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答谢中书书》-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08日
资源编号 74933

专题05《答谢中书书》-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2024-05-01 中考 0 977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01《〈论语〉十二章》-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02《陋室铭》-2024年...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05《答谢中书书》

文本解析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朝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医药家被称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书即书信

二、知识点分析

1、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描写晨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9、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答:①“美”字 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 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10、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答: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11、“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

12、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

答: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13、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1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15、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①山水相映之美

②色彩配合之美

③晨昏变化之美

④动静相衬之美

基础训练

一、名句名篇默写

1.《答谢中书书》

(1)《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答谢中书书》中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谢中书书》中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答谢中书书》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6)《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答谢中书书》中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默写。

(1)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描绘早晚景色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释】①谢中书:即谢征,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②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③《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被贬永州所作“永州八记”之一。④缪人(lù):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⑤惴栗:恐惧不安。⑥隟(xì):同“隙”,指空闲时间。

3.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  (歇:消散)

B.夕日欲颓  (颓:颓废)

C.穷回溪  (穷:走到尽头)

D.倾壶而醉  (倾:倒出来)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B.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C.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D.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觉而起,起而归。

6.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则情感有异,请写出两位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去亲为客,如何如何!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泣。诚足悲忧,不可说也。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书所睹。临涂草蹙,辞意不周。

(节选自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有删改)

【注】①草蹙(cù):仓猝,匆忙。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四时俱备(       )    (2)晓雾将歇(       )

(3)去亲为客(       )    (4)诚足悲忧(       )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实是欲界之仙都        其翼若垂天之云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贤与能

C.自康乐以来        徐以杓酌油沥之

D.勿我为念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恐欲知之,聊书所睹。

10.甲乙两文在写景时都描写了夕阳、晓雾和鸟儿,其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

【注释】①凝真观:巫山道观名,供奉着巫山神女。②谒:拜见。③议者:同行议论的人。④太、华、衡、庐:指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⑤祝史:祠庙中主持祭礼者。⑥山半:半山腰。

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古来共谈               千里共婵娟             同甘共苦

B.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有备无患

C.猿鸟乱鸣               无丝竹之乱耳           心烦意乱

D.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如外人               悉听尊便

1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3.甲文段结尾处“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4.甲乙两个文段都是描写山水的,分析两者在景物描写手法上的不同。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转而东入,先过一堰,堰南汇水一池,即放生池也。池水两浸崖足。循崖左凿石成栈,即展旗峰也。上危壁而下澄潭,潭尽,竹树扶疏,掩映一壑,两崖飞瀑交注,如玉龙乱舞,皆雨师山灵合而竞幻者也。既入,忽见南崖最高处,一窍②通明,若耳之附颅,疑为白云所凝,最近而知其为石隙。及抵方丈,则庭中人立而起者不一,为云气氤氲,隐现不定。

(选自徐霞客《江右游日记》)

【注释】①雨师山灵合而竞幻者:雨神和山神争着要变幻的景象。②窍:孔穴。③氤氲(yīn yūn):烟云漫的样子。

15.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晓雾将歇      歇:____________

(2)夕日欲颓      颓:____________

(3)既入        既:    ____________

(4)及抵方丈      及:____________ 

1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一窍通明,若耳之附颅。

17.两文都写到了哪些共同的景物?都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              歇:消散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欣赏

C.拥毳衣炉火            拥:拥抱

D.是金陵人,客此        客:客居

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实是欲界之仙都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问其姓氏              其正色邪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乃记之而去

D.自康乐以来            今吾以十倍之地

20.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A.(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B.(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为什么增多了一个人?”

C.(童子)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D.(童子)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为什么增多了一个人?”

2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写景均各具特色。甲文写景时注意了观察视角的变换;乙文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景物、人物,朴素淡雅。

B.两文中均借他人言己。甲文提到康乐,暗含作者的自豪之感。乙文写金陵人,潜藏作者幽微难言的故国之思。

C.两文作者皆沉醉山水。甲文一个“美”字,是作者对山水的审美感受;乙文作者则对西湖雪景情有独钟。

D.两文情感表达都含蓄。甲文“仙都”一词,委婉表达褒奖与赞美。乙文的情感蕴含在写景叙事的字里行间。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康乐以来,未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乙】

武帝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屡加礼聘。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着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学曳尾之龟,岂有可致之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梁书·陶弘景传》

【丙】

论曰: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数语,生平事业备见於是。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宋史·范仲淹传》

【注释】①制中:居丧期问。②昭烈:刘备的谥号,指刘备。③自知之审:指了解自身,有自知之明。④器:才干,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22.参考表格中的示例及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文言词句 参考方法 解释
(1)晓雾将歇 语境推测
(2)书问不绝 成语印证:络绎不绝

23.下列关于语段(一)的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写给谢中书的回信,通过描写山川美景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

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美”既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愉悦的审美感受。

C.文章语言清丽含蓄,多用整句,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整齐中又有变化,呈现流畅之美。

D.结尾作者提及“康乐”,意在表现自己追慕先贤,能超越前人,领略山水之妙的得意之感。

24.语段(一)中的作者写山林景色的瑰丽独具匠心。请结合文中划线部分的词句简要分析作者选取了哪些写法来表现景物特征。

25.与儒学倡导的“积极入世”不同,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但并不是脱离世俗,无所作为。请结合材料内容,用自己的话阐释两种思想在范仲淹和陶弘景身上的具体体现。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娑罗者,其木叶如海桐,又似杨梅,花红白色,春夏间开,惟此山有之。初登山半即见之,至此满山皆是。大抵大峨之上,凡草木禽虫,悉非世间所有。昔固传闻,今亲验之。余来以季夏,数日前雪大降,木叶犹有雪渍斓斑之迹。草木之异,有如八仙而深紫,有如牵牛而大数倍,有如蓼而浅青。

闻春时异花犹多,但是时山寒,人鲜能识之。草叶之异者,亦不可胜数。山高多风,木不能长,枝悉下垂。古苔如乱发,鬖鬖挂木上,垂至地,长数丈。

(节选自范成大《峨眉山行纪》)

【注】①海桐:常绿乔木,叶子边缘向背面卷。②大峨:指峨眉山的主峰。③季夏:指农历六月。④八仙:一种绣球花,花色淡紫。⑤蓼(liǎo):一种草本植物,开浅红色小花。⑥鬖(sān)鬖:下垂的样子。

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其将归见其亲也    行将就木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奇山异水    奇才异能

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春冬之时    不识时务

D.猿鸟乱鸣    乱花渐欲迷人眼    眼花缭乱

27.把【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8.语段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9.【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山中景象,环境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藏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0.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至于夏水/襄陵

C.常/有高猿长啸                                   D.实是/欲界之仙都

…………

参考答案

1.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峰、壁、辉、歇、猿、颓、鳞。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05《答谢中书书》-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https://www.0516ds.com/74933.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