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徐州卷第12-16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08日
资源编号 76738

押徐州卷第12-16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2024-05-22 中考 0 834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押徐州卷第1题 古诗文默写-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押徐州卷第2题 基础综合性...

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押徐州卷第12-16 文学类文本阅读

徐州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考察趋势分析

徐州中考语文试卷的文学类文本考察,近年来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这些趋势不仅反映了教育部门和命题者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体现了对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全面考量。

一、题型多样化

徐州中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类文本考察知识点全面,旨在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包括文学知识、语言理解、文本分析等。

二、注重文本深度

近年来,徐州中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类文本考察越来越注重文本的深度。不仅要求学生对文本的表面意思进行理解,还要求学生能够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学价值。

三、强调文学素养

文学类文本考察还强调学生的文学素养。这包括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考查。通过这些考察,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结合时事热点

徐州中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类文本考察,还常常结合时事热点进行命题。这既能够考查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度和理解力,也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重视文学评论和创作

在徐州中考语文试卷中,文学评论和创作也是重要的考察内容。这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评价,还能够进行文学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综上所述,徐州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考察的趋势呈现出多样化、深度化、素养化、时事化和创作化的特点。这些趋势既是对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全面考量,也是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注。因此,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以应对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考察的挑战。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这些考察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中考成绩。

年份/题号 考点 2024年考向预测
2023.12-16 内容概括、赏析语句、标题含义、感悟启示 1.       内容概括分析

2.       赏析语句

3.       关注主题内容分析及涵义

4.       标题或重点段落作用

5.       感悟启示、拓展延伸

2022.14-18 情节概括、细节描写、标题分析、推荐语
2021.17-21 内容概括、赏析语句、首段作用、标题含义、思路拓展

(2023·江苏徐州·中考真题)

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

王国梁

①母亲从来不吃鸡蛋,是天生不爱吃,她说见到鸡蛋就没胃口。可她每年都要养一群母鸡,下了蛋全都留着,等我周末回老家时让我带到城里吃。

②我跟母亲说过很多次,超市有的是鸡蛋,价钱也不贵,养鸡每天都要侍弄,既辛苦又麻烦,图什么呢?我劝她赶紧把鸡棚拆了,别费劲养鸡了。母亲却不听我的,固执地认为自己棚里产的柴鸡蛋比超市的好多了。

③母亲说:“超市的鸡蛋能跟我养的鸡下的蛋比吗?我给鸡吃的都是菜园里自家种的菜,是纯天然的饲料,这样鸡下出来的就是真正绿色有机的柴鸡蛋,不仅好吃,营养也丰富!”母亲的话把我逗乐了,我笑着对她说:“老妈,你真厉害,连‘绿色’‘有机’这样的词儿都知道,不简单啊!”结果是我年年说,母亲年年养,我们也就年年有真正“绿色、有机”的柴鸡蛋可吃了。

④冬天冷的时候,母鸡下蛋就少了。为了提高产蛋量,母亲会在鸡棚里拉上电线,安装两个一百瓦的灯泡,借以加强照明、提高温度。这样的话,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我们也能吃到柴鸡蛋。

⑤有一次,我们周末回老家看望母亲,吃过午饭后准备回城里。母亲抱出一个纸箱,里面照例是她给我们攒的鸡蛋,满满一箱子呢。(A)母亲轻手轻脚地把纸箱放到地上,对我们说:“你们每次回来都着急忙慌的,沾沾屁股就走。再呆会儿吧,陪我说说话儿。”我们便又坐下来,陪母亲东一句西一句地聊天。

⑥跟母亲聊天的时候,她一会儿去院子里看一下,出去了好几趟,都顾不上跟我们聊天了。我疑惑地问母亲:“你这进进出出的,忙活啥呢?”母亲笑着对我说:“哎呀,那只母鸡真讨厌,憋着个蛋一直不下。上午就应该下的,可到现在也没下。我出去就是看看它下蛋了没有,下了好给你带上。”

⑦我和妻子被母亲逗得哈哈大笑。这鸡下蛋也不是着急的事儿呀,再说已经有这么多蛋了,不在乎那一个。母亲却紧盯着那只鸡,精神高度集中。我开玩笑说:“妈,你既然这么着急,干脆把鸡杀了,把鸡蛋拿出来得了。”妻子笑着补了一句:“这真成了杀鸡取卵了。”母亲非常认真地说:“那可不行,这可是一只高产量的鸡呢。”过了一会儿,母亲又出去了一趟,看着她回来时的表情我就知道,鸡蛋还是没下出来。我对母亲说:“妈,我下午还有事,我们先回去了,下次拿着也是一样。”母亲只好答应。

