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年盐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古诗文名句填写。
(1)尺有所短,_______________。(《楚辞》)
(2)_______________,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3)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4)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7)杜甫《月夜忆舍弟》中表达诗人在白露时节浓烈思乡之情的千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身处逆境,我们可以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勉励自己始终对前途充满希望。
2.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2023年,盐城迎来建市四十周年,四十载栉风沐雨,四十载春华秋实。盐城建市以来的四十年,是一部勠力同心、踔厉奋发的创业史;是一部自强不息,永不懈dài( )的奋斗史;是一部劲帆高悬、乘风破浪的发展史。回望四十年继承,开tuò( )、创新的奋斗历程,我们跋( )山涉水,步履不停。“走遍江淮千山水,犹道桑梓更清美”,今天的盐城,增长与转型良性互动,发展与生态相得益彰( ),经济与社会协调并进,盐城人正以“拼”的干劲,“燃”的①_____,“敢”的②_____,坚定绿色发展追求,奏响“沿海绿城、国际湿地”的崭新画卷,为美丽中国呈上盐城篇章。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2)给文中标号为①②的横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只填序号)
A.胆识 B.激情
(3)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正确的句子。
(4)“走遍江淮千山水,犹道桑梓更清美”中的“桑梓”,在中国文化中指代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8分)
3.海滨中学科普节期间举办以“湿地·未来”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学校准备邀请湿地博物馆馆长来校开设“湿地·未来”的专题讲座,时间定在本周星期五下午三点,请你以“绿E时代”社团负责人的身份与馆长电话联系,你该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馆长接受了邀请,在周五的讲座的互动环节中,他出示了下面这张幻灯片,请你选择合适的选项补全下面的空缺。(只填序号)
湿地知识卡
◎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2023年的主题是“湿地恢复”。
◎湿地因其多样的功能被人们赋予了很多形象的美誉,湿地能够吸收和降解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污染物,净化水质,被称为“______”。全球超过40%的物种都依赖湿地来繁衍生息,因此湿地又被称为“______”,湿地也是巨大的“碳库”,碳储量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总量的12%~24%,湿地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A.生物的天堂 B.能源宝库 C.地球之肾)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大规模开垦农田、开挖池塘,极大压缩了原有的沼泽、草甸、滩涂湿地的面积,导致湿地生态的涵养和调节功能正在退化。
(3)周末,你带领社团成员到湿地博物馆开展志愿服务。有游客不明白“湿地恢复”的必要性,请你结合“湿地知识卡”的内容向他们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64分)
(一)古诗文阅读。
班级开展“走近诗人刘禹锡”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诗人传记]
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擢①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入为监察御史。工文章,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被贬为播州刺史,后易连州。去京师又十余年,连次数郡,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唱和往来,梦得尝为《西塞山怀古》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会昌二年七月卒,赠户部尚书。
(选自《新唐书》《旧唐书》,有删改)
[材料二:诗人作品]
◎贬谪期间
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②人狂。
◎晚年生活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酬乐天咏老见示》)
[注释]①擢(zhuó):提拔,选拔。②嗾(sǒu):使。
4.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土 风 僻 陋 举 目 殊 俗 无 可 与 言 者
5.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去京师又十余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材料二“贬谪期间”的两首诗,完成任务。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秋词》(其二)前两句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秋词》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分别联系诗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永贞革新失败后,与刘禹锡一同被贬的柳宗元写下了《小石潭记》,请联系材料二和链接材料,分析他们被贬后心境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通过此次主题学习,你从刘禹锡身上获得哪些积极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材料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信息类文本阅读。
