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昆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4日
资源编号 69942

苏州昆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02-20 七年级上册 0 1,852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3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江苏各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总
江苏各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连云港灌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南京市鼓...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业水平阳光测评

初一语文  2024.01

(满分130分,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20分)

1.阅读下面的几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苏州下雪啦!那雪花轻(yíng)______飘逸,在空中翩翩起舞,宛如春天的樱花,★______(A.缓缓  B.悄悄)地飘洒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你看,它洒落在亭台楼阁上,把每一座古建筑装点得更加典雅;它洒落在梅花树上,将枝头的繁花点缀得更加(xuàn)______丽;它洒落在青石小巷中,为古朴的石板路增添了一丝浪漫与温馨……

②姑苏的第一场雪,不仅美化了这座古老的城市,更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你看,它洒在文人的心上,便化成了一行行清浅婉约的诗篇;它洒在恋人的手心,便化成了一场场风花雪月的浪漫;它洒在孩子的衣上,便化成了一串串追逐嬉戏的笑声……

③在这片纯白的世界中,一切都变得如此纯净与(xiáng)______和,城市的喧嚣暂时被雪花★______(A.掩盖  B.覆盖),只剩雪落下时的轻柔和冬日阳光的温暖。人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共同(xiǎng)______受着冬日的馈赠。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轻(yíng)_____    ②(xuàn)_____丽    ③(xiáng)_____和    ④(xiǎng)_____受

(2)请为语段★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3)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语段的作者说它“宛如春天的樱花”。请你也写一个比喻句,来描摹这苏州的第一场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一(1)班正在布置班级读书角,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图片组选择了下面这幅图来装饰墙面。请你仔细观察图画,简单描述画面内容。

(2)文字组想要给这幅图配上诗句,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诸葛亮《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

(5)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了昼夜转接、时序交替之际独特的江南景致与蓬勃的自然生机,隐含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的力量。

第二部分(50分)

(一)名著阅读

4.下面的故事与猪八戒无关的一项是(   )

A.大战流沙河           B.义激美猴王           C.四圣试禅心            D.鹰愁涧收白龙马

5.阅读《西游记》时,同学们发现作品中很多人物都有“多面性”。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君山

程贺

曾游方外见麻姑,说道君山此本无。

原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注】①麻姑:道教中的神话人物。

6.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两句诗表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两首诗分别突出了君山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关于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诗中“白银盘”是指银光闪闪的洞庭湖面,“青螺”是指月光笼罩下的君山。

B.刘诗描绘洞庭山水气势磅礴、意境阔大的景象,抒发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

C.程诗通过君山来历的叙写,表达诗人对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观的追求和赞美之情。

D.两诗写君山方法各异。刘诗巧妙设喻形象生动,程诗巧借麻姑传言突出其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氏之亡也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选自《吕氏春秋·自知》)

【注】①范氏:范武子之后,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②钟:似铃而大者。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氏之亡也(丢失)                                B.以椎毁之(用)

C.恶人闻之(害怕、担心)                        D.悖矣(荒谬)

10.“遽”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这样两个义项:①急速;②竞。你认为“遽掩其耳”中的“遽”应该选择哪一个?请说明选择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恐人闻之而夺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寓言的故事人物和事件往往都是虚构的,但会讲故事的人善于引用史实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或者用合乎生活逻辑的想象来体现故事的合理性。请你以这则寓言为例,说说它是如何做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的主人公与《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在形象特点上是否具有相似性?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金发女孩和三只熊

①从前有个小姑娘,大家都叫她金发女孩。“多乖的孩子!”新来镇上的人赞美道。“也就您会这么认为。”邻居撇了撇嘴说。

②一天清晨,妈妈叫金发女孩去邻村买松饼。“你得保证,绝不从森林抄近路。别人说,那里住着大狗熊。”妈妈发出严厉的警告。“我保证,我保证。”金发女孩回应道。其实呢,她就是那种想怎样就怎样的淘气丫头。

③在森林深处一小块空地上,有一座漂亮的房子。这时候,棕熊一家正围坐在餐桌旁吃早餐。

④“哎哟!”大块头的熊爸爸咆哮起来,“这粥烫死了,把我的舌头弄得火辣辣的。”

⑤“我也吃不下。”熊宝宝叫道。

⑥“还真是……”熊妈妈说,“太烫了。”

⑦“我想想……”熊爸爸说,“为什么不趁着凉粥的时间,出去兜兜风?”

⑧“好主意。”熊妈妈高兴地说。

⑨于是,棕熊一家三口坐上那辆锈迹斑斑的破烂自行车,上路了。——呼啦啦!

