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
第二单元“古典名著”
阅读要素: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本单元以“古典名著之旅”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项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有根据《红楼梦》第七十回选编的《红楼春趣》。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如果掌握一些方法,阅读起来就能更加顺畅。
1.联系上下文猜测词句意思。
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如《猴王出世》:“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联系上文的“仙石”,我大致猜到这句话在讲仙石很有灵性。
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联系上下文,了解其大意即可。
如《红楼春趣》中“剪子股、籆子”等词语,只要知道是与放风筝有关的物品就行了。
2.借助资料了解人物。
借助资料,可以更快地走进文本,理解人物形象,激发自己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如读《景阳冈》的时候,我借助资料对武松有了更多的了解,激发了我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
3.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观看影视剧,会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丰富我们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如:读《石猴出世》时,我借助《西游记》,更好地了解了孙悟空机智勇敢的特点。
补充知识点:小说专题阅读
一、小说的含义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作者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的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现状,对其表达赞美、批判、呼吁人们关注等态度,从而表现小说主题。
二、相关知识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即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他大多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花鸟虫鱼等场景等。
4、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小说的故事情节大都是虚构的,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三、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
(一)人物描写的作用
1.外貌描写:反映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对比、烘托人物性格。
2.神态描写:突出人物……心理,展现……性格特征。
3.语言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情感、性格等。
4.动作描写:突出人物……心理,……性格特征,或……心情。
5.心理描写:揭示人言行的原因,突出人物的思想变化,展现人的……精神世界。
(二)分析人物形象
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
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4.从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入手。
5.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入手。
(三)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为主)
1.自然环境描写 本身 的作用: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渲染了……气氛
2.自然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烘托人物的心情、心理、情感等
衬托人物的精神、性格、品质等
3.自然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推动情节的发展
4.自然环境描写对主题的作用:揭示或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四)作品主题的挖掘
- 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 联系作品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中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 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五)小说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等。一、阅读。
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调停已毕,然后归坐。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拿起箸来:联系下文可知,“箸”指“筷子”。
B.沉甸甸的不伏手:结合生活经验可知,“不伏手”是说“不称手,不好用”。
C.拣了一碗鸽子蛋:据字面意思可知,“拣”的意思是“拿”。
2.下面三幅图片,展现了文段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
A. B. C.
3.阅读文段,梳理下列人物在被刘姥姥逗笑时的表现,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物 | 表现 |
黛玉 | |
滚到贾母怀里 | |
王夫人 | |
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
4.结合名著内容,判断下列关于文段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1)从鸳鸯拉着刘姥姥出去叮嘱中,可以看出,这场闹剧是由王熙凤与鸳鸯导演的。( )
(2)凤姐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的面前,目的是要照顾刘姥姥,可见其细心。( )
(3)“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很符合仆人的身份特点。( )
二、阅读
西游记(节选)
这大圣收了金箍棒,捻(niǎn)诀念咒。摇身一变,变作一个海东青,飕的一翅,钻在云眼里,倒飞下来,落在天鹅身上,抱住颈项嗛(xián)眼。那牛王也知是孙行者变化,急忙抖抖翅,变作一只黄鹰,返来嗛海东青。行者又变作一个鸟凤,专一赶黄鹰。牛王识得,又变作一只白鹤,长唳(lì)一声,向南飞去。行者立定,抖抖翎毛,又变作一只丹凤,高鸣一声。那白鹤见丹凤是鸟王,诸禽不敢妄动,刷的一翅,淬(cuì)下山崖,将身一变,变作一只香獐,也(miē)乜些些,在崖前吃草。行者认得,也就落下超来,变作一只饿虎,剪尾跑蹄,要来赶獐作食。魔王慌了手脚,又变作一只金钱花斑的大豹,要伤饿虎。行者见了,迎着风,把头一幌(huǎng),又变作一只金眼狻(suān)猊(ní),声如霹雳,铁额铜头,复转身要食大豹。牛王着了急,又变作一个人熊,放开脚、就来擒那狻猊。行者打个滚,就变作一只赖象,鼻似长蛇,牙如竹笋,撒开鼻子,要去卷那人熊。
——选自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第六十一回
5.短文选自《西游记》哪回目?正确的选项是______。
A.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
B.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C.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D.外道内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
6.根据上下文和“狻猊”二字的部首,我大致猜到狻猊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 ) ②( ) ③( ) ④( )
8.根据短文内容,猜猜孙悟空和牛魔王斗法,谁会赢,写写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段文字写出了孙悟空( )的性格。
A.机智 B.狡诈 C.无赖 D.急躁
10.文中,孙悟空和牛魔王会根据对方变而变。孙悟空和牛魔王还会变成什么,仿照这种写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
孙行者借来避火罩
话说行者一筋斗跳上南天门里,找到广目天王,提出:“唐僧路遇坏人,现在正准备放火烧死他,事情万分紧急,特来找你借一借避火罩儿,用后马上还给你。”天王说:“你错了,既然是坏人要放火,只应当借水救他,要避火罩干什么用?”行者说:“你怎会明白。借水去救,火就烧不起来,倒便宜了他们。如今只是借借这个罩子,护住唐僧,其余管他好坏,让他烧去,快快!不要耽误我做事!”广目天王笑了,说:“这个猴子还是这么坏,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行者说:“快点!快点!”那个天王不敢不借,于是把罩子递给了行者。
