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富贵不能淫》-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08日
资源编号 74939

专题07《〈富贵不能淫》-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2024-05-01 中考 0 954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01《〈论语〉十二章》-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02《陋室铭》-2024年...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07《富贵不能淫》

文体解析

一、作者作品

1.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记录孟子和纵横家景春之间关于大丈夫标准的一次对话。

2.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之道”。《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门人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 之一。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二、内容概括。

课文选自《孟子•滕文公下》,记录孟子和纵横家景春之间关于大丈夫标准的一次对话。明确提出了孟子关于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的观点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三、内容理解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2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3.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答: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4.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什么: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这样才叫大丈夫。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7.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

8.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9.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0.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如张仪等人,无原则的顺从秦王的意思。而大丈夫则表示为“富,贫,威”,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倡导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1.请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这既是民族传统也应是每个人的行为准则,特别是做为领导者,更应做到如此,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为重,不为一己私利而有损前者的利益,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大丈夫。

四、文章主旨

《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于“大丈夫”的不同论述,明确提出了孟子关于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的观点。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基础训练

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材料二:

①单于欲因此时降(苏)武。卫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何以女为见!”

②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置武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zhōn)毛并咽,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máo)尽落。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注】①单于:匈奴称其君主为单于。②卫律:生长于汉,任汉使,后投降匈奴,封为丁零王,统领投降匈奴的人。

1.下列推敲文言词义的方法或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文言词句 方法 释义
A 本无谋 字源推测法: 根本,本来
B 武不应 参考成语法:一呼百应 回应,回答
C 畔主背亲 课内迁移法:攻亲戚之所畔 通“叛”,背叛,违背
D 副有罪,当相坐 查阅词典法:①席地而坐;②座位;③由于,因为;④定罪; 席地而坐

A.A                     B.B                           C.C                           D.D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之女家”与“女为人臣子”中的“女”意义相同。

B.“往送之门”与“举剑欲击之”中的“之”用法和意义相同。

C.“天雨雪”与“雨雪霏霏”中的“雨”用法和意义相同。

D.“以顺为正者”与“空以身膏草野”中的“以”意义不同。

3.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B.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C.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D.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单于愈益欲降之,乃置武大窖中,绝不饮食。

5.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因此公孙衍、张仪不算“大丈夫”。你认为苏武是“大丈夫”吗?请结合材料二中苏武的事迹,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替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背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丙】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军士吏被甲        被:

(2)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    兵: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

7.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闻天子之诏

A.已而之细柳军

B.皆布衣之士也

C.称善者久之

D.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甲】文中周亚夫被汉文帝称为“真将军”,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乙】文中唐雎能够不辱使命,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周亚夫和唐雎都彰显了孟子心目中大丈夫“_____________”的特点。

10.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对周亚夫言行的正面描写较少,只“介青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一处却如画龙点睛,使周亚夫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B.【乙】文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一句,掷地有声,表现出唐雎鲜明的个性。

C.【甲】【乙】两文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写汉文帝与秦王,目的是与周亚夫和唐雎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周亚夫和唐雎的“大丈夫”形象。

D.【甲】【乙】两文都能从多角度刻画和丰富人物形象,展现周亚夫和唐雎为国担当的英雄风采,场面描写有声有色,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诵读古代诗文,学习人生智慧。启慧小组以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辨其音·走进文本:与“陶后鲜有闻”中“鲜”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                                           B.屡见不鲜

12.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_____________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_____________

13.悟其情·丰富思想:以上两文都蕴含着古人的抉择,《爱莲说》中说“晋陶渊明独爱菊”。请摘抄下面诗中表现诗人“爱菊”的诗句,并做简要批注。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句:          

批注:          

14.取其精·学以致用: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激励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请阅读下面句子,联系课文·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下面小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15.下列选项中划线字的意思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安而天下熄             居天下之广        岁月不

B.以为正者               天下之            健康

C.独行其                 得多助            分扬镳

D.不得                   博学而笃          大才疏

16.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7.孟子认为,除了富贵、贫贱、威武等外部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之外,一个人称得上大丈夫还需要哪两个条件?

18.上文中孟子驳斥景春和下面链接材料中苏武驳斥李陵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子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必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急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器勿复再言!”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亡:同“无”,没有。本段中均相同。②春秋:年龄。③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着谁守节呢?④亲近:皇帝的侍从。⑤斧钺(yuè)汤键(huò):严酷的刑罚。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单于)欲因此时降武。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思,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减)

【注释】①武:苏武,西汉大臣,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方获释回汉。②律:卫律,原西汉官员,后投降匈奴。③相坐:连带治罪。④拟:比划,用兵器做杀人的样子。⑤弥山:满山。⑥窖:收藏东西的地洞。⑦旃(zhān)毛:毡毛。

19.解释加点字含义。

(1)畔主背亲:

(2)单于愈益欲降之:

(3)与民由之:

20.翻译句子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21.甲文《富贵不能淫》中阐述了“大丈夫的内涵”,你认为苏武是孟子笔下的“大丈夫”吗?请结合甲乙两文分析。

…………

参考答案

1.D    2.B    3.A    4.(1)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2)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放在大地穴里面因禁起来,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    5.孟子认为大丈夫不能为富贵所迷惑、贫贱所动摇、威武所屈服。苏武面对“举剑拟之〞而“不动”,是威武不能屈;面对卫律许诺的富贵而“不应〞,是富贵不能淫;面对牧羊的艰苦条件“啮雪,与旃毛并咽之”,展现出贫贱不能移的伟大人格。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07《〈富贵不能淫》-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https://www.0516ds.com/74939.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