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徐州卷第6或8-9题 古诗词鉴赏-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08日
资源编号 76732

押徐州卷第6或8-9题 古诗词鉴赏-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2024-05-22 中考 0 727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押徐州卷第1题 古诗文默写-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押徐州卷第2题 基础综合性...

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押徐州卷第68-9 古诗词鉴赏

徐州中考古诗词鉴赏考察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容难度逐渐提高:徐州中考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为课外古诗词鉴赏,考查的难度在逐年提高,。这要求考生不仅要掌握好课内的古诗词,形成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课外古诗词积累量,具有一定的课外古诗词鉴赏能力。

2. 考查形式多样化:逐渐由单一的诗词鉴赏向古诗、文言文阅读靠近,与文言文放在一起考查。这要求考生能够适应多种阅读形式,灵活应对各种考查方式。

3. 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命题重在考查炼字、描绘画面、哲理名句、思想感情等。这要求考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徐州中考古诗词鉴赏考察趋势呈现出内容难度提高、考查形式多样化、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强调能力层级等特点。考生需要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课外古诗词的阅读训练,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年份/题号 考点 2024年考向预测
2023.6 赏析名句 1.

2.       从不同角度赏析名句、炼字、思想感情等。

2022.8-9 赏析名句、炼字
2021.9-10 赏析名句、思想感情

(2023·江苏徐州·中考真题)跟文言文阅读一起考查。

阅读下面一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选自刘向《新序》

【乙】

季札之初使,北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选自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

[注]①聘:古代诸侯之间或诸侯与天子之间派使节问候。②嗣君:继位的君主。③倍:同“背”,违背。

【丙】

咏睢宁

(明)杨于臣

季札报徐君,冢树挂剑锋。

至今泗水南,高台遗芳踪。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嗣  君  曰  先  君  无  命  孤  不  敢  受  剑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②始一反焉

B.①然吾心许之矣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C.①北遇徐君                    ②北山愚公者

D.①以过徐君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

(1)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2)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

4.请对【丙】文“至今泗水南,高台遗芳踪”作简要赏析。

5.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徐君想要季子的宝剑,季子“心许之”,待完成出使任务后即了却心愿。“季子挂剑”是诚信的象征,也是一座友情与仁义的丰碑。

B.两千多年来,包括司马迁、刘向、杨于臣在内的许多文人都在作品中记述或提到过季子的事迹,由此可见“季子挂剑”的文化影响。

C.【甲】【乙】两文除了写季子,还写了从者,从者的言行既对季子的形象起到了衬托作用,又使情节发展出现起伏。

D.同是“季子挂剑”的故事,【甲】文记述最详尽,【乙】文次之,而【丙】文仅用了“季札报徐君,冢树挂剑锋”寥寥十个字,由此可见【甲】文的记述最真实可信。

(2022·江苏徐州·中考真题)

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更荒僻的柳州。

1.请对“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作简要赏析。

2.你对“宦情羁思共凄凄”中的“共”字如何理解?

(2021·江苏徐州·中考真题)

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该诗是苏轼任职徐州时与其弟苏辙中秋相聚所作。②清寒:这里指月光清亮。

3.简要赏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这两句诗。

4.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根据中考考纲的要求,初中古诗词鉴赏有五个考点:①鉴赏形象;②鉴赏语言;③鉴赏表达技巧;④点评思想内容;⑤点评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诗词的鉴赏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关注题目,读懂题眼

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 《渡荆门送别》, 其题眼为“ 送别”, 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离愁别绪之情。

2 、把握关键,了解诗意

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把握这些关键句(联),也就是把握了诗歌最关键的内容。

3 、体味炼字,理解情意

古诗词最讲究炼字,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前两句描摹了夜静更深、斜月映照、天宇寥廓、寒气袭人的月夜之景。后两句中的“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暖”字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间顿时掠过一丝温暖;“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初听春之声那种新鲜、欢愉之感。

4 、熟知意象,丰富联想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意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乡思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

5 、积累典故,随诗释义

如读苏轼的《江城子 ·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如果不了解“遣冯唐”、“ 射天狼”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朝廷重用,为国杀敌,希望能够建功立业的决心。因此,积累典故,对正确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是很有帮助的。

6 、运用技巧,学会鉴赏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

(一)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仲春郊外

王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5.诗人以特有的感觉感受春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6.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化用了“鱼戏水知春”,请结合颈联赏析“知”字的妙处。

(二)阅读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释】①春思:这首诗是贾至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7.根据全诗,概括诗中春天的特点           

8.小语认为“春日偏能惹恨长”中的“惹”字用的非常好,请帮他做个赏析。

(三)阅读下面一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琴歌

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干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听蜀僧瀋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9.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诗首两句交代听琴的场合、缘起,“欢”字渲染了宾主之间推杯换盏、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鸣琴”二字点题,提挈全篇。

B.前诗末两句写听琴后,忽起乡思:奉使清淮,离家万里,归隐云山,此夜思之,“敢告云山从此始”是诗人的内心独白,是听琴后的人生启悟。

C.后诗“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正面描写蜀僧弹琴,用大自然万壑松涛之声借代琴音的清越宏远,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琴声铿锵有力的特点。

D.后诗“客心洗流水”,表层意是听琴让自己的心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深层意是“高山流水”之典,寓有知音的感慨。

10.两首唐诗在描写音乐的技巧上与《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描写箫声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1.诗人由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之景中联想到了什么?