⑧我把鸡蛋放到车上,回头却没看见母亲。我感到很纳闷,因为她每次都会送我到胡同口的。我关上车门,打着火,正要挂挡起步的时候,突然通过后视镜看见母亲快步追来。(B)下了!下了!这个该死的鸡终于把蛋下了!你摸摸,还热乎着呢!”母亲手里握着一个鸡蛋,高兴地笑着,开心得像个孩子。我接过母亲递过来的鸡蛋,果真还是热乎乎的。我不知说什么好,鼻子有点酸酸的。

⑨我把母亲给的柴鸡蛋带到城里,每天必定吃一个。这是母亲嘱咐我的,说每天都要吃个鸡蛋补充营养。我每次吃的时候,都会感受到一阵踏实和温暖。

(选自《中国城市报》2023年4月24日,略有改动)

1.第②段写母亲“固执地认为自己棚里产的柴鸡蛋比超市的好多了”,下文还有哪些情节体现了母亲的“固执”?请简要概括。

2.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画线A句进行赏析。

(2)画线B句连用了四个感叹号,有什么好处?

3.你对文末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

4.下面三个标题,你觉得哪个作为本文的标题最合适?(   )

A.母亲的柴鸡蛋                   B.母亲“等蛋”                       C.柴鸡蛋

5.“我”回城后,望着满满一箱柴鸡蛋,想到母亲递给“我”那个鸡蛋时的情景,于是发了个朋友圈,配图为一箱柴鸡蛋,文字为“母爱是一束阳光,照亮了我的生活;母爱是一缕春风,温暖了我的天空……”你看到朋友圈后产生共鸣,在评论区仿写了一句。

(2022·江苏徐州·中考真题)

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被月光抱住

肖复兴

①德智是我的发小儿,从小学到如今,我们一起度过了六十多年的漫长时光。一晃,从小孩子就晃荡到了白发苍苍。

②春天又来了。德智在微信里说,要快递给我一罐“太平猴魁”新茶。我说,别寄了,明天要有空,咱们在天坛碰面吧。

③上一次碰面,也在天坛,同样刚开春。转眼过去整整两年。会朋友,或有人找,一般,都会约在天坛。天坛,成了我的“私家会客厅”。满园古树,满园清风,何不快哉!

④小时候,我和德智两家离天坛都很近,常来这里玩,不是捉蛐蛐,就是捉迷藏。如今,各自搬家,远了,但到天坛来还是轻车熟路。到的时候,看见德智正沿着东门内的长廊里来回走,东张西望,在寻摸我呢。两年前,也是他先到,让我惭愧。

⑤一块儿坐在长廊里闲聊,多日不见,话自然稠起来。

⑥德智从小喜欢书法,他曾送我一本颜体字帖,又送笔和纸,希望我也练练。字帖和笔纸都落满灰尘,我始终也没去练,尽管身旁有老师。

⑦高中毕业,我去了北大荒,德智被分配到北京市肉联厂,炸丸子。六年之后,我调回北京教书,他还在肉联厂,围着一口硕大无比的大锅炸丸子。我笑他,天天可以吃丸子,多美呀。他说:美?天天闻着这味儿,早就想吐了。

⑧那时,我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取名叫《希望》,每天下课回家写一段,晚上到他家那间只能放一张床和一张小桌的小屋找他,得意洋洋地读上这一段。他认真听完,然后,给我看他写的毛笔字。就这样,上下半场交换位置,比试武艺,相互鼓励。30万字的小说写完了,最后,也没有任何希望,成了一堆废纸。他写了一幅大大的横幅楷书,贴在他屋的墙上:风景这边独好。

⑨坐在长廊的椅子上,天马行空,忽然,德智问我:“张书范,你认识吗?”