行者拿了,按着云头,回到禅堂的房脊上,罩住了唐僧和白马、行李,他到后面老和尚住的方丈房上坐着,留意保护那个袈裟。看着那些放起火来,他念着咒,望地上吸一口气,吹过去,一阵风起,风狂风盛,把整个一座观音院都烧着了。那些和尚,搬箱抬笼,抢桌端锅,满院子里跑来跑去,叫苦连天。
这场火一直烧到五更天明,才慢慢灭了。
却说行者取了避火罩,一筋斗送上南天门,交还广目天王。又直接来到禅堂前,摇身一变,现出了本来面目。
三藏一觉醒来,穿了衣服,开门出来,忽然见面前都是倒壁红墙,不见了楼台殿宇,大惊,说:“呀!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行者说:“你还做梦呢!昨晚这里失火了。”三藏说:“我怎么不知道?”行者说:“是老孙护住了禅堂,看见师傅酣睡,没敢惊动。”
11.本文选自古典名著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书中其他精彩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孙悟空为什么要借避火罩?下面不属于其目的的一项是( )
A.保护唐僧 B.保护庙宇 C.保护白马 D.保护行李
13.读句子,完成练习。
行者拿了,按着云头,回到禅堂的房脊上,罩住了唐僧和白马、行李,他到后面老和尚住的方丈房上坐着,留意保护那个袈裟。这句话运用______描写,主要写出了孙悟空回到禅堂后做的两件事,可以分别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孙悟空_____________的特点。
14.读了本文,你对孙悟空有什么新的认识?借助表格梳理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并说说理由。
性格特点 | 我的理由 |
15.在原著中,你还知道孙悟空向谁借过什么?是什么原因?
孙悟空向______借____________,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
施耐庵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往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酯钵儿大小的拳头,往蒋门神头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得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武松喝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武松指定蒋门神,说出那三件事来,有分教,改头换面来寻主,剪发齐眉去杀人。
16.给这篇短文加一个标题:____________
17.“武松一踅”中的“踅”读音是______,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思考它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18.用“﹏﹏﹏”在文中画出体现武松“玉环步,鸳鸯脚”的句子。
19.用“○”圈出文中画线句子中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想一想,这些动词体现了武松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合文章上下文推断,“虚影一影”中两个“影”的含义相同。
B.蒋门神依从武松说出了自己做过的三百件事。
C.蒋门神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小腹上,他蹲下去,便跪地求饶。
D.文章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疾恶如仇的武松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
五、阅读题。
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他只等兵士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
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他对周瑜说:“曹军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如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么打,还得想个计策。黄盖想了想,说计策有了,便向周瑜说了一遍。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
黄盖写了一封信给曹操,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他愿意脱离东吴,带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了不得。
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帆船,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不一会儿已经来到江心,船头的大旗上分明写着一个“黄”字。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不错,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一共二十条,都用幔子遮着,船里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黄。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黄盖的船把帆张足,快得像离弦的箭。周瑜带着兵船跟在后面。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很是高兴,毫不防备。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了,黄盖叫兵士们把二十船芦苇一齐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曹操的战船被铁索 连着,没法散开,一下子都着火了。火又蹿上岸去,岸上的兵营也烧了起来。
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岸。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曹操坐小船逃上北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追来了。曹操见手下的兵将丢盔弃甲,无心应战,只得带了他们从华容道逃跑。
21.根据文章内容,梳理赤壁之战交战双方的情况,完成表格。
A.实施火攻 B.调兵遣将 C.无心应战 D.铁索连舟
交战双方 | 战前 | 战时 | 战后 |
周瑜 | 将帅定计 | ② | 派兵追来 |
曹操 | ① | 毫无防备 | ③ |
22.读了本文,你认为在赤壁之战中,东吴打败了曹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曹军水上作战的本领不够强 B.东吴有作战经验丰富的周瑜、黄盖来指挥。
C.东吴的兵士作战经验丰富,以一敌百。D.东吴知己知彼,利用自己的优势攻击曹军的劣势。
23.读文中画线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解释画线内容中的“鸡蛋”指____________________,“石头”指____________________,黄盖这样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烧赤壁,黄盖功不可没。文章表现了黄盖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4.曹操败走华容道,逃跑途中甚是懊恼,此时他会想什么呢?请结合人物特点进行写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徐庶走马荐诸葛》,完成练习。
①徐庶(shù),字元直。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帮助刘备大败曹军。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出谋划策?”谋士程昱(yù)答道:“此人非单福,他是颍(yǐng)川的徐庶。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假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②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第二日,刘备设筵(yán)席为徐庶送行。
③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刘备以鞭指道。
④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变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刘备欣然接受。
…………
参考答案
1.C 2.C
3.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
宝玉:滚到贾母怀里。
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
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风趣幽默、朴实憨拙
4.√ × √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