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易错题
易错点05 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
【易错陷阱1】:探究实验中不能明确叶片脱色需要隔水加热
【陷阱分析】对于水浴加热脱色和直接酒精脱色有困惑。
【解题技巧】叶片脱色时,装有酒精和叶片的小烧杯,一定要水浴加热。这是因为酒精的沸点低,如果直接放在火上加热,不但会使酒精蒸发太快,造成浪费,溶解叶绿素的效果不够好,而且容易引燃酒精,发生危险。
【易错陷阱2】混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陷阱分析】
区别和联系 | 光合作用 | 呼吸作用 | |
区别 | 部位 | 叶绿体 | 所有的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中 |
条件 | 光 | 有光、无光均可 | |
原料 | 二氧化碳、水 | 有机物、氧气 | |
产物 | 有机物、氧气 | 二氧化碳、水 | |
能量转变 | 储存能量 | 释放能量 | |
联系 | ①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并储存能量,为呼吸作用提供原料;
②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的产物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可供植物体各项生命活动所需,包括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 ③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
【解题技巧】1.光照强≠光合作用强:一天中光照更强时由于气孔的保护性关闭,使光合作用的强度降低。
2.叶片不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唯一器官;幼嫩的茎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3.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是只有消费者和分解者参与有机物的分解,植物也通过呼吸作用参与有机物的分解。
【易错陷阱3】三大作用的应用及意义
【陷阱分析】对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产应用的混淆。
【解题技巧】1.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的根毛,植物移栽时易损伤幼根和根毛,使根的吸水能力下降。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带土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2.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是有机物的积累过程,所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产量.
(1)充分利用光照:合理密植,进行套种.
(2)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3.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促进呼吸作用:深耕松土、及时排水,促进根吸收氧气,从而促进根部进行呼吸作用,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2)抑制呼吸作用:储存粮食、果蔬保鲜.农产品保存法(抑制呼吸作用)可概括为“三低”:低温、低氧、低含水量.如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储存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
在白天进行的生理作用有: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夜晚进行的生理作用有: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易错提醒一】植物叶片的水浴加热脱色
【例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在做“绿叶中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验证实验过程中,将“脱去叶绿素”这一步骤分别使用了下列各实验装置,你认为能迅速、安全地脱去叶绿素的是哪套装置的做法 ( )
A. B. C.D.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常见错因:不能进行正确的脱色实验步骤。
避错攻略::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装有酒精和叶片的小烧杯,一定要隔水加热。这是因为酒精的沸点比水低,如果直接放在火上加热,不仅酒精蒸发太快,造成浪费,而且溶解叶绿素的效果也不够好,尤其容易引燃酒精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隔水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变式1-1】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方法步骤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步骤①的目的是为了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B.步骤②是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的上面遮盖起来
C.步骤④的目的是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D.步骤⑥能观察到叶片未遮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
【变式1-2】如图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部分实验步骤,其中大烧杯、小烧杯、滴管内分别是什么液体( )。
A.酒精、清水、酒精 B.酒精、清水、碘液
C.清水、酒精、碘液 D.清水、清水、碘液
【变式1-3】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将叶片部分遮光是为了形成对照
B.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的操作是将叶片放到酒精中直接加热
C.叶片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D.实验前需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易错提醒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例2】我国新疆的哈密瓜含糖量高、很甜,主要是因为白天光照强而且光照时间长,夜间温度低,其结果是( )
A.增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增强光合作用和降低呼吸作用
C.降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降低光合作用和增强呼吸作用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常见错因: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理解不够深刻。
避错攻略::(1)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温度,其中植物在25℃至30℃的时候最为适宜。(2)温度是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新疆的瓜果因为白天生产的有机物多,夜晚消耗的有机物少,所以糖分高、很甜。
【变式2-1】在今年国庆前夕,为国庆供应绿色植物的基地大棚内长满了各式各样的植物。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B.植物的叶只进行光合作用,根只进行呼吸作用
C.夜间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D.呼吸作用发生在植物的叶绿体中
【变式2-2】下图所示为叶片对气体的释放与吸入情况,哪项能表示晚上23点左右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 )
