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宿迁市泗阳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01日
资源编号 75142

2024年宿迁市泗阳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05-03 中考 0 1,069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4年宿迁市泗阳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答题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全部答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选择题时使用2B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注意不要答错位置,也不要超界。

初中即将毕业,班级开展“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一、积累与应用(24分)

【老师寄语】

你们中间若有人坐着轿子、吹着和煦的风去过千座山,看过千种风景,这样的学生我不欣赏;没有一座山是他真正认识的,千种风景也会①______。我欣赏这样的学生:他在登山时流过汗,②______,这就胜过你们对千种风景的一知半解。我说的山,是指你被荆棘伤过、在山路上跌倒过,采过上面的花,最后在山顶迎着风nà喊的山。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煦._________nà喊__________

2.横线①处填入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浮光掠影          B.刻骨铭心           C.转瞬即逝           D.根深蒂固

3.横线②处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便只看过一种风景,他也做好了去登所有山的准备

B.即便只登过一座山,他也做好了去了解所有风景的准备

C.如果只看过一种风景,他也做好了去登所有山的准备

D.如果只登过一座山,他也做好了去了解所有风景的准备

【诗词之美】

4.补写。

(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

(3)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破阵子》)

(4)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5)_________________?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6)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怀旧美忆】(6分)

5.2024年3月12日泗水中学九年级1班学生共同种下心中的“种子”如图所示。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定一个主题。

(2)青年谈一谈植树造林对我们初中生有什么重大意义。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材料一: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悲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材料二:

(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注引《魏略》)

材料三:

《书》曰:“好问则裕。”《礼》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江南有一权贵,读误本《蜀都赋》注,解“蹲鸱①,芋也”,乃为②“羊”字;人馈羊肉,答书云:“损惠③蹲鸱。”举朝惊骇不解事义久后寻迹方知如此。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①蹲鸱:大芋头,因其外形如鸱乌下蹲而得名。②为:同“伪”,虚假。③损惠:谢人馈礼物的敬辞。

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无冻馁之患     患得患失

B.奔走之劳       飞沙走石

C.其义自见        真知灼见

D.孤陋而寡        闻鳏寡孤独

7.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三处)

举朝惊骇不解事义久后寻迹方知如此。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序,一种文体。在古代可分为:赠别序,如《送东阳马生序》;诗文序,如《桃花源记》;宴集序,如《兰亭集序》。

B.“太学”是古代的大学。孔子在鲁国始设太学,隋炀帝改为国子监。书院也是古代官办教育机构,明清时期,德州著名的书院有柳湖书院、繁露书院等。

C.博士,选文中为学官,古时也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如茶博士。现指最高一级学位。

D.古代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的地区称“江南”,也称“江东”“江左”。现在广义的“江南”比古代范围广。

9.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的意思。

10.阅读三则材料,你有哪些学习上的收获?你在学习上有什么独特的体会?

三、报刊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地球不断升温,打开了装满极端天气的“潘多拉魔盒”。越来越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②世界银行副行长雷切尔·凯特曾表示:“21世纪的前十年,全球经济损失不断增加,这其中四分之三是由极端天气造成的。”报告《细数2020年成本:气候崩盘的一年》罗列了发生在2020年的15个由极端气候引发的灾害性事件。其中,横扫澳大利亚约20%土地的山火,不仅导致数万人流离失所,同时还使10万种野生动物遭殃,各类损失保守估计为50亿美元。

③全球气候危机日益严峻,给国际社会造成了消极影响,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由气候变迁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

④农业属于“敏感脆弱”型产业,大自然的任何变化都会波及农业生产,这使得气候安全和粮食安全处于“同一安全体”之中。具体而言,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⑤首先,在粮食供给层面,极端天气频发导致粮食减产,降低了国际市场上流通的粮食数量。全球变暖导致的旱灾频发,不仅导致农业灌溉用水日益短缺,也因水分的加速蒸发降低了土层的含水量,破坏了土壤肥力。而沙尘暴和洪水的暴发,则会对耕地造成严重的侵蚀,加重土地盐碱化,造成庄稼枯萎或粮食质量下降。同时,气候变化会造成农业生态系统失衡,易诱发虫害等次生危机。此外,出于保障本国粮食安全的需要,在粮食歉收时,产粮国往往会采取紧缩型粮食政策,这威胁了全球粮食供应链的完整。

⑥其次,在粮食获取层面,气候变化弱化了农民、妇女等弱势群体的经济基础,导致其粮食购买力下降。判断一国粮食安全与否,仅从供给端考察远远不够,还需关注获取端。因为即便全球有充足的粮食供应,但如果国民无法获取,则仍将被视为粮食不安全。连续干旱或特大洪涝的暴发易使农民一年的耕种毁于一旦,没有可供外销的粮食,其经济收入必将受损,进而削弱其通过实现购粮多样化以改善营养状况的能力。