12.古人常说:“一词警策,乃使全篇生辉”,请从诗中找出人物最富表现力的那个动词并加以分析。

(五)阅读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宋]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北宋1091年苏轼55岁在杭州作。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古井:枯井。这里指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④筠:竹。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            的品格。

(2)这首词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写送别,词中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与王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抒发的情感上有何异同?

(六)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社日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豚栅(tún zhà)]小猪猪圈。②[桑柘]桑树和柘树,其叶子可用来养蚕。

14.古诗常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或正侧兼用的写作方法,下面和《社日》写法一致的一项是(   )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D.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15.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夜坐

宋•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释】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②蛩:蟋蟀。

[乙]

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德祐初,诏天下勤王,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改动。)

【注释】①父母,这里指朝廷。

1.诗歌《夜坐》尾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划两处)

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

3.下面各组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吾深恨于此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①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   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C.①愿赐之一死足矣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D.①尽以家赀为军费           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4.把下而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

(2)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

5.下列对诗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夜坐》)首联、颔联描绘了一幅肃杀、凄凉而又有声有色的迷蒙秋雨图。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要力挽狂澜的意愿。

B.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C.文天祥被捕之后,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弘范还是坚持要求他写,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诗给他,以此表明心志。

D.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表明心迹,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他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面不改色,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

(八)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登快哉亭 【宋】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夕阳初隐地,暮露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注】①快哉亭:故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名称为苏轼所取。②度鸟:飞鸟。

【乙】

先生姓陈,讳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彭城人。幼好学。年十六,谒南丰先生曾公巩,曾大器之,遂受业于门。元丰四年,神宗皇帝命曾典史事,曾荐为其属,朝廷以白衣难之。枢密章公惇高其义,特荐于朝,而终不往。元祐初,翰林学士苏公轼与侍列荐,起为徐州教授。未几,除太学博士。言事者,谓先生尝诣南都见苏公,遂罢移颍州教授。绍圣初,又以余党罢换江州彭泽令,未行。

先生犹不言仕者凡四年。左右图书,日以讨论为务盖其志专欲以文学名后世也。初,先生学于曾公,誉望甚伟,及见豫章黄公庭坚诗,爱不舍手,卒从其学。衍从先生学者七年,所得为多。窃惟先生之文,简重典雅,法度谨严,诗语精妙。先生之文早见称于曾苏二公,今贤士大夫竞收藏之。

(节选自《后山陈先生集记》<宋>魏衍  有删改)

【注】①南都:南京。时东坡外放杭州,经由南京,陈师道旷官离守,越境相送。②余党:苏轼因乌台诗案再次被贬,陈师道亦再受牵连,故称其为余党。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日 以 讨 论 为 务 盖 其 志 专 欲 以 文 学 名 后 世 也。

2.黄庭坚曾说:“闭门觅句陈无己”,是说陈师道作诗很讲求字句的锤炼,请你从炼字的角度说说《登快哉亭》一诗中颔联“隐”、“依”两词的妙处。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曾荐为其属     忠之属也                           B.以白衣难之    奉命于危难之间

C.爱不舍手       太丘舍去                             D.见称于曾苏二公   不以千里称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

(1)谒南丰先生曾公巩,曾大器之,遂受业于门。

(2)先生之文早见称于曾苏二公,今贤士大夫竞收藏之。

5.“文化名城”小组的小彭,极力推荐同学们并不是很熟悉的陈师道作为徐州名片之一。他说陈师道“有情有义、博学多才而又恬淡自适”,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加以说明。

6.“文化名城”小组下列分析有一项不恰当,请你帮他们挑选出来(   )

A.《登快哉亭》一诗开门见山,直写登临所见。首联描绘徐州城下,一条盘旋曲折的江水绕城而流,泉水冲激乱石。流动的江、泉,在静止的城、石中流淌,虚实相生,营造了一个幽寂静阒的环境。

B.《登快哉亭》一诗到结尾才点出“登临”,尾联以“兴不尽”概括前面三联,而以家中稚子等自己回去,自己不得不走,表示兴犹未尽,依依不舍,反衬出景的可爱。

C.陈师道少年时期就勤奋好学,十六岁时就凭借自己的才华得到了曾巩的赏识。

D.陈师道曾获得许多有名望的人的推荐,但仕途并不如意。

…………

参考答案

真题在线

1.嗣 君 曰 / 先 君 无 命 / 孤 不 敢 受 剑

2.A

3.(1)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作赠礼的。”

(2)徐君非常喜爱季札的宝剑,嘴上却不好意思说出来。

4.“泗水南”指地理位置,“高台”指当年季札挂剑之处;“至今”交待了挂剑赠人、一诺千金的故事一直在流传;“芳踪”是指“挂剑赠人”的事、遗址还都有迹可循,千古流传;这两句话高度赞扬了季札重情义、重然诺的美好品德。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押徐州卷第6或8-9题 古诗词鉴赏-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https://www.0516ds.com/76732.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