这种汽车的原理,其实跟气垫船差不多。”小虎子的爸爸说道,“它有一个喷气发动机,能够喷出两股气流——一股气流向下喷,使汽车腾空起来,离开地面;另一股气流朝后喷,推动汽车向前跑。这种汽车跑起来非常快,就像在地面上飘似的,所以大家都叫它‘飘行车’。也有人因为它的样子像水滴,叫它‘滴形车’、‘水滴车’。”

⑧小虎子提出建议:爷爷、爸爸和妈妈坐一辆车,我、小燕和他坐一辆车,大家一致赞成。

⑨小虎子正要开车,小燕却不让他开,“哥哥,让我来开。”她一边嚷,一边把小虎子推开,自己挤到司机座位上。

⑩“小燕也会开汽车?”我可真的不敢相信了。

⑪“这汽车,谁都会开。小灵通,你只要跟我学一分钟,保证会。”小虎子说道。“小灵通,你还是先跟我学吧!”小燕让我看她面前的操纵板,说道,“你看看这操纵板,就明白一大半了。”

⑫我凑近一看,只见浅绿色的塑料操纵板上,写着:开关、速度、高度……

⑬小燕告诉我:“开车的时候,你把第一个开关朝左一推,车子就开动起来了。你再调节好速度和高度。以后,就只要管管方向盘了。”

⑭小燕正说着,迎面来了一辆飘行车,与我们的飘行车头对头,几乎要撞上了。我大吃一惊,还没来得及喊出口,那辆飘行车从我们的头顶上飞过去了。

⑮小燕笑着告诉我:“你只管放心,坐飘行车,非常安全。即使司机闭上眼睛开车,也不会闯祸。因为飘行车装有自动避撞装置,一遇上对面有车子开来,它就会自动向左拐,而对方的车子也会自动向左拐,不会撞上。”

⑯“如果飘行车掉到河里或者撞到山上,怎么办呢?”我还是有点担心。

⑰“没关系,飘行车在水上也能飘行,还能爬山。”小燕一边说着,一边故意让飘行车离开了公路,开进一条小河,然后再沿着河岸爬上去,重新回到公路上。

⑱我在小燕旁边坐了好一会儿,看来驾驶飘行车并不难,就想试试看,小燕就跟我换了个位置。

⑲我第一次自己开汽车,心里乐滋滋的,别说有多高兴了。

⑳没一会儿,小燕大声地对我说:“小灵通,看到了吗?前面那座米黄色的房子,就是我们的家。”

㉑我连忙把控制车速的闸刀向上一扳,想把速度降下来,谁知道我弄错了,向上扳是加快速度,飘行车像箭一样向房子冲去。我慌了手脚,大叫:“不得了!不得了!”

㉒正当飘行车要撞到墙壁上的时候,突然来了个急刹车,停住了。我不留神,人向前一冲,头撞在车壳上。还好,那透明的塑料车壳像橡胶一样富有弹性,我的头一点也不疼。

㉓我以为是小燕或者小虎子帮我急刹车,一看,他俩根本没动过刹车开关。我这才明白过来,飘行车会自动紧急刹车呢!

7.(内容分析)阅读文章,下面哪一个选项是文中所描绘的“飘行车”的样子?(   )

8.(内容理解)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与“现代汽车”相比“未来汽车”有哪些特点。(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现代汽车 未来汽车
造型 线条流畅,造型大同小异 (1)                   
启动原理 依靠燃油或电力驱动 (2)                   
操作方式 操作复杂,需了解汽车的各项功能,并掌握一定的驾驶技能 操作简单易懂,仅有一个浅绿色的塑料操纵板
安全性 (3)                    (4)                   
行驶区域 (5)                    (6)                   

9.(拓展探究)大胆想象,未来的汽车还有可能是什么样子的?请你从外形、功能两个角度思考,以“未来的汽车外形……,具备……,比如……”的结构展开叙述。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在哪些方面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单元主题阅读: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科学不怕挑战

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完全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概率解释,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______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______,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______,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______,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求援。

⑤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

⑦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有删改)

10.【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根据下列释义,从方框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中和文中横线上。

A.固执己见               B.苦思冥想

C.破绽百出               D.豁然开朗

(1)绞尽脑汁,深入地思索。(   )

(2)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开阔明朗。(   )

(3)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肯改变。(   )

(4)比喻说话做事漏洞或弊病非常多。(   )

11.【语文要素】梳理第③④段,概括作者运用了哪两个具体事例说明了怎样的观点,完成下列导图。

12.【句子品读】第⑤段中两个分句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理解判断】第⑥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讽刺和否定。

C.表示着重强调。                   D.表示特殊含义

…………

参考答案

1.文章讲述了“我”想知道爸爸带回来的“苦苦果”是什么味道,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连续三次品尝了“苦苦果”的故事。

2.文中的画线句子从神态和动作两方面进行刻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在第一次尝到“苦”时的状态,巧妙地展现了“苦”的滋味。

3.(1)①好奇    ②惊讶、恐慌

(2)从“我”刚见到“苦苦果”时对爸爸进行的一系列追问,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从“我”在连续三次吃了“苦苦果”后的惊慌失措,转而向爸爸妈妈求助,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天真无邪、充满童真的孩子。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科学精神”-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 https://www.0516ds.com/77141.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