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13《虽有佳肴》
文本解析
一、《礼记》
⑴《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⑵《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礼乐制度。
⑶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
⑷文学特色:用短小生动的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严谨,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二、背景资料
《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有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虽有嘉肴
文 | 礼记①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②也;虽有至道③,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④。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⑤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⑥也。《兑命》⑦曰:“学学半⑧”,其此之谓乎!
【教材注释】
①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②[旨]味美。
③[至道]最好的道理。
④[困]困惑。
⑤[自反]自我反思。
⑥[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⑦[兑(yuè)命]]即《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⑧[学(xià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基础训练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嘉肴 虽: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学相长的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B.“学学半。”句中前一个“学”读“xiào”,后一个“学”读“xué”。
C.《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D.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战国末期鲁国人。中国战国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5.结合【甲】【乙】两文的主要内容将下面图表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6.【甲】【乙】两文都谈及了教(为师之道)与学(从师之道)的问题,请举例谈谈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7.《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 《虽有嘉肴》选自《礼记》 。它们都是 家经典著作。
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意思。
①博学而笃志 ( ) ②不知其旨也 ( )
9.翻译《论语》中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虽有嘉肴》一文通过什么论证方法论证“教学相长”的?请简要说明。
11.请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这三句中任选其中一句,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学记》)
【乙】孟尝君请学于闵子;使车往迎闵子。闵子曰:“礼有来学,而无往教。致师而学,不能学;往教,则不能化君也。君所谓不能学者也,臣所谓不能化者也。”于是孟尝君曰:“敬闻命矣。”
凡学之道,严①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故太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②,尊师尚道也。故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师之谓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
【注释】①严:尊敬。②北面:指面向北行臣子之礼。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教然后知困 困于心 扶危济困
B.然后能自反也 窥谷忘反 出尔反尔
C.不知其善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 独善其身
D.虽有至道 水至清则无鱼 至仁无亲
13.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曰:教学相长也。
14.【甲】文以“嘉肴”开头,有什么作用?
15.结合【甲】【乙】两文谈谈“教学相长”给你怎样的启示。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选自欧阳修《诲学》)
16.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旨:___________(2)《兑命》曰“学学半” 学:___________
(3)人不学,不知道 道:___________(4)虽不琢以为器 虽:___________
17.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18.【甲】【乙】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甲】文强调要___________,【乙】文则提出___________ 的观点。
19.【甲】【乙】两个文段都运用了相同的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20.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甘蝇①,古之善射者,彀弓②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③,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④其妻之机下,以目承⑤牵挺⑥。二年之后,虽锥末倒背,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⑦悬虱于牖⑧,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⑨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⑩曰:“汝得之矣!”
(节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甘蝇:古代传说中善于射箭的人。②彀(gòu)弓:张满弓。彀,满。③不瞬:不眨眼睛。瞬,眨眼。④偃卧:仰卧。⑤承:这里是由下向上注视的意思。⑥牵挺:织布机的踏板。因其上下动作,故可练目不瞬。⑦牦(máo):牦牛的毛。⑧牖:窗户。⑨浸:渐渐。⑩拊(fǔ)膺:捶胸。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至道/行天下之大道/一语道破
B.不知其善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多多益善
C.然后能自反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物极必反
D.学学半/必学视而后可/勤奋好学
(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甲文段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4)甲、乙两个文段都告诉了我们关于学习的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虽有嘉肴》)
【乙】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①,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②累丸③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④株拘⑤;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选自《庄子·佝偻者承蜩》)
【注释】①承蜩:粘蝉,把蝉黏住。②五六月:指农历夏季五六月,正是捕蝉之时。一说练习捕蝉要用五六个月的时间。③累丸:累叠圆形小球。④厥:通“橛”,断掉的树木。⑤株拘:枯树根。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不知其旨也( ) (2)学学半( )
(3)有道邪( ) (4)孔子顾谓弟子曰( )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与“其此之谓乎”中“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旨也 B.不知其善也
C.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D.其真无马邪
2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24.联系实际,从学习的角度谈谈这两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示?
25.阅读回答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虽有至道
②教学相长也
③以补不足也
④但能说之也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反也!
②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3)【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_________,【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_________。
(4)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建安二十二年,厉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①,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②之子,荆室蓬户③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④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
(节选自《太平御览·疾病部·卷五》)
【注释】①殪(yì):死。②被褐茹藿(huò):穿的是粗布衣,吃的是粗粮饭。被,通“披”;褐,粗布做的衣服;茹,吃;藿,豆子。③荆室蓬户:用荆条做房子,以蓬草编门。形容居所简陋,家境贫寒。④重貂累蓐(rù):穿貂皮衣服、拥有厚褥。
26.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不知其旨也( ) (2)若是者鲜焉( )
2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家家有僵尸之痛/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B.若是者鲜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C.或阖门而殪/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D.而愚民悬符厌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28.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9.填空。
从表达方式上看,甲文主要采用___________,乙文主要采用___________。甲文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乙文认为疫情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
《书》曰:“好问则裕。”《礼》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赛闻”。盖须切碰相起①明也。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②,稠人广坐③,谬误差失者多矣。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起:启发,开导。②师心自是:以已意为师,自以为是。③稠人广坐:公共场合。稠人,众人。
3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旨:
(2)学学半 学:
(3)好问则裕 裕:
(4)谬误差失者 谬:
3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礼》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32.【甲】文开头运用 ___________ 的手法,引出教与学的关系;【乙】文开头采用 ___________的手法,引出了学习“须切磋相起”。
33.【甲】【乙】两文都谈论了学习,请结合内容谈谈你从两文中获得的启示。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3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后能自反也 窥谷忘反
B.故曰:教学相长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困于心,衡于虑
D.行道以利世也 不得志,独行其道
…………
参考答案
1. 怨恨、生气 虽然
2.D 3.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5.A.为人修养B.“温故而知新”或“学而时习之”或“博学而笃志”C.教学相长 6.《论语》中的“教”(为师之道)强调为师者自身的学习素养,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虽有嘉肴》中的“教”(为师之道)强调“教”与“学”的相互促进;《论语》中的“学”(从师之道)强调谦虚好学,扬长避短。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虽有嘉肴》中的“学”(从师之道)强调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启示:学习要有自觉主动的态度,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要养成稳固良好的习惯等。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