班级开展“能源·发展”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材料二]
①100多万年前,人类祖先开始掌握使用火的技术,由此开始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能源也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化,从延续了百万年的薪柴,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赋能的煤炭,再到20世纪60年代取代煤炭成为世界第一能源的石油,每一次能源革命都带来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但人类活动,尤其是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使用所产生的过度碳排放,已经成为脆弱的地球无法承受之重。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已经成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②近年来,中国能源清洁低碳化进程不断加快,水电、风电、光伏、在建核电装机规模等多项指标保持世界第一,中国已成为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政府宣布力争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不仅充分展现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材料三]
海面上的风速通常大于陆地上的风速,这是因为陆地表面相比于海水表面更加粗糙。陆地地形起伏不平,并且高楼林立、树木茂盛,当空气快速在城市和树林间穿梭时,受到的阻力较大,风速会减弱。海上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海上风电还具有不占地、沙尘少、电量大、运行稳等优势,适合大规模开发。
[材料四]
“天蓝地绿基因红”是盐城的独特显著优势。碧空如洗,“盐城蓝”渐成常态,这得益于盐城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风电产业大规模、高质量发展是落实国家“双碳”目标任务的重要战略选择。近三年来,盐城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综合指数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PM2.5(细颗粒物)年均浓度逐年稳步下降,优良天数比率2022年全省第一。截至2023年3月,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282.48万千瓦,占全省23.88%,规模全省第一,3月份,全市新能源发电量74.16亿千瓦时。
10.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材料一可以推断,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B.中国能源清洁低碳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有助于“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
C.风电是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只能在海上建设,限制了它的发展。
D.“盐城蓝”得益于政府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也与产业结构转型有很大关系。
11.材料四中“国家‘双碳’目标”具体指什么?请结合材料二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材料四中列举一系列数据的作用是什么?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们常发现海上有许多风力发电装置,而城市周边却不多。请结合材料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跪着起花生的父亲
张淑清
①夜露已经被阳光吸干,风一下一下就把稻穗吹黄,把枝头的果子吹红,花生蔓也日渐枯萎。父亲凌晨四点钟就醒了,醒了的父亲窸窸窣窣穿好衣服,翻了翻墙上的日历,距离国庆节还有几天。连日来,父亲都是这时候去房后的花生地转转。
②今年开春,父亲在镇种子站买了丰产且成熟时间短的花生种子。一树槐花开的季节,父亲将房后那块地深挖细犁,点了花生种,就去医院手术了,住院期间,仍不忘在电话里叮嘱母亲,看管好花生苗,别让野鸡田鼠糟蹋。
③花生苗吹吹风,淋淋雨,晒晒日头,一地月色陪伴,满天星斗交流,有时还来几只青蛙,一群蚂蚁,在花生秧下安一个家,同花生谈一场恋爱,虽然这只是昙花一现的激情,但丝毫不影响植物和小动物热爱生命抱团取暖的信心。当然也有母亲的参与,母亲给花生苗拔草,施农家粪;旱了,在坡下的一道溪流内挑水,一担一担地爬坡,浇花生苗。有虫子吃花生叶片,母亲顶着烈日捉虫子,母亲和父亲一样,对花生苗的感情很深。
④后来,父亲终于出院回来了,他的身体不允许他干重活了,他的左腿,股骨头坏死,蹲下身十分费劲,每蹲一回,疼得他满头大汗。父亲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花生地走走。
⑤八月的花生地,绿黄相间,垄上有的花生秧裂口了,父亲明白,今年的花生又是丰收。干瓜涝枣,这片地是沙质土,适宜栽红薯、种花生。父亲是懂土地的人,他知道哪块地该种什么,不该种什么。父亲自医院回家那日开始,早晚都来花生地巡视一番。花生收了后,他要好好分配的。父亲想好了,一部分上等的花生,留着来年做种子;一部分年底到医院复查时,带给他第二次生命的刘教授;一部分给儿子、女儿;最后少留一部分他和母亲吃。
⑥父亲来地里巡逻一遍,坐堤坝,摸摸口袋,没带烟。想起刘教授不准抽烟喝酒的叮咛,父亲突然湿了眼眶,烟酒像他的老兄弟,跟着他几十年。现在,他不得不放下它们,烟瘾来了,就冲着花生地唱支曲子:酒瘾上来,他猛灌白开水。父亲,就这么安静地守着,直至把花生守到月末,守到成熟。
⑦父亲的眉眼欣喜无限,饭桌上,父亲说:“北风一阵比一阵紧了,数数日子,该起了。”父亲选择了农历八月二十四起花生,四平八稳,事事如意,这是父亲认为的,起花生,趁北风,风一刮,花生上的泥沙就干燥得快。
⑧起花生前,父亲闭上眼,虔诚地拜了拜苍天,才慢吞吞跪向大地。他股骨头坏死的左腿,不能“咕咚”跪下,唯有慢慢地,试探着跪,父亲跪在一大片花生面前,眸子里闪耀着星星般的光辉,他双手拔起一棵花生秧,白晶晶的花生,令父亲满眼惊喜。父亲跪着,一点一点朝前腾挪,母亲怕累着父亲,劝父亲歇一歇,父亲喜滋滋地说:“花生高产,丰收了,高兴着呢!不累!越起越开心!”