⑩我知道这个人,书法家,楷书写得不错,当过北京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

⑪德智说:“有一次,偶然间,我写的一幅小楷让张书范看见了,连问是谁写的?知道是我写的之后,他问:你加入书协了吗?我说没有。他立刻叫人找了一份入会申请表给我。我就这么加入了北京书协,完全靠人家张书范的举荐呀。”

⑫我说:“也是你写得好,才会有张书范的慧眼识金。”

⑬德智连连摆摆手说:“以前,我根本不认识人家;往后,再没有见过人家。你看,我入会,没送过一点儿礼,太简单了吧。”

⑭我说:“好多事情,就应该这样简单。现在,有些地方,风气不正,才闹得复杂了。”

⑮德智轻轻叹了口气,说:“你说得对,正因为这样,我一直想感谢人家,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惦记着这事。”

⑯我笑着对德智说:“他早就退休了。也许,他早忘了这件事了呢。”

⑰德智瞅瞅我说:“我可没忘啊。”

⑱有些事情,有人觉得小,有人觉得大;有人牢牢记住,能记一辈子,有人却很快就忘得干干净净,一般还会赖时间无情。其实,并非人的记忆力有好坏,反倒是记忆有选择性。

⑲和德智分手,我在天坛又转了一圈,走到祈年殿前,忽然想起,刚读诗人李南的一首短诗《半夜醒来》:

⑳有一句诺言/至今也没有兑现//有一个人/想忘也忘不掉//有一本书/始终没有读懂它的真谛//有一处风景/盘踞在旅途的尽头//有一只流浪狗/风雨中没能带它回家//有一件往事/改变了今生航向//半夜醒来,只见窗外月光涌进/紧紧地把我抱住。

㉑其实,并非任何人半夜醒来,都会被月光紧紧抱住的。我想,德智会的。半夜醒来,明澈澄净的月光,总会把他紧紧地抱住……

(选自《河北日报》2022年4月24日,略有改动)

6.根据文章的内容,从德智的角度在下面的括号处填写恰当的事件。

(     ) ——德智送“我”纸和笔——(     )——德智和“我”相互鼓励——(     )

7.揣摩下面两处细节描写表情达意的效果。

(1)连连摆摆手

(2)轻轻叹了口气

8.你对文中“并非人的记忆力有好坏,反倒是记忆有选择性”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9.作者为什么选用“被月光抱住”作为文章的题目?

10.某单位举办“身边的好人”评选活动,拟推荐德智参加评选,请你为他写一段推荐语。(50字以内)

(2021·江苏徐州·中考真题)

阅读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风凛冽

陈应松

①身着褐衣的凿石者,紧攥着灼热的錾子和铁锤,对准巨大的石头,凿着,凿着……将一座山齐刷刷地劈下,不对,应是凿下,像刀切斧削一样壁立千仞。狮子山楚王陵的墓道,既是石刻,也是石切。

②在狮子山楚王墓前,有许多庞大的、未凿完的石头,它们横七竖八、犬牙交错地胡乱堆砌在那儿。这是一个未完工的工地,似乎看得到石匠们尚未走远的样子,他们从沉重的巨石里爬出来,像一只只甲虫,满手老茧和血渍,看着自己即将完成的杰作,在一个血红的黎明悄然离去……

③凿石者在石头上留下了温驯的牛和尖锐的犁——它们可爱地耕耘着汉代的大地。留下了嬉戏的羊、飞翔的大鸟和栖居在屋顶及车轼上的神鸟,握锄的农夫和播种的孩子,炮鳖烩鲤的美食家,执桴击鼓、羽葆飘扬、嬉耍玩乐的艺人。

④凿石者在石头上留下了歌吟、吹奏和长袖起舞的仕女,留下了织布、纺纱、摇纬的农妇,迎宾的侍仆,下棋的闲客,烧烤肉串的饕餮者,背牛、扛鼎、拔树、伏虎的力士。

⑤凿石者在石头上留下了头戴斗笠、身着蓑衣、手持耒耜、引凤升天的炎帝,熊首人身、口吐仙气、体生双翼、乘黄升仙的黄帝,青鸟为其衔食的西王母,在楼阙上亮翅的三足鸟和诡异的九头兽、九尾狐,以及人首蛇身、马首人身、鸟首人身的众神……

⑥无数梦幻与现实的场景,超凡的艺术想象,让笨拙的石头成为天空和灵山,成为神祇的圣庙,成为诸神飞翔的穹窿。死亡像一场狂欢,是生命的另一次开始。削去楚辞“魂兮归来哀江南”的凄婉幽愤,生命不可终结,永远高亢存在,这澎湃烂漫的灵魂,精鹜八极、同气相求,犹如天地初创时的大典。

