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8《鱼我所欲也》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07日
资源编号 70591

专题18《鱼我所欲也》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2024-03-01 中考 0 559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 专题01 《论语》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专题18《鱼我所欲也》

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译注》。题目是编者加的。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论证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并通过对比赞扬了那些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人,批评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应以“义”为重,不要失去“本心”。

⑴[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⑵[恶]讨厌,憎恨。

⑶[患]祸患,灾难。

⑷[辟]同“避”,躲避。

⑸[如使]假如,假使。

⑹[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

⑺[是心]这种心。

⑻[丧]丧失。

⑼[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⑽[羹]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

⑾[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用作后缀。

⑿[蹴]踩踏。

⒀[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⒁[万钟]优厚的俸禄。

⒂[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⒃[辩]同“辨”,辨别。

⒄[何加]有什么益处。

⒅[奉]侍奉。

⒆[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⒇[得]同“德”,感恩、感激。

(21)[与]同“欤(yú)”,语气词。

(22)[乡为身死而不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23)[乡]同“向”,先前、从前。

(24)[已]停止。

(25)[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答案】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⑵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答案】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⑶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答案】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有比、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⑷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答案】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

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答案】假如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可以用来保命的,什么手段不用呢?

⑹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答案】假如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而保全生命的),什么手段不用呢?

⑺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答案】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⑻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答案】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⑼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答案】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⑽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答案】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

⑾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答案】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

⑿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答案】用踩踏过后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答案】(可是有的人见了)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这样)优厚的奉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⒁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答案】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答案】从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⒃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答案】从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

⒄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答案】从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

⒅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答案】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

一、本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根据课文理解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二、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

三、辨析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

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乡为身死而不受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四、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

五.根据文章内容填空。(用原文回答)

本文提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                           ”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         ”而“                  ”则是应该停止的行为 。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

【注】①曹公:即曹操。文中的“羽”和“绍”分别为关羽、袁绍。②白马:地名。③封:封存。

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

B.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彼各为其主

C.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D.及羽杀颜良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甲)(乙)两文带给我们的启示,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日常生活的事例进行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甲)文中孟子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学习这种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一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永①之氓(méng)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③湘水。中济④,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⑤。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⑥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选自柳宗元《哀溺文》)

【注释】①永:永州,唐辖境,相当于今湖南省零陵、东安和广西全州一带。②氓:老百姓。③绝:横渡。④中济:渡到河水中间。⑤不能寻常:’游不了多远’的意思。⑥货:财货,这里指钱。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⑵汝愚之甚,蔽之甚  蔽: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甲】【乙】两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得之/则生                         B.呼尔/而与之
C.行道之人/弗受                     D.此之谓失/其本心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为身死而不受 (乡邻)          B.死亦我所  (讨厌,憎恨)
C.所欲有甚生者 (在)             D.所识穷乏者我与(获得)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B.选文开头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用当时难得的食物(鱼与熊掌)设喻和类比,举例浅近,说理深刻。
C.选文②段中“行道之人”“乞人”不愿受侮辱去得到那点饮食来活命,这是从反面举例诠释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D.选文②段中分析了“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三个原因,其中“宫室之美”指国家方面,“妻妾之奉”指自家方面。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读选文,谈谈对“本心”的理解和如何守住“本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万钟于我何加焉    而山不加增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复前行,欲穷其林

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皆有之     山水之间

B.舍身而取义    环而攻之而不胜

C.所恶有甚于死者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

参考答案

一、【答案】类比:舍生而取义。

正面: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反面:所恶有甚于死者——何不为——有不为

反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之……为之……为之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18《鱼我所欲也》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https://www.0516ds.com/70591.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