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物理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六章和第七章(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物理学习中,对数据的估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以下为一同学所进行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dm
B.光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108m/s
C.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dm3
D.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kg
2.在下列情况下,密度发生变化的是( )
A.把一块木块锯掉一半
B.把一张铁皮做成一个铁盒子
C.一满瓶水结成冰
D.把一铜块从地球拿到月球上去
3.中国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上的无容器实验机柜进行了金属锆的特性研究,小明查阅资料发现:锆是一种稀有金属,含锆物质制成的器件在耐高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是因为锆具有下列哪一性质( )
A.磁性强 B.弹性大 C.熔点高 D.导电性强
4.关于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公式可知ρ与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
B.由公式可知ρ与V成反比,V越大ρ越小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密度的大小通常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D.对某种确定的物质而言,若其体积增加一倍,则它的密度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5.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B.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
C.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原子
D.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在运动
6.如图某同学用热水泡茶时发现茶叶很快就会沉入水底,用温水来泡茶却花了很长时间。这一实验说明了( )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B.茶叶沉入水底是扩散现象
C.分子间有作用力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7.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下列测量仪器的选用与使用中,正确的是( )
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B.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C.用体温计测量冰水温度
D.用电能表测量电功
8.要测量1粒米的质量,既可行又较准确的方法是( )
A.把1粒米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里仔细测量
B.把1粒米放在烧杯里,用托盘天平测出总质量,再减去烧杯的质量
C.把1粒米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里,多次测量,再求平均值
D.先用托盘天平测出100粒米的质量,再除以100
9.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 )
A.甲 B.乙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10.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中,小华用调好的天平称量液体和烧杯总质量,当向右盘加入了5g的最小砝码后,发现分度盘上指针指在如图所示位置,接下来小华应该( )
A.把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B.把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C.取下5g的砝码,然后再向右拨动游码
D.不取下5g的砝码,直接向右拨动游码
11.甲、乙两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若甲带正电荷,则乙( )
A.一定带负电荷 B.一定带正电荷 C.可能带负电荷 D.可能带正电荷
1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如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横梁平衡
B.乙图中石块质量是71.4g
C.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80cm3
D.石块的密度是3.57×103kg/m3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题有11小题,每空1分,共计29分。
13.家庭电路的导线芯用金属铜制造,是利用金属铜具有良好的_________性;厨房做饭菜的锅利用合金制造,是因为合金具有良好的_________性。
14.我们常说“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_________比木头大,冬天里,户外装有水的自来水管道冻破是因为管道里的水结成冰后,其密度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体积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的缘故。
15.物质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天体到原子,都有很多的相似规律。太阳系中行星们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围绕恒星太阳运转,这与原子的_________模型十分相似,其中,太阳相当于_________,绕太阳运动的行星就相当于电子。
16.铁丝很难被拉长,是因为构成铁丝的分子间有_________,同样它也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_________;一块橡皮,能够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17.小华利用身边的常见物品进行一些物理小实验:
(1)如图1,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成细丝;用手向下捋几下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塑料细丝越来越_________(选填“蓬松”或“紧密”),而手与塑料细丝带上的是___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摩擦起电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a、b所示装置均为比较简易的验电器,它们都可以用来检验某物体是否带电,由图中现象可知,图a装置是依据_________的原理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图a装置工作原理与图b装置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18.(1分)A和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判断小球A的带电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
19.a、b是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a的质量为128g,体积为16cm3,b的质量为64g,体积为12cm3,如果其中一个球是实心的,那么,这个实心球应该是_______(a/b),这种金属球的密度是 kg/m3,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体积是_______cm3。
20.某空瓶的质量为30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800g,若用该瓶装满某液体后的总质量为850g,则瓶的容积_________cm3;液体的密度_________g/cm3。
2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院内氧气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某氧气瓶内氧气用掉一半后,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某氧气瓶内装有密度为3kg/m3的氧气,某次用掉其中质量的三分之一,则氧气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
