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22《出师表》
文体解析
一、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二、问题归纳
1.诸葛亮为什么要从分析当前形势入手?
分析当前形势,指出不利方面:先帝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去世了,天下分成三国,益州疲弊,形势危急。这样说的目的是提醒后主要有危机感,鞭策刘禅发愤图强。虽然形势不容乐观,但也不要悲观,因为还有有利条件:宫廷臣子,尽心尽力;守边将士在浴血奋战。这是激励后主,要有信心,并为下文提建议作铺垫。
2.诸葛亮提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是怎样提出的?
第一条建议是“开张圣听”( 广开言路)。这条建议是在分析了不利和有利的条件之后提出的,诸葛亮提醒后主要发扬先帝广开言路的优良传统,因为这是修明政治的先决条件。
3. 诸葛亮提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 他为什么要提出这条建议?
第二条建议是严明赏罚。诸葛亮提出这条建议,是鉴于汉末王朝颠覆的教训:懦弱无能的皇帝容易亲近宫中近侍,受他们的牵制,与朝中执政官员对立,造成互相倾轧的混乱局面,最后导致亡国。而后主宠信宦官,这一点诸葛亮不会没有觉察。
4.在本段中,作者两次提到“不宜”,其目的是什么?
在本段中两次提到“不宜”,是针对执法中可能存在标准不一和“偏私”这两种情况对后主提出告诫,强调要依法办事。
5.为什么要提到这是先帝特意选拔出来的 ?
强调他们是“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一方面是为了说明他们是值得信任的;另一方面也是劝诫刘禅要效法先帝知人善任,重用这些先帝选拔的人才。如果不提这点,不免有教训人之嫌,而又有失人臣之礼,效果就一定会大打折扣。
6.诸葛亮提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他是怎样进行阐述的?
第三条建议是亲贤远佞。诸葛亮采用对比的手法进行阐述。先汉与后汉,一兴隆,一倾颓,原因在于君王对待贤臣与小人的态度不同,对比鲜明,强调了亲近贤臣的重要性,有极强的说服力。
7.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8.三条建议中 , 哪条最重要 ?为什么 ?
亲贤远佞最重要。因为只有亲贤远佞才能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只有亲贤远佞,汉室才能兴隆。
9.诸葛亮为什么要回顾三顾茅庐一事 ?
回顾三顾茅庐一事,既称颂先帝的宽宏气度,也表明自己与先帝患难与共,关系非同寻常,进一步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希望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不忘创业艰难,激励其发愤图强,兴复汉室。
10.结尾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有什么表达效果?
结尾句是表文的结语,表明诸葛亮临行前百感交集,既有无限眷念之情,也隐含着他对国内政局及对后主能否采纳建议的担忧。这本来是“表”这种文体的套语,但在本文中却显得情真意切,诸葛亮的忠诚之心尽显。
11.本文是怎样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
本文议论、记叙和抒情完美结合。诸葛亮上这篇表是为了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开头谈论形势和治国方针,多次提到“先帝”,勉励后主继承先帝遗志,这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容易接受,从而达到规劝的目的。中间叙述二十一年来的经历,抒发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明自己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这是寓情于叙;结尾以“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集中表达了作者知恩图报的心情。
12.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心?
诸葛亮对刘备的知遇之恩感激不尽,所以他把完成刘备未完成的事业当成自己的责任,对刘氏父子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做法值得肯定,这符合“士为
知己者死”的儒家思想,诸葛亮“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做法为他赢得千古美誉。“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对诸葛亮的绝好评价。
三、课文主题
本文是诸葛亮在第一次出师北伐前对刘禅上的表文。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同时表明了自己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心。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基础训练
一、名句名篇默写
1.《出师表》
(1)表现出臣子们于国家危难之际依然在宫廷里、疆场上报国尽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表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默写
(1)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指出出师的战略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提出三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能表达诸葛亮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致。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二年春三月庚午,大司马大将军光①薨。上②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乃复使乐平侯山③领④尚书事,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⑤其言,考试功能。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⑥,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
(节选自《汉书》
【注释】①光:大将军霍光。②上:汉宣帝。③山:霍山,霍光之兄孙。④领:兼任之意。⑤傅奏:陈奏,向君上报告。⑥异善:特殊贡献。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C.以知下情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D.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 自非亭午夜分(《三峡》)
4.将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上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
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品 式 备 具 上 下 相 安 莫 有 苟 且 之 意 也
6.甲文中的“先帝去世、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是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分析蜀国当时面临的(1)__________,而有“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和“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则阐述了(2)_________,情辞恳切,言之有理。
7.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的建议与乙文中汉宣帝的治国举措有相同之处,请概括出来。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杂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楚庄王欲伐晋,使豚尹①观焉。反曰:“不可伐也。其忧在上,其乐在下。且贤臣在焉,曰沈驹。”明年,又使豚尹观,反曰:“可矣。初之贤人死矣,谄谀多在君之庐者。其君乐而无礼,其下危处以怨上,上下离心。兴师伐之,其民必反。”庄王从之,果如其言矣。
(节选自《说苑·奉使》)
【注】①豚尹:楚国大臣。
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 )
(2)反曰 ( )
9.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尝射于家圃
B.可计日而待也 杂然而前陈者
C.谄谀多在君之庐者 甚矣,汝之不惠
D.果如其言矣 其真无马邪
10.翻译下面句子。
兴师伐之,其民必反。
11.阅读两个文段,用自己的话填空。
【乙】文中豚尹起初认为楚不可伐晋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之后又认为可伐晋的条件之一与【甲】文所阐述的_____________道理相同。
阅读《出师表》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仗之、伟、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耕于南阳 躬:亲自
B.至于斟酌损益 益:益处
C.以告先帝之灵 告:祭告
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缓慢
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先帝知臣谨慎 D.恐托付不效
1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作者从叙述自己身世入手,追述了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这两件往事。
B.第②段写作者已经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重任,以此回报了先帝的知遇之恩。
C.第③段作者阐明了自己和其他朝臣的责任,并以“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来劝勉刘禅。
D.选文句句发自肺腑,情辞恳切,体现了“表”这种文体“动之以情”的特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①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②,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③治④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后敏坐⑤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⑥,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
【注释】①构:陷害。②愦愦:糊涂。③推:推究。④治:惩处。⑤坐:因……获罪。⑥适莫:厚薄,即偏见。
15.解释下列加点词。
(1)诚宜开张圣听_____________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____
(3)或以白琬_____________ (4)苟其不如_____________16.翻译下列句子。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戏之慢上,不亦甚乎!
17.请回答问题。
(1)【甲】文中诸葛亮为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2)从哪几件事可以看出蒋琬是一个“良实”之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出师表(节选)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一致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非淡泊无以明志 D.险躁则不能治性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受任于败军之际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B.还于旧都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20.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B.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1.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表文,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家书。
B.甲文追述了三段往事: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北上兴复汉室。
C.乙文中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须谨记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
D.甲文情辞恳切,感人肺腑;乙文在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22.翻译下列句子,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①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②,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③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①骧:xiāng,向上举。②戢:jí,收藏兵器。③侔:móu,相等,等同。
2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B.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C.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D.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
参考答案
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易错字有“懈、苟、诸侯、奉”。
2.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 北定中原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