⑦最后,在粮食使用层面,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和水质的破坏导致农作物质量下降,将降低大米中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造成潜在的公共健康问题。气候变化造成的次生灾害还会将病菌带入田间地头,诱发食源性疾病。在缺乏先进粮食仓储设施的农村地区,干旱、洪涝等灾害的发生加重了当地的粮食损失,弱化了灾后粮食自我补给能力。

⑧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和国际农发基金等多家联合国机构共同发布的《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将气候变化视为诱发全球粮食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认为气候灾害频发增加了国际社会到2030年实现“零饥饿”目标的难度。

⑨2022年年初,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些恶劣天气事件致使经历者加速衰老。

⑩极端天气致衰老加速的结论来自一项对猕猴的长期研究。2017年,这群居住在圣地亚哥岛的猴子经历了4级飓风“玛丽亚”,灾后虽然大部分的猴子都幸存了,但有2.75%的猴子死亡。研究人员抽取幸存者的血液,做了全面的基因分析。结果显示,2017年的极端天气事件从分子层面加速了猕猴的衰老。经历飓风后,它们免疫细胞4%的基因表达发生了变化——炎症基因表达水平大幅升高,与蛋白翻译、蛋白折叠、免疫应答等相关的基因则被抑制了。其中,一种被称作“热休克基因”的表达被抑制得最为严重,活性下降了50%。这类基因不仅能促进细胞中蛋白质生产的正常运作,还与心血管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有关。这些基因表达的变化,与自然衰老过程极其相似。研究者称,与未经历“大风大浪”的同类相比,这些猕猴平均老了2岁(大致相当于人类的7—8岁)。

⑪衰老源于压力。研究人员推测,极端天气对生存环境的破坏、对亲友生命的掠夺,可能让这些曾经无拘无束的猴子感受到了突如其来的压力。它们内心的惶恐、焦虑不断放大,免疫系统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因而“一夜白头”。类似的命运是否会在人类身上发生?研究者不禁对此充满了担忧。毕竟,猕猴和人类在生理、行为特征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人类的“天气焦虑”水平有过之而无不及。天气因素造成的财产损失、交通拥堵,导致了大面积的“心理创伤”。虽然人人都会衰老,但并不是每个人的衰老速度都是相同的。一段负面经历——比如经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很可能导致慢性炎症,让一些老龄化疾病提前发作。

⑫全球变暖导致了气候更加不稳定,极端冷暖事件频繁发生且强度增大或已成为新常态,特别是大范围极端天气事件,给生活、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对此,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推进“双碳”行动,为控制全球气候变暖而努力;另一方面,据预测,至少到21世纪中叶,气候将继续变暖,面对无法避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的趋势,亟须在防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方面加强部署和应对。

(摘编自王颖《极端天气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潘多拉魔盒”一词源自希腊神话,喻指灾祸的源头,文中用来指极端天气在全球多地频频出现。

B.“敏感脆弱”形容农业生产非常容易遭受气候变化的冲击和影响,出现产量衰退和滑坡,形成粮食危机。

C.“零饥饿”的意思是消除饥饿,确保食物安全,改善营养状况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D.“天气焦虑”属于“心理创伤”的一种,指人们在面对未知的天气时产生紧张不安的烦躁情绪。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旱灾致使农业灌溉用水短缺,水分加速蒸发会降低土层的含水量,破坏土壤肥力,加重土地盐碱化。

B.极端天气对弱势群体的经济基础造成冲击,削弱了其通过实现购粮多样化以改善营养状况的能力。

C.经历飓风后幸存的猴子血液中“热休克基因”的表达被抑制得最为严重,说明它们会患心血管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

D.人们在经历极端天气事件后,心理压力增大,就会引起慢性炎症,让一些老龄化疾病提前发作。

1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属于极端天气影响我们的生活的一项是(    )

A.许多茶叶种植区土壤成分发生变化,人们可能再也喝不到品质跟以前相同的茶叶了。

B.中美洲地区频频出现飓风,伴随强风、暴雨,给各国带来的直接损失超过400亿美元。

C.气候干旱引发蝗灾,导致东非、西亚等地区的粮食生产受到重创,粮食产量大幅减少。

D.加拿大某地高温破纪录后,当地居民对天气事件的焦虑水平平均增长了约13%。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应用

1.①xù;    ②呐    2.A   3.B

【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和煦,héxù,意思形容温暖的阳光,也可以形容音调平和。呐喊,nàhǎn,意思是大声呼喊。

【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没有深的印象。此处学生看山却坐着轿子,因而不能仔细观察。符合语境;

B.“刻骨铭心”意思是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却。与坐轿子看风景的语境不符;

C.“转瞬即逝”指一转眼就消逝,形容时间过得飞快。这里用来形容风景不当;

D.“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与坐轿子看风景的语境不符;故选A。

【3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衔接。结合前后语境“登山时流过汗”,后面应是与“登山”有关,排除AC;“这就胜过你们对千种风景的一知半解”与前面是转折关系。“即便”用于表达假设的让步,而“也是”则用于呼应并说出结论。这种结构使得后一分句的意思与前一分句形成转折,表达相反的意思。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2024年宿迁市泗阳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75142.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