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7日
资源编号 70364

徐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02-25 八年级上册 0 906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江苏各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汇总
江苏各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 南京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解析) 徐...

徐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抽测

道德与法治试题

友情提醒:本卷共4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徐州研学教育资源丰富。走进淮海战役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峥嵘岁月;走进徐州植物园,探索植物奥秘,共享自然之美;走进徐州博物馆,参观历史文物,增强文化自信……参加研学活动(   )

A.体现了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

B.丰富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

C.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

D.能够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

2.《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就规范网络信息内容、保护个人信息、防治网络沉迷等方面做出了规定。该法的出台能(   )

①引导未成年人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②杜绝未成年人网络沉迷行为

③为未成年人营造更好的网络环境

④确保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侵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某校开展了“遵守道德和法律,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你认为下列同学的做法不能体现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是(   )

A.小明在班级群倡导大家诚信考试

B.小荷在公众号为亚运会志愿者点赞

C.小聪通过网络宣传反诈骗的做法

D.小敏在朋友圈转发丑化同学的照片

4.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漫画(下图)启示我们要(   )

A.学会欣赏他人,善于发现他人的特长

B.运用诚信智慧,放弃自己的正确观点

C.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D.做到以礼待人,任何问题都不去争执

5.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法律,填补了国家在爱国主义教育领域的立法空白。这说明(   )

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③规则需要随着实际生活的变化加以调整和完善

④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扫码免费领鸡蛋”“扫一扫,脸盆、洗衣液不要钱”……扫码领奖摊位时常让人心动,但随手扫码也可能会掉进不法者的圈套。他们以注册会员送礼品为由,非法获取市民手机号及验证码,卖给境外犯罪分子实施诈骗。“码”上可能有诈,我们青少年要(   )

A.严惩诈骗分子     B.学会信息节食     C.拒绝任何扫码     D.保护个人隐私

7.徐州市将每月11日确定为全市“排队推动日”,向全社会倡议自觉排队、讲究秩序,培育市民的排队意识。排队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个人行为,却体现着社会成员的共识。这里的“共识”是指(   )

①遵守秩序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  ②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③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④自觉排队只能依靠法律去约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下列礼貌用语运用较为恰当的是(   )

①请人批评,要说“指教”    ②托人办事,要说“失陪”

③初次见面,要说“久违”    ④求人谅解,要说“包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某班同学在课堂上开展“违法行为”的问题探究,请你参与并选出正确的选项(   )

A.①—a ②—b          B.①—c ②—b          C.①—a ②—a          D.①—b ②—c

10.梁某某因间谍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财产五十万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违法行为都应受到刑罚处罚

B.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C.对梁某某作出处罚的机关是公安机关

D.剥夺政治权利是主刑,没收个人财产是附加刑

11.“你已经长大了,如果还不能慎交朋友,不懂得检点自己的行为,只怕无心也会惹下天大的麻烦,会在你的生命里留下污点。你能不小心吗?”这是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信。这位父亲想告诉孩子(   )

①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②珍惜美好生活,广泛结交朋友

③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④遇到不法侵害,及时依法求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 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

A.控告                      B.投诉                      C.举报                      D.诉讼

13.作为子女,要孝亲敬长;作为学生,要认真学习;作为社会的一员,要维护公共秩序……这告诉我们(   )

A.要合理选择承担的责任

B.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

C.要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

D.责任与角色之间的关系

14.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彭士禄,隐姓埋名数十年,为祖国造核潜艇,建核电站。生前他常说:“是人民将我养大,我几辈子都还不了,只要祖国需要,我愿贡献一切!”他的事迹告诉我们(   )

A.要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

B.个人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集中表现

C.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完全相同

D.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放弃个人利益

15.调查显示,网络泄密占泄密事件总数的七成以上。在某国研究中国军情的权威文件中,有相当一部分信息来自中国军迷发布的网络信息。这警示我们(   )

A.坚决抵制上网跟帖的行为

B.要用理性、务实的心态表达爱国情感

C.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D.要小心谨慎,不能与境外任何人联系

16.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过程中整理的学习资料,因笔误出现了一处错误。这一错误是(   )

A.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就是依法执政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是“四个自信”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

D.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17.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

A.依法治国               B.科技创新               C.改革开放               D.强国强军

二、非选择题(第1820题,共49分)

18.阅读下列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解读“信”字“从人”的内涵。

(2)从“见字如面”到“即时交流”体现了通讯方式的时代变迁。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19.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某班同学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参与其中。

信息一  从乱采乱建恢复到林草繁茂、河清水畅,生态治理让大地重披绿装;从“靠山吃山”到如今“养山富山”,生态经济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从杂草丛生、垃圾堆放到推窗见绿、抬脚进园,生态修复让口袋公园点缀大街小巷……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态本身的脆弱,诸如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湿地减少、流域水污染、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问题仍旧突出。

信息二  我国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的突出位置,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维护生态安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与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等其他三部法律一起,逐步构成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四梁八柱”;持续推动清洁生产,为企业发展增添“绿色”动力;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公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1)信息一说明了什么?

(2)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谈谈维护生态安全的必要性。

(3)生态安全的维护需要全社会的参与。研读信息二,写出维护生态安全的应有做法。

20.某校八年级的老师和同学围绕“做负责任的人”总议题开展讨论活动,请你参与讨论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任务。

(1)谈谈你对“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认识。

(2)高贵的施舍,“贵”在何处?

(3)以“向劳动者致敬”为题,写一段赞美词。

…………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走近社会。

B:参加研学活动有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丰富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B说法正确;

A:说法在题干中没有体现,A与题意不符;

C:“主要途径”的说法太绝对,C错误;

D:题干体现能够从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D错误;

故本题选B。

2.B

【详解】本题考查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①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出台,有利于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保护,能引导未成年人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为未成年人营造更好的网络环境,①③说法正确;

②④:“杜绝”“确保”的说法太绝对,②④错误;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徐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70364.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