⑩没过一会儿,金发女孩来到棕熊家。她连门都没敲,就直接闯了进去。

⑪餐桌上摆着三个碗,碗里是香喷喷的粥。“不能怪我,不能怪我。”金发女孩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捧起了那个最大号的碗。可是,这碗粥太烫了!“哎呦!”金发女孩叫唤起来,她一口把嘴里的粥吐掉了。尝尝中号碗里的吧,又太凉了。接着,她舔了舔小号碗里的粥,不烫不凉,刚刚好。金发女孩喜欢得不得了。唏哩咕噜,她把整整一碗粥全倒进了肚子。

⑫吃饱了,喝足了,金发女孩想,在房子里四处瞧瞧肯定好玩儿。没出三秒钟,她就发现屋里到处是粗粗的棕毛。“他们肯定养猫了。”她自以为是地说,客厅里有三把椅子。“不能怪我,不能怪我。”金发女孩一边自言自语,一边爬上最大的那把椅子,可椅子硬邦邦的,她怎么都坐得不舒服。她又坐进中号椅子里,这把椅子太软了。金发女孩还以为自己会陷在里面,再也出不来了。接着,她坐进那把最小的椅子。______

⑬现在,金发女孩累的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我得打个晚了。”说着,她就找舒服的地方睡觉去了。楼上有三张床。“不能怪我、不能怪我。”她一边嘀嘀咕咕,一边爬到最大号的床上,可床头高得吓人。去试试中号床……床头太低了。接着,她跑到最小的床上,嘿,刚刚好。这张床又舒服又暖和,很快,金发女孩就呼呼大睡啦——她根本没听见棕熊一家三口进家门。

⑭这时候,出去散步的棕熊一家回来了。他们走到餐桌前准备喝粥。

⑮“有人动了我的粥!”熊爸爸大喊。

⑯“也有人动了我的!”熊妈妈大叫。

⑰“也有人动了我的粥!”熊宝宝委屈地说,“都喝光了!”

⑱客厅里,棕熊一家又被吓了一跳。

⑲“有人坐过我的椅子!”熊爸爸大喊。

⑳“也有人坐过我的!”熊妈妈大叫。

㉑“也坐过我的椅子!”熊宝宝委屈地说。“全都散架了!”

㉒“天哪!”熊妈妈惊慌失措地大叫,“也有人躺过我的床!”

㉓“瞧!”熊宝宝委屈地说,“有人躺过我的床,现在她还躺在上面呢!”

㉔“看这儿!”熊爸爸吼道。金发女孩被吓醒了,眼珠子都快掉出来。还没等棕熊一家要她解释清楚,她就哧溜一下滑下床,嗖地跳出窗外,飞奔在回家的路上。

㉕“那女孩是谁?”熊宝宝问。

㉖“想不出来。”熊妈妈说,“但愿再也见不到她。”

(根据詹姆斯·马歇尔同名绘本整理,有改动)

14.请联系上下文的故事情节,模仿本文语言风格,补写划线处的故事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关于这则童话故事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运用拟人手法,将棕熊一家人格化,赋予了它们各种生动而又夸张的神情和语言,让人忘记了它们原本是高大威猛、充满危险的动物。

B.故事设计了金发女孩误闯棕熊家,喝光了熊宝宝的粥、坐坏了熊宝宝的椅子、睡了熊宝宝的床,最后跳窗逃跑等情节,想象丰富而又奇特。

C.故事运用反复的手法,如女孩试用三种型号的椅子和床,试吃三个碗里的粥,三只熊看见女孩光临后的家的反应,都给人重复啰嗦的感觉。

D.故事巧用“暗示”,如新来镇上的人的赞美和邻居的撇嘴,暗示了小女孩并不乖巧,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下文她选择从森林抄近路的行为。

16.阅读同一个故事,读者会因年龄不同、经历不同、阅读故事的角度不同,从而获得不同的感悟与启迪。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与启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做父亲

丰子恺

①楼窗下的弄里远远地传来一片声音:“咿哟,咿哟……”渐近渐响起来。

②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睁大眼睛倾听一会儿,“小鸡!小鸡!”叫了起来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我刚扶起他们所带倒的凳子,拾起桌子上滚下去的铅笔,就听见大门口一片呐喊:“买小鸡!买小鸡!”其中又混着哭声。连忙下楼一看,原来元草因为落伍而狂奔,在庭中跌了一跤,跌痛了膝盖不能再跑,恐怕小鸡被哥哥姐姐们买完了轮不着他,所以激烈地哭着。我扶了他走出大门口,看见一群孩子正向一个挑着一担“咿哟,咿哟”的人招呼,欢迎他走近来。元草立刻离开我,上前去加入团体,且跳且喊:“买小鸡!买小鸡!”泪珠跟了他的一跳一跳而从脸上滴到地上。

③孩子们见我出来,转身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的喊声由命令的语气变成了请愿的语气,喊得比之前更响了。他们仿佛想把这些音蓄入我的身体中,希望由我的口上开出来。独有元草直接拉住了担子的绳而狂喊。

④我全无养小鸡的兴趣;而且想起了以后的种种麻烦,觉得可怕,但乡居寂寥,绝对屏除外来的诱惑强迫一群孩子在看惯的几间屋子里隐居这一个星期日,似也有些残忍。我就招呼挑担的,叫他把小鸡给我们看看。