⑦云龙风虎的遒劲造型,挟风云雷电,携日月星辰。浑圆饱满的线条,以大朴不雕之雕,大道无言之言,大象无形之形,组成了石头上的大汉风景。什么叫汉唐气象?在徐州,在我见到的汉画像石上,一个时代的伟大气魄和盛世年景如辎重和沉雷从天庭滚滚而来,撼人心魂。

⑧沧桑历尽,从荒野上挺立起来的石头,就像汉代,仍在遥远的地平线闪光。那些灵魂的仰望者,对天堂的渴盼是从神道开始的,石碑、石柱、石人、石虎、石马、石牛、石羊,如仙槎,生双翼。至石椁、石棺、石阙、石祠……笨重的石雕,因紧贴大地的独具匠心,而让其身轻似燕,飞入袅袅青空,冲破云烟,进入太虚圣境。脚下,仍是磅礴的汉家厚土。

⑨徐州,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大汉起于小沛,大汉根在安国”。虽然汉兴起于楚,但两双是汉族自我确认的时代。她的自信、青春、强劲和力量膨胀高昂,其他朝代无可比拟。她的开疆拓土,到达过河西走廊和南疆的沙漠深处。我想起“三十六人抚西域,六头火炬走匈奴”的班超,这位以36人平定西域的杰出汉使,以强大的胆略和吸附力,收服了西域50多个国家。没有像班超这样挟持大汉之风吹彻八荒的豪杰,没有汉画像石这种体量的艺术魅力,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光武中兴又有什么神采和气韵?

⑩“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猛士,这就是徐州汉画像石透射出的凛冽之气,无数灵跃的石头垒砌着,占领了惊涛轰鸣的历史河岸,带来森严激荡的气象,横亘在千山幕雪、万里长云的时空,雄浑、苍劲,成为汉代的丰碑。

(选自《人民政协报》2020年11月29日,有改动)

11.概括汉画像石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12.品析下面的句子。

没有像班超这样挟持大汉之风吹彻八荒的豪杰,没有汉画像石这种体量的艺术魅力,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光武中兴又有什么神采和气韵?

13.第①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4.探究作者以“汉风凛冽”作为标题的理由。

15.下面两张图片中的文物都出土自徐州汉墓,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请结合文中提供的汉文化信息,任选一件从创作艺术和作品意蕴两方面进行解说。

一、文学类文本的主要知识点

1.主题与中心思想:这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基础。要能够理解并概括文本的主题,明确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人物形象:对文本中出现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

3.情节结构:分析文本的情节发展,理解作者的叙事方式和结构安排。

4.语言风格:理解并评价文本的语言风格,包括用词、句式、修辞等。

5.背景知识:理解文本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文本。

二、答题格式

1.主题与中心思想:

答题格式:本文的主题/中心思想是……,通过……(具体事件或描述)来表达/体现。

2.人物形象:

答题格式:在本文中,人物……(姓名)的形象特点主要体现在……(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上。

3.情节结构:

答题格式:本文的情节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作者通过……(具体事件或情节)来……(表达某种意义或主题)。

4.语言风格:

答题格式:本文的语言风格……(如生动、简练、富有诗意等),通过……(具体例子)可以体现出来。

5.背景知识:

答题格式:本文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具体描述),这对理解文本有重要作用。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

寻石记

杨云新

①日头西斜,我和几位“石友”从晃晃悠悠的钢丝桥上过河,到达对岸的鹅卵石滩。我们就像孩子跳进了海洋球池,禁不住欢呼起来。

②这是川东宣汉县巴山大峡谷的河滩。铺天盖地的鹅卵石,大大小小,挤挤挨挨,连成一片。经过河水的洗涤,鹅卵石光洁圆润,纤尘不染。石头的色彩、纹理、造型各异,吸引着我的目光。然而花了不少时间,我依然没寻着我期待中的奇石,心中无比失落。太阳落山,倦鸟彼此呼唤,开始归林,时间不早了,我们不得不打道回府,夜宿河岸上的宾馆。