⑨父亲剥开一枚,好家伙!居然有五粒花生米,且个个饱满、圆润!罗锅的花生特别多,在北方,人们将多籽粒的花生,叫罗锅。父亲笑得脸上的皱纹像一朵绽放的菊花,顾不得跪着的膝盖有些难受,五分地的花生,父亲跪着起,母亲坐着起,两个人谈笑风生,麻雀飞来,喜鹊飞来,凑热闹似的,啁啾一会儿,捡一两粒落花生,尝尝。母亲想撵走鸟雀,被父亲阻止了,丰收了,总得给鸟儿们留口吃的。
⑩五分地的花生,父亲跪着起了两天,大功告成!那晚,父亲吩咐母亲用柴火煮了一钵子花生,一弯月牙悬在树梢,父亲倒了一杯老窖,倒在地上,祭祀上天。他没呷酒,闻一闻酒香,吃一粒花生米;再吃一粒花生米,闻一闻酒味。
⑪父亲的思绪,铺了一地银白的月色。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4.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思维导图。
15.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朗读第⑧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时,你会用哪种语气?请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简述理由。
A.哀伤忧叹 B.激动喜悦 C.温柔和缓
我选( )(填序号),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⑧段画横线句中“跪”这一动作,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父亲”有哪些优秀品质?请联系全文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以“跪着起花生的父亲”为题,却用较多笔墨写花生的种植、生长与管理的过程,请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学校文学社团举行“经典名著阅读与分享”活动,请你参与。
19.[方法指津]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请联系目录中“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的具体内容,说说作者埃德加·斯诺是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的?
20.[专题探究]请根据名著内容,为下列三部作品选择合适的探究专题。(只填序号)
(1)《朝花夕拾》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儒林外史》
A.讽刺艺术手法 B.儿童教育观念 C.“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
(1)_______(2)______(3)_______
21.[交流分享]请从上面三部作品中选一部,围绕你选的专题进行探究,分享你的探究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孟子曰:“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善良,是推己及人的体恤,是风雨同舟的相守,是惜弱济困的援助,是不求回报的付出……
学校文学社举行以“善良,撑起一片天”为主题的征文评比活动,请你写一篇文章。
征文稿件要求:①自选角度,题目自拟,可以记叙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参考答案
1.寸有所长 慈母手中线 悠然见南山 海内存知己 江春入旧年 也无风雨也无晴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本题需要注意“悠、晴、疑”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2.(1)怠 拓 bá zhāng
(2)B A
(3)绘就“沿海绿城、国际湿地”的崭新画卷
(4)家乡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懈怠:xiè dài,意思是松懈懒散;怠慢不敬。
开拓:kāi tuò,指从小到大地发展、扩大。注意“拓”不能写成“柘”。
跋山涉水:指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跋”意思是在山地行走,读bá。
相得益彰:指相互配合的好,各方的长处就更能显现。“彰”意思是明显、显著,读zhāng。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