22.一枚实心纪念币的质量为16g,体积为2cm3,纪念币的密度是_________g/cm3。可见,这枚纪念币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纯金制成。若宇航员将这枚纪念币带到太空,其质量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ρ金=19.3×103kg/m3)
23.小明的爸爸从商店买回来一盘横截面积为4mm2的铁丝,用电子秤称得其质量为5kg,他的爸爸想知道这盘铁丝的大致长度,但又不方便直接测量,小明想到用所学的密度知识可以计算出来,通过查询资料得知铁丝的密度为7.9×103kg/m3,则这盘铁丝的总长度为_________m。若铁丝中含有密度较小的其他物质,则这盘铁丝的实际长度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明的测量值。
三、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共47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4.(7分)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数据如表所示。
(1)在如图的方格纸中,用图线分别把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2)分析如图、表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___;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_________(以上两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_________。初中物理中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还有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3)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小石块的密度”两个实验,它们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选填“多次测量的目的”或“测量的物理量”“测量工具”)。
25.(5分)根据图画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甲所示,在热水和冷水中分别滴入两滴墨水,不要搅动杯中的水,_________杯(选填“冷水”或“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选用热水和冷水做实验的目的是比较_________对分子热运动快慢的影响。
(2)如图乙为气体扩散的演示实验,两个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其中空气密度小于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那么,为了增加实验的可信度,下面一只瓶里装的气体应是_________气体。
(3)如图丙所示,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内装有一半的酒精,再沿管壁慢慢地注入红色的水,这时可以清楚地看见红水和酒精的分界面,然后堵住管口,上下颠倒几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可以看见混合液体的体积_________(填“<”、“=”或“>”)混合前体积之和,这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
26.(5分)学习了摩擦起电知识后,小明进行了”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实验:
(1)实验时应选择较_________(填“干燥”或“潮湿”)的环境,这样才容易产生摩擦起电现象。
(2)小明用两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用纸巾与塑料吸管摩擦后,发现塑料吸管和纸巾都能吸引不带电的小泡沫,这说明它们带了“电”,判断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想知道塑料吸管和纸巾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呢?他又进行了下面实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吸管,发现相互吸引,可判断吸管带_________电;再用这个玻璃棒去靠近纸巾时,发现互相排斥,可判断纸巾与吸管带的是_________种电荷。
27.(6分)现代制造业经常使用复合材料,物理实践活动中,实验小组发现某实心复合材料放入水中漂浮,于是利用以下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细线和适量的水,测量该实心复合材料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_________,观察到天平指针偏转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复合材料的质量时,当在右盘放入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左侧一点,则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向右调平衡螺母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向右移动游码
(3)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测复合材料的质量为_________g。
(4)因复合材料在水中漂浮,小组同学设计如图丙所示的方案测量复合材料的体积,则测得该复合材料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
(5)如图丙③所示,由于将复合材料提出水面时表面附有水,因此测得复合材料的密度_________(选填“偏小”或“偏大”)。
28.(8分)物理实验小组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他们进行了如下操作:
(1)用天平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再把液体倒入烧杯中,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_________g。
(2)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在大家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此次测得的液体密度比它的实际值要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像,如图丙所示,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通过查表对照可知该液体是_________。
29.(8分)小明想为爷爷配制一种农用盐水,要求盐水的密度为1.2×103千克/米3,现在配制了400毫升的盐水,称得其质量为520克。
(1)利用计算的方法计算说明配制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
(2)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应加水还是加盐?加多少克?
30.(8分)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利用碳纤维可以制造8.9kg左右的轻量自行车(如图所示),这种轻量自行车登坡顺利而爽快,不会像一些铝合金车架,登坡时感到有一种向后拉的力量。小明利用一小块碳纤维材料测量碳纤维的密度,他测得该碳纤维材料的质量为32g,体积为20cm3。求:
(1)碳纤维材料的密度。
(2)若图中碳纤维自行车架的质量只有1.6×103g,求车架的体积。
(3)若用锰钢材料制作图中的自行车车架,车架的质量将增大6300g,求锰钢材料的密度。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C
解: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1.8dm,故A不符合实际;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在空气、水或玻璃等透明介质中的速度较小,故B不符合实际;
C、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此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其体积在V=m/v=0.05m3=50dm3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三个苹果的质量在1斤=500g左右,一个苹果的质量在150g=0.15k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2.C
解:A、把一块木块锯掉一半,质量和体积发生变化,物质种类和状态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B、把一张铁皮做成一个铁盒子,物体形状发生变化,物质种类和状态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C、一满瓶水结成冰,状态发生变化,体积增大,密度减小。符合题意;
D、把一铜块从地球拿到月球上去,位置发生变化,物质种类和状态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