③第二天一早,窗户才透进一缕曙光,我和同伴们便起床了,向位于下游几百米处的另一片鹅卵石滩走去。

④这里的石头有的圆润,有的棱角分明,走路得小心翼翼,走得快了,容易崴脚。我仔细分辨一个个石头,哪怕看似不起眼,也要捡起来翻来覆去地摩挲。“欲速则不达”,也适用于寻奇石。

⑤我们都在重复同样的动作:拾起,放下,再拾起,再放下。当我来到石滩的最边缘准备转身上岸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块石头尖锐的一角露出沙滩达十厘米,它极光洁,上面似有字迹。我走过去,抓住石块,用力摇了摇,又就近捡了一块柳叶形石片,将石头刨了出来。

⑥石头正面呈三角形,每条边长约二十厘米,厚度七八厘米。在水边洗净后,石头泛着青幽幽的光泽,石痕凸凹错杂,凸者粉白,像阳文,凹者褐色,像阴文。石痕组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字,是典型的汉字形态,行草结合。我反复查看,确认无人工打磨的痕迹。那运笔中带有飞白,富有灵动之感。上端的字,分明是上下结构,上部像土字头,下部暂时存疑。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下面那个字,大家异口同声,说是“子”。那一横,虚中有实,曲中有直,苍劲有力;一个“了”字,被拦腰插上一横。这时,不知为何,我突然想到了“老子”。再看前面那个字,那土字头上加一撇,下面的石痕犹如“匕”的变形体,上下结合,不就是个“老”字吗?我顿时兴奋起来,把石头抱在怀里,像抱着一个初生的婴儿。我决定将这块五六斤重的石头抱回家。

⑦这块石头的出现,让我们迸发出更大的热情。我对“石友”们说,老子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按照老子所说的去做,定有收获。大家受到鼓舞,在石滩上各据一方,一言不发,专心致志,不遗漏任何一处。不一会儿,“石友”们陆续捡到了各自欣赏的石头,有的是造型石,有的是纹理石,千姿百态。

⑧回到城里,我第一时间翻开《汉语大字典》,查“老”字。从仓颉造字始,“老”字不断演变,字典罗列了13个字。逐一核对,石头上的“老”字与字典上的字形相当吻合。我又对照《巴人文字注略》,其中收集了川东流行的祭司文字三千多个,其中的“老”字,亦酷似石头上的字。继而请教达州市奇石协会的会长和宣汉县土家文化研究会会长、书法家协会会长三人,他们都认可这是自然天成的“老子”二字。于是,我便将这石头命名为“老子石”。

⑨“老子石”置于案头,日日与之相伴。看到它,我仿佛看到老子在周王朝的守藏室研读、整理汗牛充栋的文献,看到老子倒骑青牛走进函谷关,写出《道德经》,也想到“上善若水”“道法自然”,心中便愈发宁静、澄澈。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1月12日,有删改)

16.选文中作者的情感是变化的,请按照提示,填写下面内容。

欢呼——(1)___________——(2)___________——受到鼓舞——宁静、澄澈

17.句子赏析。

(1)铺天盖地的鹅卵石,大大小小,挤挤挨挨,连成一片。(从词语运用角度)

(2)把石头抱在怀里,像抱着一个初生的婴儿。(从修辞角度)

18.文中写道“欲速则不达”,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9.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

20.“奇石”在我国历史上又称为怪石、象形石、案石、趣石等,从广义上讲,凡是具有观赏价值的自然石,均可称为“奇石”。文中的“老子石”就符合这一特点,请你结合文章,从“老子石”的形态、名字的由来以及给人的特殊感受等角度,给这块“奇石”配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不超过100字)

…………

参考答案

真题在线

1.坚持年年养鸡;冬天给鸡棚提供照明提高温度,让鸡多下蛋;母亲攒成箱的鸡蛋让我们带着;母亲三翻五次地去看母鸡下蛋了没有,等我们开车要走的时候,母亲把下的鸡蛋给我们带上。

2.(1)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生动地表现了母亲生怕弄烂鸡蛋的小心谨慎态度,从侧面表现母亲对我们的关爱。(2)连用四个感叹号,强烈地表现了母亲因鸡下蛋极度惊喜的心情,寄寓着母亲对我们的极度关爱。    3.每一个鸡蛋都凝聚着母亲的关心与爱护,母亲的关爱鼓舞着、温暖着我,让我的生活满溢着幸福。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押徐州卷第12-16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https://www.0516ds.com/76738.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