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陋室铭》-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08日
资源编号 74924

专题02《陋室铭》-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2024-05-01 中考 0 853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01《〈论语〉十二章》-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02《陋室铭》-2024年...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02《陋室铭》

文本解析

一、文学常识

1.作者:刘禹锡:字:梦得 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刘宾客集》

2.本文选自《全唐文》,我们学过他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陋室”室名,意思为简陋。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特征:一般都用韵。
二、文章主题

文章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三、行文思路

1.一层: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不陋在于室主人品德高尚。

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了作者高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三层: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2.本文是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3.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四、内容理解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对偶、比喻、起兴、类比。

(2)以虚衬实,以比喻起兴,用类比的方法以次引出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仙”和“龙”比喻什么?最能概括文意的语句是什么?

品德高尚的人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描写的?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点?

写居室环境:清      交往人物:儒      日常生活:闲、雅的特点。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什么修辞手法?“上”和“入”有什么好处?

(1)对偶、拟人   (2)“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5.文中有两处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是哪两处?

(1)实:谈笑有鸿儒      虚:往来无白丁

(2)实:可以调琴素,阅金经  虚: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可以调琴素”照应了哪句?“阅金经”照应了哪句?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7.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是哪几句?有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不同?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类比    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沉,表明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

8.以孔子的话作结尾用意何在?

以反问作结尾,引人深思,呼应上文的“惟吾德馨”,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总结全文,隐含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

9.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诸葛亮深居茅庐,但才高德昭,杨雄才学超世,其居何陋之有。作者用这两位先贤自比,说明只要“德馨”,所居陋室又何陋之有呢?这是类比的方法。引用孔子的一句话,用反问的形式呼应了前面的“斯是陋室”,准确地点明了全文主旨。

10.作者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你是否赞赏?

安贫乐道  赞赏

11.文中的散句是哪一个?

孔子云:“何陋之有”?

12.列举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陋室不陋的例子。

杜甫草堂  钱钟书的书斋

13.本文描写陋室环境清净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

喜欢  因为这样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和思想品质有极大影响。

14.本文作者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

正直、善良、上进的朋友;因为这样的朋友对我们的成长有益。

15.请谈谈你对本文开篇的看法?

本文开篇连用两个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斯是陋室并立意于惟吾德馨,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以“仙”和“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又是事物的类比,表示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发生。

16.请就本文对陋室的描写从内容或写法上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以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描写处处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尾“何陋之有”张目。

陋室铭

唐 |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⑴选自《刘禹锡集》。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⑵[名]出名,有名。

⑶[灵]神异。

⑷[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困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⑸[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⑹[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⑺[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⑻[调素琴]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⑼[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⑽[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⑾[无案牍(dú)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案牍,指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

⑿[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⒀[西蜀子云亭]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西蜀,今四川。子云,即扬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文学家。

⒁[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基础知识

一、名句名篇默写

1.根据要求默写。

(1)《陋室铭》中暗示陋室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暗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读《陋室铭》,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

②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

③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

④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吴君,志学而工诗,家有山林之乐,隐居不仕,名其堂曰“浩然”,曰:“孟子,吾师也,其称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吾窃喜焉,而不知其说,请为我言其故。”

余应之曰:“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秋雨时至,沟渠盈满,众水既发,合而为一,汪溢塞谷,没洲渚,襄丘陵,肆行而前,遇木而木折,触石而石陨,浩然物莫能支。子试考之,彼何以若此浩然也哉?夫水无求于深,无意于行,得高而停,得下而流,忘已而因物,不为易而勇,不为险而怯。故其发也,浩然放乎四海。古之君子,简居以养其心,足乎内而无待乎外。止则莫之测,行则莫之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忧。行乎患难而不屈,临乎得失而不惧。益亦未有不浩然者也。”

(选自苏辙《吴氏浩然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吴君:苏辙的朋友。②因物:顺应着外物变化。③易:容易(河道平坦)。④足乎内而无待乎外:内心充足,不期待外在。⑤测:揣测到他的内心。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隐居不仕: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窃喜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襄丘陵: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

5.在“设计自己的书房”活动中,小文同学一心追求:内部设施要“高大上”,书房名称要“博眼球”。请你依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给小文写一段劝诫的话。

6.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明作者经常跟富贵之家、高雅之士来往交流。

B.乙文“遇木而木折,触石而石陨”,意在突出水造成的灾害之重。

C.甲文最后一句采用反问,乙文最后一句运用双重否定,都起到了强调作用。

D.甲、乙两文都以作者自己的居室为写作对象,风格粗犷豪放。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陋室铭》)

【乙】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节选自《项脊轩志》)

【注】①项脊轩:作者的书斋名。②垣墙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围墙。③栏楯(shǔn):栏杆。④偃仰:安居,休息。⑤珊珊:同“姗”,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有龙则灵              灵:

(2)谈笑有鸿儒            鸿:

(3)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4)顾视无可置者          顾:

8.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有仙则名           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

B.无丝竹之乱耳       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旧南阁子也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D.以当南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9.选出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   )

A.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C.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D.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10.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铭”这种文体常用来述功纪行或警诫劝勉。甲文作者用此文体自述其志,表达安贫乐道的情操。

B.甲文结尾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

C.乙文善用叠词表达情感。如“庭阶寂寂”中的“寂寂”二字,就是为了表达作者寂寞孤独的心情。

D.甲乙两文作者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但都在对居室环境的描写中,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高雅情趣。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2.关于词义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比较辨析词义,“有仙则名”的“名”,与《醉翁亭记》中“名之者谁”的“名”语义相同,都解释为“命名”。

B.借助偏旁释义,“馨”偏旁为“香”,意为能散布很远的香气,以“馨”来修饰“德”,指德行美好。

C.通过语境推导词义,“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由此可以推出上文的“鸿儒”是指当官的人。

D.以今证古,理解词义,“素颜”在今天意为没有经过化妆、不施脂粉的脸,那么“素琴”则可理解为能弹奏出本色乐曲的琴。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运用比兴手法,以“仙”“龙”比陋室,为下文描写陋室埋下伏笔。

B.本文通过描写“陋室”清幽的环境、高雅的生活,突显作者的远大志向和杰出才能。

C.本文语言特色鲜明,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音韵和谐。

D.作者以诸葛亮、扬子云自比,暗示自己与二人一样有隐居的意愿。

15.请阅读链接材料,结合选文,探究《陋室铭》在内容上的创新之处。

【链接材料】

铭,名也,记名其功也。又:述其功美,使可称名也。(铭)多警自我,述功德。清代李扶九评解《陋室铭》一文曰:“小小短章,无法不备。凡铭多自警,此却自得自夸,体格稍变。”

(创编自《古文笔法百篇》《康熙字典》等)

注:①记名:记述。②称名:扬名。③警:警诫。

阅读《陋室铭》,完成下面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      名正言顺

B.斯是陋室        登斯楼也      逝者如斯

C.苔痕上阶绿      上下天光      锦上添花

D.可以调素琴      素湍绿潭      银装素裹

17.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8.从全文看,作者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用意是什么?

19.刘禹锡不仅能以陋室明志,还能力行教育。请结合链接材料概括刘禹锡针对教育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和解决办法。

…………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何陋之有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陋、惟、德馨、苔痕、鸿儒、蜀。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02《陋室铭》-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https://www.0516ds.com/74924.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