A. B. C. D.
【变式2-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光合作用在光下进行,呼吸作用在暗处进行
C.大棚种植蔬菜时,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产量
D.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并释放能量
【易错提醒三】三大作用的生产应用
【例3】日常生活中人们采取的措施常常包含着一定的生物学原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蔬果冷藏能促进呼吸作用 B.播种覆盖地膜利于光合作用
C.合理密植可促进光合作用 D.幼苗带土移栽降低蒸腾作用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常见错因:混淆三者的应用。
避错攻略::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合理密植、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都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的过程,适当的降低温度、减少水分含量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变式3-1】现代农业基地利用温室大棚进行蔬菜栽培,要提高北方地区冬季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定期合理灌溉施肥
②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③提高氧气浓度
④维持大棚内高温环境
⑤增大大棚内昼夜温差
⑥定期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
【变式3-2】下列关于农业生产原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合理密植——促进呼吸作用
B.经常松土——促进根系呼吸
C.下雨后及时排涝——避免根系缺氧
D.移栽幼苗时根部保留土坨——保护幼根
【变式3-3】“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很多生产生活经验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种豆肥田”——具有固氮作用的根瘤菌寄生在豆科植物根部
B.合理密植——促进作物的呼吸作用
C.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降低蒸腾作用
D.农田及时排涝——保证根的正常呼吸
A组 中考真题
1.植树时,我们会去掉植物的部分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的实塑料袋验,该实验最好选择下列哪种组合进行实验( )
A.甲和丁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乙和丁
2.某学习小组在校园中进行测量,发现树林中的空气湿度高于裸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植物进行了(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3.曲线a表示某植物在环境温度为25℃(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时,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在M点时出现曲线b的原因可能是( )
A.适当提高了温度 B.适当增加了二氧化碳浓度
C.适当增加了光照强度 D.适当增加了氧气浓度
4.《齐民要术》中提到种植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即根据当地的“风向”选好“行向”,注意行距,以利于空气流通)。该做法的目的是( )
A.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B.合理灌溉
C.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D.合理施肥
5.果实在采收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出现呼吸高峰,这是果实成熟的标志。如图为不同温度条件下果实的呼吸速率与贮藏时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贮藏至第9天时,12℃和20℃的条件下,果实成熟度相同
B.20℃的条件下贮藏的果实最先成熟
C.6℃条件下果实不成熟
D.相同质量的果实,在贮藏至第18天时,12℃的条件下果实最重
6.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图1是小麦叶片横切面示意图,图2表示小麦一昼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变化过程,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水分以气体状态从小麦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_________作用,图1中_________ (填序号)是该生理过程的“门户”, _________ (填结构名称)是小麦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图1中_________ (填序号)含有大量该结构。
(2)图2中曲线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图中分析可知,要提高产量应尽可能增大_________ (填“a”、.“b”或“e”)区域阴影的面积。在农业生产中当小麦播种密度过大时,产量反而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中考模拟
1.近期滇池绿道环草海段全线连通,成为昆明最美打卡点。绿道建设过程中为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根部带土移栽 B.给树木挂“吊瓶”
C.选择阴天移栽 D.尽可能多保留枝叶
2.某生物小组在同一植物上选取相似的10片叶片,平均分成2组,1组正、背面涂上凡士林,另一组不做处理,同时置于烤灯下进行照射,定时测量叶面温度,多次实验后得到的平均值如下表:
实验处理 | 无处理组叶面温度 | 涂凡士林组叶面温度 |
照射前 | 27.2℃ | 27.0℃ |
照射10分钟时 | 38.2℃ | 41.7℃ |
照射20分钟时 | 35.2℃ | 42.9℃ |
该实验说明蒸腾作用( )
A.能提高叶面温度 B.与叶面温度变化无关
C.与气孔开闭无关 D.能降低叶面温度
3.图为植物的有关生理作用和结构示意图,其中A~C分别表示植物的三大生理过程,图乙的曲线为有关生理过程的活动强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A过程相当于图乙的曲线Ⅰ
B.图乙的中午12点左右曲线Ⅰ活动强度降低的原因是中午外界温度高,部分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进入叶片的量减少,使图甲中C过程作用强度减小
C.植物通过图甲的C过程,一方面可以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还能有效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烧
D.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除了合理浇灌外,就利用光能方面可通过施加气肥达到目的
4.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匹配的是( )
A.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
B.中耕松土——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C.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叶片——降低蒸腾作用
D.向蔬菜大棚中施二氧化碳——促进蔬菜的呼吸作用
…………
参考答案
【例1】B
【解析】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能迅速、安全地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的装置是B。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常见错因:不能进行正确的脱色实验步骤。
避错攻略::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装有酒精和叶片的小烧杯,一定要隔水加热。这是因为酒精的沸点比水低,如果直接放在火上加热,不仅酒精蒸发太快,造成浪费,而且溶解叶绿素的效果也不够好,尤其容易引燃酒精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隔水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答案】D
【解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因此,在瓜田中,影响一株蜜瓜生存的环境因素是阳光和水分非生物因素、杂草、其他蜜瓜生物因素,故D符合题意。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