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7《唐雎不辱使命》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07日
资源编号 70681

专题27《唐雎不辱使命》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2024-03-02 中考 0 1,140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 专题01 《论语》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专题27《唐雎不辱使命》        

1.本文选自《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 年的历史。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由西汉刘向编定,共三十三篇。

2.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代表作品《新序》《说苑》《列女传》。

⑴[易]交换。

⑵[其]表示祈使语气。

⑶[加惠]施予恩惠。

⑷[错意]在意。

⑸[错]同“措”。

⑹[请广于君]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⑺[广]增广、扩充。

⑻[岂直]哪里只是。

⑼[怫然]愤怒的样子。

⑽[公]对人的敬称。

⑾[伏尸]横尸在地。

⑿[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⒀[免冠徒跣〕摘下帽子,光着脚。

⒁[徒]裸露。

⒂[跣]赤脚。

⒃[抢]碰,撞。

⒄[士]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⒅[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⒆[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

⒇[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

(21)[仓],同“苍”。

(2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

(23)[休祲]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

(24)[休]吉祥。

(25)[浸]不祥。

(26)[与臣而将四矣]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唐雎暗示秦王,自己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

(27)[必]一定。

(28)[缟素]白色丧服。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缟、素,都是白色的绢。

(29)[挺]拔。

(30)[色挠]面露胆怯之色。

(31)[长跪而谢之]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长跪则是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

(32)[谕]明白,懂得。

(33)[徒]只,仅仅。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答案】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你一定要答应我啊!

(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答案】即便如此,我从先王那接受的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答案】安陵君因此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答案】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5)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答案】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

(6)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答案】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呢?

(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答案】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8)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答案】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凶吉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10)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答案】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只会倒下两人,血溅出不过五步远,但是天下百姓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的时候了。

(1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答案】秦王吓得变了脸色,久久的(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12)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答案】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一、熟读课文,找出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说说秦王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二、本文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了唐雎这一“士”的形象。仿照示例,另选一处人物语言加以分析。

示例: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面对秦王的傲慢自大和咄咄逼人,唐雎沉着应对。先重复安陵君已经说过的理由受地于先王”——不肯易地是要守先人之土;进而以“虽……岂……”的措辞,强化了“守土不易地”的立场,同时揭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国土的蛮横无理。不过,作为外交辞令,唐雎的话只说己方态度,并未直斥暴秦,义正辞严,有理有节。

三、朗读下列各组句子,体会加点词的语气。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与臣而将四矣。

甚矣,汝之不惠!

四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意义。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4.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调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来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跷,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衰月;聂政之剥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予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提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请广于君    推而广之    广开言路    大庭广众

B.以大易小    轻而易举    平易近人    易如反掌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欲擒故纵    畅所欲言    欲盖弥彰

D.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闻风丧胆    闻鸡起舞    闻名遐迩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愿终守之/已面之细柳军                B.安陵君其许寡人/其真无马邪

C.以头抢地尔/不以物喜                  D.而君逆寡人者/人不知而不愠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土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本文选自于《战国策·魏策四》,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人物的对白。

B.选文与写韩魏灭亡之后,附属于秦的安陵国君臣对强秦的最后一次抗争,唐雎临危受命,在秦庭不卑不亢,斗智斗勇,最终让不可一世的秦王屈服,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

C.本文叙事,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中来刻画,情节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人物个性鲜明。所以,更应该从文学的角度来解读这篇作品,关注它的立意和表现手法。

D.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行刺之事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向秦王暗示了自己将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了唐雎这一“士”的形象,仿照示例,请对链接材料中晏婴的语言艺术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节选自《晏子春秋》)

示例:

句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分析:面对秦王的傲慢自大和咄咄逼人,唐雎沉着应对,先重复安陵君已经说过的理由“受地于先王”——不肯易地是要守先人之土:进而以“虽……“岂……”的措辞,强化了“守士不易地”的立场,同时揭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国土的蛮横无理。不过,作为外交辞令,唐雎的话只说己方态度,并未直斥暴秦,义正词严,有理有节。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的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共口,徐以构的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B.吾射不亦精乎(精湛)

C.康肃笑而遣之(遣:打发)

D.故不错意也(同“措”,安放)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下车引之/介冑之士不拜

B.以钱覆其口/醒能述以文

C.而钱不湿/博学而笃志

D.且秦灭韩亡魏/年且九十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A.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B.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C.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D.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三组对话皆聚焦冲突。三组选文中的人物对话,分别围绕“谁未守信”“本领是否值得炫耀”“要不要服从秦国要求”进行、

B.三组对话均展现应答智慧。甲文元方有理有据,睿智回应;乙文卖油翁现身说法,类比说理;丙文唐雎据理反诘,沉稳应对。

C.三组选文皆用对比。甲文客人冲动无礼对比元方有礼有节,乙文康肃神闲气定对比卖油翁骄傲自信,丙文唐雎不卑不亢对比秦王盛气凌人。

D.三组选文语言简练。甲文仅“引”字就写出友人惭愧示好,乙文只用“安敢”就显出康肃居高临下,丙文以一“否”字就表现出唐雎态度鲜明。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睢不辱使命》)

【乙】上①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②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③退以名上,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节选自《宋史》)

[注]①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②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诏、出令之权。③蒙正:吕蒙正,北宋名臣,以敢言著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以头抢地尔 抢:___________        (2)上尝欲遣人使朔方  使: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甲] [乙] 两文,分析唐雌和吕蒙正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单项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轻寡人与        陈太丘与友期行

B.仓鹰击于殿上      请广于君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以君为长者

D.长跪而谢之曰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天下缟素

C.稍稍宾客其父

D.腰白玉之环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记叙了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最终保全安陵国土的故事。

B.文章主要采用人物对话以及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形象。

C.秦王“长跪而谢之”,并明确提出取消“易安陵”的计划,唐雎最终取得斗争的胜利。

D.唐雎与《完璧归赵》中识破秦王骗局的蔺相如一样,爱国忠君、临危不惧,机智勇敢,不辱使命。

…………

参考答案

一、本文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有“不说”“怫然怒”“色挠”三处。这些词语,如同一条暗线,串连起秦王情绪的变化。当安陵君委婉地拒绝了秦王使者易地的欲求后,秦王“不说”,表现出极为失落不满的情绪;当唐雎重申安陵君的立场,坚决表示不易地时,语带讥讽,让秦王侵吞安陵国的野心再一次受到打击,所以秦王“怫然怒”;当唐雎的“布衣之怒”战胜了秦王的“天子之怒”时,“秦王色挠”,神情沮丧,完全失去了唯我独尊的威严。秦王情绪的变化,是对安陵国君臣坚强不屈、英勇斗争行为的反应,他从“不说”到“怒”,最后到沮丧(色挠),从自以为是、不可一世到赔礼道歉,情绪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颇富戏剧性。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27《唐雎不辱使命》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https://www.0516ds.com/70681.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