⑤他停下担子,揭开前面的一笼。“咿哟,咿哟”的声音忽然放大,但见一个细网的下面,端动着无数可爱的小鸡,好像许多活的雪球。五六个孩子蹲集在笼子的四周,一齐倾情地叫着“好来!好来!”许多小手伸入笔中,竟指一只纯白的小鸡,有的几乎要隔网捉住它。挑担的忙把盖子无情地盖上,许多咿哟,咿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好来”的孩子,便隔着咫尺天涯[注]了,孩子们怅望笼子的盖,依附在我的身边,有的伸手摸我的口袋。我就向挑担的人说话:

⑥ “小鸡卖几钱一只?”

⑦ “一块洋钱四只。”

⑧ “这样小的,要卖二角半钱一只?可以便宜些否?”

⑨“便宜勿得,二角半钱最少了。”

⑩他说完,挑起担子就走,大的孩子含情脉脉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挽担的越走得快,他们喊得越响。我摇手止住孩子们的喊声,再向挑担的问:

⑪ “一角半钱一只卖不卖?给你六角钱买四只吧!”

⑫ “没有还价!”

⑬他并不停步,但略微旋转头来说了这一句话,就赶紧向前面跑。“啊哟,咿哟”的声音渐渐地远起来了。元草的喊声就变成哭声。大的孩子锁着眉头不绝地探望挑担者的背影,又注视我的脸色。我用手掩住了元草的口,再向挑担人远远地招呼:

⑭ “二角大洋一只,卖了吧!”

⑮ “没有还价!”

⑯他说过便昂然前行,悠长地叫出一声“卖——小——鸡——!”其背影便在弄口的转角上消失了。我这里只留着一个嚎啕大哭的孩子。

⑰对门的大嫂子曾经从矮门上探头出来看过小鸡,这时候就拿着针线走出来,倚在门上,笑着劝慰哭的孩子,她说:

⑱ “不要哭!等一会儿还有担子挑来,我来叫你呢!”

⑲她又笑着向我说:“这个卖小鸡的想做好生意。他看见小孩子哭着要买,越是不肯让价了。昨天坍墙圈里买的一角洋钱一只,比刚才的还大一半呢!”

⑳我同她略谈了几句,硬拉了哭着的孩子回进门来。别的孩子也懒洋洋地跟了进来。我原想为长闲的春昼找些点缀而走出门口来的,不料讨个没趣,庭中柳树正在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新巢上低回软语。我们这个刁巧的挑担者和痛哭的孩子,在这一片和平美丽的春景中很不调和啊!

㉑关上大门,我一面为元草揩拭眼泪,一面对孩子们说:“你们大家说‘好来!好来!’‘要买!要买!’那人就不肯让价了!”

㉒小的孩子听不懂我的话,继续抽噎着;大的孩子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我继续抚慰他们:“我们等一会儿再来买罢,隔壁大妈会喊我们的,但你们下次……”

㉓我不说下去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倘再进一步,就变成“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了。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哪里容藏这样教导孩子的一个父亲呢?

(选自丰子恺《岁月忽已晚,灯火要人归》)

【注】咫尺天涯:指距离虽然很近,但很难相见,就像在极远的天边一样。咫尺,比喻很近的距离。

17.如果把这篇文章选入校刊,你觉得放在下面哪个栏目最合适?(   )

A.家庭教育               B.名人轶事               C.童年生活               D.亲情传递

18.按要求对下面两个句子进行批注。

(1)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从词语使用或修辞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挑担的忙把盖子无情地盖上,许多“啊哟,啊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好来”的孩子,便隔着咫尺天涯了。(说说“咫尺天涯”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在文中描写春景有什么用意?

庭中柳树正在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新巢上低回软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说“我不说下去了”,有人认为应该说下去,也有人认为不该说下去。你怎么认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有人说,如果能选民国一位大师当父亲,我首先要选丰子恺。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他这样选择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

在你的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优秀典型,又或许你自己就是那颗闪亮的校园之星。请根据上面的通知要求,替他(她)或者自己选定参评类别,并完成被推荐人的先进事迹介绍。

要求:

(1)自拟题目:

(2)人物特征鲜明,事例真实典型;

(3)被推荐人的班级和姓名统一为初一(1)班苏小语。

…………

参考答案

1.(1)盈     绚     祥     享

(2)①A   ②B

(3)示例:雪花在天空中随风翩翩起舞,宛如一只只俏皮的粉蝶在逗小朋友玩。

【详解】(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1)yíng——盈,轻盈:(体态、舞姿等)轻柔秀丽。

(2)xuàn——绚,绚丽:灿烂美丽。

(3)xiáng——祥,祥和:吉祥,和谐,美好。

(4)xiǎng——享,享受:享有受用,指在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3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上册 苏州昆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69942.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